搜索到1709篇“ 延迟愈合“的相关文章
- 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延迟愈合的病理机制研究
- 2025年
-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随之上升,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正常进程受损,导致溃疡伤口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易造成感染扩散、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是多因素复杂的病理过程,如血管形成障碍、自由基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慢性炎症反应、生长因子失调、免疫代谢紊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异常表达等。本病单一疗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疗效,应联合多种疗法共同治疗。本文对近年研究的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延迟愈合相关病理机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张秩陈超吴平平刘钱伟高琴李瑞林于照祥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病理机制
- 运用祛瘀生新理论探究乳腺癌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治疗
- 2025年
- 乳腺癌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乳岩”的范畴[1],乳岩早期被称为“(乳)石痈”,出自《肘后备急方》卷五。亦被称为“乳癌、奶岩、石奶、翻花石榴发、乳石”等。有关乳岩病因病机的论述颇多,从中医理论出发,认为乳房属脾胃,而乳头属肝。恼怒抑郁则伤肝,肝气不舒而郁结;思虑劳倦则伤脾,脾虚运化则不健,痰湿内生不得运化,乳络阻滞,气血凝结,乳内成核,日久气血不和,冲任失调,继而恶变[2]。
- 李姝彤金鹤孟宪萌王曹逸飞高允海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祛瘀生新切口延迟愈合
-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预测模型及护理对策
- 2025年
-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预测模型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我院2023年1月-2024年9月收诊的8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5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未延迟愈合患者为30例,对患者骨折愈合影响因素分析,制定护理管理计划,改善患者病情。结果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单因素分析对比,其中骨折类型、合并糖尿病、合并OSAHS对比有差异。见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治疗及其相关信息,内固定松动、维生素缺乏、骨质疏松、康复依从性、延续康复指导、中医药治疗、营养不良、激活素A、鸢尾素对比,有差异。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多因素分析:年龄、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松动、骨质疏松、维生素缺乏、合并糖尿病、合并OSAHS、延续康复指导、康复锻炼依从性、中医药治疗、营养不良、激活素A、鸢尾素对比,有差异。结论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基本信息和手术后治疗相关信息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还有可能会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 朱雅婷
- 关键词:护理对策
- 骨折端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微骨折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观察
- 2025年
- 目的 考察1种在局麻下经皮骨折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骨折端局部注射新技术体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接受本项治疗的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7例纳入研究,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形臂X光机或彩超辅助下经皮于骨折端及髓腔穿刺松解并在骨折周围进行骨皮质的滑动钻削,然后将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折端局部多次注射。随访并观察记录患者患侧肢体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率94.12%(16/17),平均愈合时间(5.88±2.50)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5.12±1.11)vs(0.71±1.21);末次随访患侧肢体功能评定优良率88.24%(14/17),较术前0.00%明显改善(P<0.05)。结论 骨折端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骨折端微骨折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涂俊波黄晓武李兴旺李晓清
- 关键词:骨折延迟愈合
- 基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理论探讨骨膜过度剥离后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机制
- 2025年
- 目前,关于在骨科手术中过度剥离骨膜可能导致骨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的中医学理论解释尚不完整。《黄帝内经》阴阳学说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以阐释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基于此,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理论出发,介绍阴阳学说的起源、涵义和基本内容,论述骨的西医学解剖特点、骨膜与骨质的阴阳属性划分,阐释骨科手术中骨膜过度剥离后骨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的机制,为临床治疗骨科疾病和骨科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中医学理论支持。
- 吴有祥刘炯胡明补
- 关键词:骨不愈合骨延迟愈合《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 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12例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29.9±1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6)个月。采用经皮2枚空心加压螺钉置入进行内固定治疗,未进行植骨。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患侧与健侧百分比)、腕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等数据,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8±8.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3.2)周。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螺钉突出或脱出。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0,1)分,腕关节握力为100.6%±7.2%,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88.3°±2.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为88.5°±2.2°,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为(98.3±2.5)分,均较术前[4(4,5)分、69.1%±16.0%、61.3°±13.5°、64.7°±9.1°、(61.7±10.1)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且并非必须植骨。
- 荣存敏王芳赵振国曾俊豪徐宝强张清林朱少波韩清銮郭阳
- 关键词:舟骨骨螺丝
- CT定量参数对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分析
- 2025年
- 目的 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量参数对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44例为入组对象,并依据患者的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分组,其中发生延迟愈合的22例,未发生延迟愈合的222例,对比分析两组CT定量参数和检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子,并绘制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较正常愈合组,延迟愈合组横截面积力学强度指数(BSICSA)、骨密度(BMD)、截面惯性矩力学强度指数(BSICSMI)均下降;合并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缺乏成骨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TGF-1)、骨形成蛋白-2(BMP-2)、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合并骨质疏松、缺乏成骨因子、sICAM-1、营养不良、TGF-1、BMP-2、Cx43、BSICSA、BMD、BSICSMI均是影响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因素;BSICSA、BMD、BSICSMI联合检测AUC值高于各单项检测,预测效能显著(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CT定量参数低表现,并且对患者的联合预测价值较高,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防范措施,以期降低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
- 章艳飞鲁红燕吴华杰
- 关键词:延迟愈合四肢骨折CT
- 1例伤口延迟愈合患者的护理
- 2024年
- 本文介绍1例伤口延迟愈合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伤口局部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经过有效护理,患者伤口34d后完全愈合。
- 谢敏邹燕蕾
- 关键词:伤口延迟愈合护理
- 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4月某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的基本资料。根据骨折延迟愈合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延迟愈合组(n=26)和正常愈合组(n=94),术后检测血清25-OH-VD和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素(PTH)、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ES)评估患儿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和骨量减少程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明确影响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居住地、骨折原因、部位、类型、固定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术后血清25-OH-VD、PTH、PINP、β-CTX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OR=2.032,95%CI=1.077~3.835)、合并骨质疏松(OR=5.114,95%CI=1.860~14.060)、术后血清25-OH-VD(OR=1.125,95%CI=1.040~1.217)、PTH(OR=1.132,95%CI=1.061~1.208)、PINP(OR=1.215,95%CI=1.027~1.438)、β-CTX(OR=5.966,95%CI=1.598~22.267)水平是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经构建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显示,以上因素联合检测AUC值为0.99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55%、89.65%。结论: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术后血清25-OH-VD、PTH、PINP、β-CTX水平和锻炼自我效能是否良好、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其术后延迟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因素予以有效控制,施以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风险。
- 朱豪伟郭占豪孙克明
- 关键词:四肢长骨干骨折儿童延迟愈合
- 参芪补肾活血汤改善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机制初探
- 2024年
- [目的]初步探讨参芪补肾活血汤对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截除3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股骨中段10 mm皮质骨的方法构建股骨愈合延迟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10 mL/kg)、参芪补肾活血汤低剂量组(5 mL/kg),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动物作为空白组。参芪补肾活血汤组按剂量每天灌胃1次,持续4周,空白组与模型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动物给药完成后收集血清样本与愈伤处骨组织样本,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愈伤处骨组织中BMP-2、BMP-7、TGF-β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学显示,模型组骨组织愈合缓慢,损伤区域明显,参芪补肾活血汤高剂量组则出现明显骨痂与骨组织形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与组织中BMP-2、BMP-7、TGF-β1和VEGF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肾活血汤高剂量血清与组织中BMP-2、BMP-7、TGF-β1和VEGF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参芪补肾活血汤具有促进兔股骨愈合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促进BMP-2、BMP-7、TGF-β1表达,诱导骨缺损区域血管形成。
- 付学敬朱琳朱明喜韩崇涛
- 关键词:骨延迟愈合BMP-2
相关作者
- 陈建民

- 作品数:104被引量:3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隐性失血 营养状况 股骨颈骨折 硫酸钙 围手术期
- 曾炳芳

- 作品数:877被引量:8,554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外科皮瓣
- 陈宏

- 作品数:641被引量:2,063H指数:2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 滕晓峰

- 作品数:191被引量:4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肤缺损 腕关节镜 皮瓣修复 皮瓣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 周丹亚

- 作品数:132被引量:224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内窥镜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