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37篇“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章
原发甲状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1资料患者,女,82岁,因“颈部肿物进行6个月”入院。患者2021年9月颈部可触及肿物,约2 cm×2 cm,肿物无压痛,周围皮肤无红肿,患者未予以重视;2021年12月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进食硬物伴疼痛,自觉肿物进行,1周后出现平卧时呼吸困难,患者为进一步就诊入院。
蒋泽文吕金富林纯皓付巍
关键词:甲状腺淋巴瘤粗针穿刺活检
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弥漫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各个年龄段,随着R-CHOP化疗方案的应用,部分的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或持续缓解,总有效率达80%以上,但因其疾病存在较高的侵袭及异质,仍有部分患者归类为难治型,甚至缩短患者的生存期。随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靶向药物也应用在弥漫 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 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 是 B 细胞抗原受体信号传递级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 B 细胞发育的增殖、成熟、分化、凋亡和细胞迁移等,选择抑制 BTK 酶活,从而抑制B细胞,减少异常肿细胞的生长。
韩俏
关键词:化疗方案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文献复习
外周血淋巴与单核细胞比值在弥漫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意义
2022年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1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在淋巴结起病的弥漫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 2019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为DLBCL的患者,共78例,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分析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预后因素。结果:ROC曲线设定LMR对DLBCL患者2年PFS(%)影响的界限值为3.26。LMR(P=0.013)、LDH (P=0.07)、IPI(P=0.006)、血沉(P=0.031)、化疗方案中是否包含利妥昔单抗(P=0.01)为影响2年PFS(%)的预后因素。LMR<3.26(危险比RR=2.168,95%CI 1.243-3.781,P=0.006)、IPI(RR=1.469,95%CI 1.086-1.985,P=0.013)、化疗方案中不包含利妥昔单抗(RR=0.494,95%CI 0.276-0.884,P=0.018)为2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LBCL患者生存获益与LMR、IPI评分、治疗疗方案中不包含利妥昔单抗独立相关。
孙克盟许婷厉媛媛顾蔚朱伟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预后
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Ki-67、β2-MG、CRP、ESR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8-01-2020-12收治的121例DLBCL患者病历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DLBCL患者Ki-67、β2-MG、CRP、ESR水平变化,以及相关指标对高危DLBCL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年龄≥60岁患者的β2-MG、ESR水平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伴有B症状患者的β2-MG、CRP水平高于不伴B症状患者;Ⅲ-Ⅳ期患者的Ki-67、β2-MG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IPI评分3-5分患者的β2-MG水平高于IPI评分0-2分患者。β2-MG水平与患者年龄、B症状、分期及IPI评分相关(P<0.01),Ki-67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P<0.01),CRP水平与患者B症状、临床分期相关(P<0.05或P<0.01),ESR水平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且β2-MG、CRP、ESR三者之间互有相关(P<0.05或P<0.01)。Ki-67、β2-MG、CRP的诊断高危DLBCL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08、0.839、0.654;三者联用时AUC为0.909。结论:Ki-67、β2-MG、CRP联合检测可提高高危DLBCL患者的诊断敏感
张青李承彬邓明凤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增殖核抗原Β2微球蛋白
原发乳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对原发乳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20年11月间6例原发乳腺淋巴瘤的病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病例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与EBER原位杂交基因重排,以对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对6例原发乳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进行病例研究的过程中可知,患者均为女,且患者的发病年龄区间跨度较,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最者75岁。在对组织病理进行免疫组化的检测过程中,6例病例均为DLBCL非特殊,低倍镜下对病理涂片进行观察,肿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记忆脂肪组织;高倍镜下肿细胞主要表现为中等较的椭圆或圆形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细。结论:原发乳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其中作为恶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独特,在临床诊断中存在误诊情况,且恶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增值活,临床治疗过程中预后较差。
何亚楠黄金芬
美罗华联合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GDP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西京医院和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血液科收治疗的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D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顺铂75 mg/m2d1,地塞米松20~40 mg d1~4,21 d为一个周期) 4~6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GDP化疗4~6个疗程,参照《弥漫B细胞淋巴瘤的评价标准》,结合B超、CT或PET/CT等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12%、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94%、67.65%,疾病稳定率与疾病进展率分别为2.94%、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1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06%、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5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WBC下降、胃肠道反应、带状疱疹、转氨酶增高、便秘、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畏寒发热发生率为44.12%,而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得以有效的缓解。结论美罗华联合GDP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显著,且药物安全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段晓晖郝彩霞王健红唐海龙刘祥祥梁蓉邹晓荣
关键词:美罗华吉西他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p-AXL与c-MYC和/或BCL-2共表达在弥漫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索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AXL在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进一步探讨p-AXL与c-MYC和/或BCL-2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MYC断裂基因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收集2012-2017年在中山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DLBCL的病例118例,将入组的石蜡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DLBCL组织中p-AXL、c-MYC和BCL-2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DLBCL组织中MYC断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AXL蛋白在DLBCL肿细胞的胞膜和/或胞质中表达;p-AXL表达与DLBCL化疗缓解呈显著相关(P<0.01),阳患者化疗缓解率低于阴患者;p-AXL表达与Hans分型显著相关(P<0.01),p-AXL多见于Non-GCB型;p-AXL与c-MYC、BCL-2及c-MYC/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相关(P<0.01)。p-AXL/c-MYC、p-AXL/BCL-2、p-AXL/c-MYC/BCL-2蛋白共表达均与Hans分型显著相关(P<0.01),多见于Non-GCB型。p-AXL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相关,阳者PFS低于阴患者(P<0.05);p-AXL阳者总生存期(OS)亦低于p-AXL阴者,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男且p-AXL阳、Non-GCB型且p-AXL阳、p-AXL/c-MYC、p-AXL/c-MYC/BCL-2蛋白共表达均是DLBCL患者PFS和OS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但是,多变量分析显示,仅男且p-AXL阳、p-AXL/c-MYC蛋白共表达是DLBCL患者PFS和OS降低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DLBCL中p-AXL与c-MYC和/或BCL-2的表达、Hans分型、肿化疗缓解率降低和PFS缩短均显著相关;p-AXL/c-MYC共表达、男且p-AXL阳均可作为DLBCL的独立预后指标。
缪娜波黎绮铭李淑华聂钊铭张芬芬彭挺生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C-MYC
关于扁桃体弥漫B细胞淋巴瘤误诊分析
2020年
原发结节外淋巴瘤中,发生于Waldeyer环的约占12.9%。[1]做为韦氏环的最器官扁桃体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相似,没有输入淋巴管、明显边缘区,缺乏Ig G分泌,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发生于扁桃体的淋巴瘤多数为B细胞起源,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类型[2]。但由于原发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及活检病理易受影响,漏诊及误诊率较高。
高皓牟基伟李金瓯
关键词: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扁桃体
30例弥漫B细胞淋巴瘤合并HBV感染的回顾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弥漫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初诊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其中感染HBV与非感染HBV各30例。采用字2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HBV感染与患者年龄、别、分期、LDH水平、B组症状、结外浸润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比较两组患者对一线CHOP或者R-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函数分析HBV感染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HBV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别、LDH水平没有相关(P>0.05);与B组症状、结外浸润及ann Arbor分期具有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12);HBV感染组近期疗效达到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有效率50.0%。非HBV感染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76.67%,非感染明显优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脱发、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毒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032、0.028);Kaplan Meier生存函数分析显示HBV感染组生存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HBV感染与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B组症状、结外浸润及分期具有相关,弥漫B细胞淋巴瘤合并HBV感染者疗效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曹永峰季从飞宋佳烨张珣磊陈佳李明宋诸臣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BV感染预后
RCHOP治疗弥漫B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CHOP(RCHOP)治疗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联合治疗的32例DLBCL患者作为联合方案组;同期采用CHOP治疗的32例DLBCL患者作为CHOP组;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进行6个周期的治疗与观察,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常规、CT或彩超、肝功、肾功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查,并详细记录。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达到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DH水平均明显下降,联合组治疗后LDH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治疗DLBCL未加重不良反应,疗效确切,有效地改善了血清LDH水平,但推广时应注意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张广迎刘接班
关键词:美罗华疗效

相关作者

陆庭勋
作品数:18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位杂交 预后 淋巴瘤 美国血液学会年会
孙冠星
作品数:14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荧光原位杂交 MIR-155 MYC基因 预后
彭志强
作品数:22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淋巴瘤 联合CHOP方案 GDP
郝晓晓
作品数:13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弥漫大B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患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格拉斯哥评分
钟伟杰
作品数:30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弥漫大B细胞 TH17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淋巴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