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3篇“ 建筑现象学“的相关文章
- 建筑现象学
- 本书从存在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进展进行探讨。从海德格尔的场所论,到梅洛-庞迪的知觉论,作者分别论述了建筑的场所与生活的世界的关系以及建筑知觉与生活体验的关系,并讲述了设计中的现象学以及建筑学中的问题...
- 沈克宁编著
- 关键词:现象学
-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公共建筑设计研究
- 2024年
- 在城市化背景下,部分新建筑盲目追求新颖,忽略了与城市文化、历史的联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宣传名片,可展示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对保持城市的地域性与差异化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理论,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场所历史、文化保留与延续,以及构筑场所精神具有的重要意义。
- 柳昱成柳红明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知觉体验公共建筑设计
- 基于建筑现象学的西安草堂寺建筑空间研究
- 2024年
- 建筑现象学是当代重要的建筑理论之一,该理论被广泛研究及应用的现象表明人的主体性地位正在被逐渐受到重视。寺观建筑所营建的神圣空间能够缓解当代城市建成环境意义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西安草堂寺的建筑空间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建筑师应当在设计实践活动中重视建筑及其环境文脉对“场所”形成的作用与意义;并且可借用“传说”“与名山同构”及“反复确认宗教仪轨”等手法建构空间的神圣品性。其次,建筑师们要从人们的多维感官知觉出发,以构建多维空间意向为设计目标。最后,建筑师应该致力于营建出使人内心安静平和的宜居环境,用以帮助当代居民缓解生活压力。
- 陈浩楠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知觉
- 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澳门普济禅院空间认知研究
- 2024年
- 目前对于澳门普济禅院的研究往往停留于建筑材质与历史沿革方面,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与人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涉猎较少,进而导致对空间认知的片面化。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建筑现象学视野下普济禅院的空间格局与人的知觉感受之间的“对话”关系。以空间形态、行为路径、场域范围为载体,理清普济禅院空间“现象域”特质,并分析现象域对人产生知觉感受的机制,解析现象学背景下普济禅院的空间价值。在解释普济禅院现象域“纵向”与“横向”两种属性成因的同时归纳其属性特质,为普济禅院及澳门地区本地类似的寺庙建筑的研究与建筑遗产的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 吕竞轩王松涛李孟顺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场域身体
-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瓦尔斯温泉浴场设计解读
- 2024年
- 文章回顾了现象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以彼得·卒姆托的瓦尔斯温泉浴场为例,从场所、路线和领域三大要素出发,对瓦尔斯温泉浴场的迷人之处展开分析,进而探讨现象学思想对于当代建筑设计的内在影响与启发价值。
- 胡戈杨何晓川阮少峰
- 关键词:现象学彼得·卒姆托
- 基于建筑现象学的铁西工人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 建筑学领域近年来经常借鉴现象学理论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现象学认识到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感知和体验实现的,强调个体如何通过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来建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在这种关注建筑与人的互动、情感体验和身份认同...
- 许昊天
- 关键词:城市更新现象学公共空间
- 时—空交互——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被引量:1
- 2024年
- 建筑空间作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是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承载了时间的变化。从古至今,时空统一体是维持运动的必要条件,时间和空间是万物感知世界的基本维度。建筑的平面铺开后形成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然而,在时间架构中,建筑空间通常被视为静态的对象,这种观念可能限制了建筑的潜力和表达力。文章梳理现象学的发展,运用建筑现象学的相关理论,对建筑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掘建筑空间中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以拓展建筑设计的边界。
- 魏晓雪郑志刘塨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建筑空间
- 建筑现象学视域下赣西地区传统文庙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 文庙是历代封建王朝尊孔崇儒的礼制建筑,也是封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作为兼具祭祀及教育意义的传统建筑,文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地位和文化价值。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及连年战乱的破坏,延续千年的文庙已...
- 刘妙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层次分析法保护与再利用
-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厦港片区民间信仰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 2024年
-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比宗教更为稳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几乎未发生变化。信仰空间作为民间信仰的载体,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遗存。基于建筑现象学理论,本文以厦门厦港社区民间信仰空间为例,按照“场所认同”“知觉体验”“叙事体验”三个方面对民间信仰空间的更新设计进行探讨。
- 毛琛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知觉
- 历史经验的物质载体:建筑现象学对空间与理论的动态关系诠释研究
- 2024年
- 传统建筑史研究多聚焦线性时间线索与功能分类,忽视了空间体验的具身性。文章以建筑现象学为理论框架,结合海德格尔的“此在”理论、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精神”及实践案例,提出建筑空间是历史经验的物质载体,而现象学视角通过“意向性互动”与“场所精神”的塑造,为传统建筑史的线性叙事提供了补充视角。
- 王广怡
-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历史理论
相关作者
- 何依

- 作品数:157被引量:68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工业遗产 历史街区 遗产 传统村落 城市
- 张丽娜

-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研究方法 建筑现象学 现象学 舒尔茨 工作坊
- 过伟敏

- 作品数:195被引量:582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研究主题:近代建筑 传统民居 建筑 建筑装饰 景观
- 王莹

- 作品数:52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吡唑醚菌酯 建筑 边缘检测算子 开闭站 配电网
- 甄密密

-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
- 研究主题:建筑现象学 纪念馆设计 纪念馆 现象学 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