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1篇“ 弹塑性反应谱“的相关文章
普通混凝土结构与自复位结构的地震弹塑性反应
2023年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典型滞回模型(Clough模型)与新型自复位结构的旗帜型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地震波输入下的单自由度体系弹塑性反应分析,结合我国规范规定的各类场地特征,给出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与自复位结构的等延性折减系数。并对其进行了多段折线函数拟合,拟合结果在结构的常见周期段内误差小于10%,可满足工程实践的精度要求。比较Clough模型与旗帜型模型弹塑性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复位结构在相同的变形预期下有着更高的承载力需求,必须对结构的耗能能力与承载力进行合理设计才能满足预期的变形要求。
姜淳
关键词:弹塑性反应谱混凝土结构
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的参数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频特性,从日本强震数据网K-NET和KiK-net中,合理挑选了47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的反应的区别.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加速度的卓越周期和长周期段的值都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的,且其性位移值比普通地震动的大很多.在此基础上,对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加速度、位移、残余位移、强度折减系数)进行全面的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场地土质、震中距、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的影响规律,为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设计反应的最终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李宇吴桂楠李琛王森张凯
关键词: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地震动特性
梁式桥抗震设计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被引量:4
2017年
依据国内外规范对近场地震动的定义,收集了215条近场地震动,进而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加速度、位移、残余位移、强度折减系数)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地震震级、场地土质、PGA)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不同恢复力模型、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的影响规律。与中远场地震弹塑性反应相比较可知:(1)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加速度的下降段较缓,Ⅳ类场地弹塑性加速度的敏感区更宽;(2)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位移值相比Ⅳ类场地的值更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型相对应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可用于近场地震下的桥梁抗震设计,并可为后续的近场地震能力法的研究提供近场地震需求
李宇付曜李琛
关键词: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抗震设计屈服后刚度延性
考虑主余震影响弹塑性反应及其应用研究
强震过后通常会伴随一系列余震,结构也将面临主震和多次余震的考验。如果结构在主震中产生一定损伤,则强余震很有可能使结构损伤进一步加剧,甚至引起结构倒塌,类似的灾害事件在近几年的强震中时有发生。因此,对于高烈度地区的结构,在...
李少友
关键词:地震动能量谱模型化
单自由度体系弹塑性反应研究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反应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反应法具有计算简单,且标准设计生成只需计算一次,适用性强的优点的。然目前国内的抗震设计规范中普遍采用反应理论,通过地震力调整系数进行折减,从而计算结构弹塑性响应。此过程...
何超
关键词:反应谱抗震设计桥梁工程单自由度体系
文献传递
3种理想化滞回模型下的弹塑性反应对比被引量:1
2014年
对双线性(BIL)和剪切滑移(SSP)滞回模型的SDOF体系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得到考虑和不考虑P-Δ效应时不同场地、延性等参数组合下双周期标准化的地震力调整系数R,并与理想弹塑性(EPP)滞回模型的R比较.结果表明:在Tga2TgR周期段,3种滞回模型的R接近;P-Δ效应对BIL模型的影响可以忽略,对EPP和SSP模型的影响随延性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具有90%保证率的R,BIL模型在Tga谱值最大.
童根树叶赟张磊
关键词:抗震设计滞回模型P-Δ效应弹塑性动力分析
高架桥梁抗震设计的弹塑性反应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中实现弹塑性分析和性能设计的结合,基于弹塑性反应方法研究了抗震设计的整体流程.给出了基于弹塑性反应法进行高架桥梁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方法,确立了与该方法相应的强度、构件变形和基础位移等性能指标,形成了可供工程设计所实际应用的完整设计流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弹塑性反应分析可细致考查结构各指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值,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相比,该方法简明、高效、稳定,并具备分析的统计意义,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实用方法.
韩鹏王君杰何剑王再荣
关键词:弹塑性反应谱抗震设计高架桥梁轨道交通
抗震结构弹塑性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2012年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以及对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研究的深入,弹塑性反应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发展。文中首先阐明了性和弹塑性反应的基本概念;其次,归纳和讨论了国内外弹塑性反应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现有一些弹塑性反应研究的不足,并指出研究的基于Park和Ang双参数损伤模型的弹塑性反应,能够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位移反应和结构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使弹塑性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最后,指出了弹塑性反应在基于性能抗震评估中的应用,但要将弹塑性反应应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还存在诸多困难。
杨伟
关键词:弹塑性反应谱性能设计滞回耗能延性系数
双向地震下刚度偏心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研究
2012年
针对实际地震动的多维性、偏心引起结构多分量反应的耦合作用以及结构非线性的空间耦合特性,建立了可考虑刚度偏心影响的单层体系弹塑性等延性拟强度折减系数。根据对硬、中、软三类场地60条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计算的结果,分析了不同场地类型、相对偏心距、扭转频率比等因素对拟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可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多维弹塑性设计反应奠定基础。
王丰武志东
关键词:双向地震作用弹塑性反应谱刚度偏心强度折减系数
弹塑性反应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该文探讨了弹塑性反应。该文推导了弹塑性反应的基本方程,计算了等延性强度需求;描述了通过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及结构周期之间的关系建立弹塑性反应的方法;参照反应理论分别得到了四种弹塑性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当延性系数较小且土质较硬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与范立础的弹塑性反应近似相等;当延性系数较大且土质柔软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相对安全。
丁建国陈伟
关键词: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弹塑性反应谱

相关作者

李宏男
作品数:1,221被引量:6,708H指数:39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形状记忆合金 结构振动控制 结构健康监测 耗能 输电塔
王东升
作品数:202被引量:1,928H指数:29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钢筋混凝土桥墩 桥梁 桥梁工程 地震反应 延性
李宇
作品数:134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
研究主题:悬索桥 斜拉桥 桥梁工程 桥梁 能力谱法
吴京
作品数:285被引量:81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屈曲约束支撑 耗能 预应力 屈曲 自复位
杨伟
作品数:40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填充墙 抗震结构 汶川地震 滞回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