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篇“ 开野实验“的相关文章
- 开野实验与阿朴吗啡诱导旋转实验在评价大鼠黑质毁损程度中的作用比较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毁损大鼠行为学和形态学变化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寻找一种能敏感反应DA毁损程度的行为学指标。方法利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Nc),特异毁损DA能神经元,采用开野实验和阿朴吗啡(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行为学变化;利用N issl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时间点黑质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1 d约50%黑质DA神经元丢失,21 d毁损比近90%;开野实验中旋转、探究、后肢站立和穿梭行为在术后1 d即有显著改变,与毁损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471、-0.719、-0.589、-0.594,P<0.01),在3 d、5 d时有恢复倾向,修饰行为与毁损程度无相关性(r=-0.227,P>0.05)。术后7 d大鼠出现APO诱导旋转行为,14 d转速>7圈/m in,与毁损程度呈正相关(r=0.942,P<0.01),没有改善迹象。结论开野实验可作为评价黑质毁损程度的敏感行为学指标。
- 冯定庆凌斌陈晓蓉章功良周颖沈国栋
- 关键词:多巴胺黑质开野实验
- 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盐酸氟西汀组、黄连素组,通过口服葡萄糖实验、正糖钳夹试验、悬尾试验、糖水偏好实验以及开野实验,评价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的干预作用。结果:黄连素可改善大鼠模型糖代谢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抑郁症状。结论:黄连素对糖尿病合并抑郁大鼠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张京华邓岚甄仲
-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症黄连素胰岛素抵抗开野实验
- 逆针灸对慢性疲劳大鼠血清ACTH、CORT、CRH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逆针灸对慢性疲劳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先平行饲养,然后采用多因素刺激相结合的办法制备慢性疲劳大鼠模型,共44 d。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在制备模型前依次先给予大鼠电针刺激10 d、20 d,然后再制备慢性疲劳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平行饲养。分别于实验第1天和最后1天进行开野实验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CTH、CORT、CRH含量。结果:(1)实验第44天,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大鼠对比,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大鼠血清ACTH、CORT、CRH含量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逆针灸1组、逆针灸2组大鼠血清ACTH、CORT、CRH含量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逆针灸1组血清ACTH、CORT含量较逆针灸2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针灸2组血清CRH含量较逆针灸1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逆针灸能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降低慢性疲劳大鼠血清ACTH、CORT、CRH含量,减轻或抵抗随后长期的应激刺激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发挥防治作用。
- 华金双傅文邵伯雍
- 关键词:开野实验ACTHCORTCRH
- 不同穴组针刺对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因子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5年
- 目的:筛选针刺抗抑郁穴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大鼠10只同笼饲养外,其余各组大鼠单笼孤养并进行28d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造模同时,针刺一组取"印堂"穴和"百会"穴,针刺二组选用"印堂""百会""风池""肾俞"穴进行针刺并留针30min,西药组予氟西汀0.18mg/kg灌胃,均每日1次,干预28d。于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海马5羟色胺(5-HT)、肾上腺皮质醇(CORT)、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显著少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提高(P<0.01)。各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肾上腺CORT水平显著上升(P<0.01);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西药组大鼠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肾上腺CORT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二组显示出更佳的改善趋势。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自发运动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5-HT、血清BDNF水平,下调肾上腺CORT水平有关,且针刺"百会""印堂""风池""肾俞"显示出疗效最佳的趋势。
- 史榕荇丁海涛李辉于战歌吴建敏唐学章
- 关键词:针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开野实验
- 厚朴酚对慢性温和刺激所致抑郁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慢性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开野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研究厚朴酚对慢性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溴脱氧脲嘧啶核苷(BrdU)掺入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厚朴酚(40mg/kg)能显著增加抑郁模型小鼠的体重;厚朴酚(40mg/kg)能显著增加抑郁模型小鼠开野实验的自发活动的水平穿格次数;厚朴酚(40mg/kg)能显著缩短抑郁模型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厚朴酚(40mg/kg)能显著提高抑郁模型小鼠的基础糖水偏好值。厚朴酚能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显著增加抑郁模型小鼠海马BDNF和BrdU阳性细胞的数。结论:厚朴酚(40mg/kg)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通过增加海马表达BDNF来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是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之一。
- 傅强马占强杨文李莹马世平
- 关键词:厚朴酚抗抑郁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开野实验
- 电针耳甲区不同介入时间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耳甲部迷走神经区电针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干预作用,及不同介入时间的效果差异。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应用开野实验进行筛选,分为模型组(6只)、耳甲电针组(12只)、耳甲预电针组(11只)、非耳甲电针组(12只)。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复合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造模,并对3个治疗组进行耳甲部电针治疗及非耳甲部电针对照治疗。各组造模前及每个周期结束进行开野实验、糖水摄入实验,评估大鼠行为活动状态。结果:耳甲电针治疗及非耳甲电针治疗对大鼠糖水偏好无影响。耳甲电针组开野实验得分始终高于正常水平;耳甲预电针组造模结束2周后得分下降幅度较大,与造模结束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耳甲电针组造模后及治疗后得分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在持续孤养的条件下,耳甲部迷走神经区电针刺激对CUMS结合孤养模型大鼠行为抑郁状态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耳甲电针组对改善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在开野实验中活动度的效果好于耳甲预电针组。
- 刘儒鹏荣培晶黄占霞贲卉李亮马慧敏马迎歌朱兵
-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开野实验
- 时令在耳针干预抑郁状态大鼠行为学表现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令耳甲部电针刺激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状态演进过程进行干预的行为学表现差异。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经筛选,分为空白组(12只,冬季),模型组(9只,冬季)、耳甲电针1组(14只,冬季)、耳甲电针2组(12只,夏季),共计4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复合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造模,通过开野实验、糖水摄入实验评估大鼠行为活动状态。结果:电针刺激对耳甲电针1组大鼠糖水兴趣丧失进程无影响,对耳甲电针2组可使大鼠糖水兴趣丧失进程逆转;电针刺激对耳甲电针1组大鼠敞箱中的行为活动显著降低无法有效干预,耳甲电针2组大鼠开野得分未出现显著降低。结论:疗程14d的耳甲部电针刺激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状态演进的夏季干预有效,冬季干预基本无效。
- 刘儒鹏荣培晶李艳华黄占霞贲卉李亮李霞
- 关键词:耳针抑郁症开野实验
- 电针肝俞、期门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针肝俞、期门穴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肝俞、期门穴),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复制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分别于实验前后进行开野实验(Open-Field Test)、蔗糖水偏嗜实验,同时于实验前1 d及实验第4、8、12、16、20、24、28天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及24 h摄食量。【结果】实验14 d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摄食量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20 d后,电针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实验28 d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pen-Field Test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蔗糖水绝对消耗及偏嗜度均显著减少,电针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肝俞、期门穴对肝气郁结大鼠行为学改变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 赵海滨刘子旺张秀静
- 关键词:行为学开野实验
- 祛风止动精简方对抽动障碍大鼠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祛风止动精简方对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祛风止动1号方组、祛风止动2号方组和祛风止动精简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祛风止动方各组给予阿扑吗啡(APO,2mg/kg)腹腔注射复制TD模型,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每天1次,连续7周;第4周时模型组及正常组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祛风止动方各组加用相应中药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4周。中药干预第2、4周时行刻板行为实验及开野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中药干预2、4周时,与模型组比较,祛风止动方各组刻板行为评分均降低,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及粪便粒数减少,理毛次数增多;祛风止动方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止动精简方可显著减少APO诱导的TD大鼠刻板行为评分,改善其自发活动能力,增强其适应力。
- 吴敏马碧涛王树霞马博张欣姜科宇
- 关键词:抽动障碍阿扑吗啡祛风止动方刻板行为开野实验
- 不同组方的速效祛风止动方对抽动障碍大鼠行为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应用阿扑吗啡(APO)诱导的抽动障碍大鼠模型,探讨不同组方的速效祛风止动方对抽动障碍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速效祛风止动1号方(速效1号)组、速效祛风止动2号方(速效2号)组和祛风止动方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大鼠治疗1周和2周后刻板行为和开野实验的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理毛次数、粪便粒数的改善程度。结果各组大鼠的体重、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速效1号组、速效2号组在快速减少抽动大鼠的刻板行为方面优于祛风止动组(P<0.05);速效1号组、速效2号组在改善穿越格子数、理毛次数、直立次数、粪便粒数方面优于祛风止动组(P<0.05)。结论速效1号方、速效2号方能较快改善APO诱导的抽动大鼠的活动水平,增强动物的适应力,且无毒副作用。
- 马碧涛吴敏
- 关键词:抽动障碍阿扑吗啡祛风止动方刻板行为开野实验
相关作者
- 图娅

- 作品数:279被引量:1,919H指数:2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电针 抑郁症 针刺 慢性应激 抑郁
- 马碧涛

- 作品数:59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 膝骨关节炎 祛风止动方 红外热成像
- 吴敏

- 作品数:224被引量:76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抽动障碍 祛风止动方 治疗儿童 辛夷挥发油 儿童抽动障碍
- 荣培晶

- 作品数:294被引量:1,59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耳甲 耳穴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 针灸
- 刘儒鹏

- 作品数:6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研究主题:抑郁症 耳甲 电针 开野实验 神经生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