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11篇“ 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相关文章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联性
2023年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变化,评估EPCs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联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采用前臂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组(观察组)88例,未发生血栓组(对照组)38例,抽取血液样本后通过标准实验室程序测定血常规、血浆生化、凝血相关参数,并收集2支4 mL血液用于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随后每2个月随访一次,跟踪一年,记录包括血栓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等继发病症和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结果 高脂血症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PCs数量与血栓形成和高脂血症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EPC数量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关系较为密切,EPC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河许宁本宁军许雪芳马凤珍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内皮祖细胞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30天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探究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按照是否进一步置入支架分为两组,进一步置入支架的PCI组48例,未进一步置入支架的对照组30例。两组于冠脉造影术后(0 h)、术后1d、术后7d、术后30d分别取外周血2 ml以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术后1d时PCI组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达到高峰,较0 h升高了101%(60.25±45.02比29.91±15.84,P<0.01);7d时下降,但仍较0 h升高了48%(44.52±25.32比29.91±15.84,P<0.01),于30d时下降至0h水平;PCI组0 h时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对照组低(29.91±15.84比39.37±8.26,P<0.05);对照组术后30d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并未随时间动态变化。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呈动态演变,循环内皮祖细胞参与冠脉介入治疗过程所致内皮损伤的修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越低。
孙富强陈晓瑞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循环内皮祖细胞不稳定型心绞痛流式细胞术
慢性脑缺血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及其诱导因子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CCH)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情况,比较CCH与AIS患者EPCs表达水平及其诱导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CCH患者34例(CCH组),同期住院诊治的AIS患者31例(AIS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脉自选标记(ASL)检查证实CCH组存在脑血流低灌注区;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血液中EPCs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SDF-1、HIF-1的表达量。结果AIS组吸烟率高于CCH组(P<0.05),CCH组及AIS组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CCH患者脑缺血部位多见于额叶及半卵圆中心,且27例CCH患者为颅内多发脑组织缺血。26例AI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头颈部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改变。CCH组EPCs、VEGF、HIF-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SDF-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EPCs、VEGF、HIF-1表达高于对照组,SDF-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AIS组与CCH组比较,VEGF表达升高(P<0.05),EPCs、HIF-1、SDF-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H患者脑缺血部位多见于额叶及半卵圆中心,且大部分CCH患者为颅内多发脑组织缺血。CCH患者与早期AIS患者EPCs升高,可能与VEGF及HIF-1升高有关。CCH向AIS早期转化过程中,EPCs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但其诱导因子VEGF已在发生变化。
李盈洁王卢杨旭杨波章鑫张静张琦成旭东余能伟
关键词:慢性脑缺血内皮祖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低氧诱导因子-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变化,探讨cGVHD与内皮系统损伤修复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23例allo-HSCT后cGVHD患者的外周血,以同期无cGVHD患者(15例)及健康供者(20例)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EPC数量;并对不同分类分级cGVHD患者EPC数量进一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GVHD组及无cGVHD组外周血EPC含量均显著减少[(439±238.7)个/mL vs (1130±254.0)个/mL,P<0.001;(869±407.9)个/mL vs (1130±254.0)个/mL,P=0.014],且cGVHD组EPC数量显著少于无cGVHD组(P<0.001)。23例cGVHD患者中,广泛型cGVHD组(5例)与局限型cGVHD组(18例)EPC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334±288.2)个/mL vs (476±216.3)个/mL,P=0.218];中度cGVHD组(16例)较轻度cGVHD组(7例)EPC数量明显减少[(368±207.2)个/mL vs (601±240.0)个/mL,P=0.028]。结论:cGV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显著减少,且随严重度增加,其数量进一步下降,提示内皮系统的损伤及修复能力下降可能参与了allo-HSCT后cGVHD发病。
曲琦吴德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内皮损伤内皮祖细胞
海拔高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及低氧诱导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86 m低海拔地区(咸阳市)和1520 m高海拔地区(兰州市)各一家医院内被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人/29人)和健康体检者(20人/20人)。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人群的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结果:无论在低海拔还是高海拔地区,糖尿病组较健康组循环EPCs数量降低(P<0.01),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lc)增高(P<0.05);与低海拔组相比,无论高海拔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者,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循环EPCs数量明显降低(P<0.05),且有循环EPCs数量健康者高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高于2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者的表现(P<0.05)。结论:海拔高度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HIF-1α表达水平增加,循环EPCs数量降低,且与其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望通过对高海拔地区T2DM患者进行EPCs的移植来实现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改善。
陆润兰李萍李兵邢媛张媛媛陈斌泽胡秦妮杨志华高保东哈小琴高彩燕
关键词:海拔内皮祖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
循环内皮祖细胞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情评估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血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情风险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以内的TIA患者153例,将其分为高危TIA组(83例)和非高危TIA组(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循环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D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omal comroUNC),收集其循环EPCs。并按入院时间先后,收集高危TIA组和非高危TIA组前15名患者循环EPCs,MTT法测三组受试者循环EPCs增殖能力,Boyden小室测EPCs迁移能力。【结果】与非高危TIA组比较高危TIA组患者年龄更大,并且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外周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更高。而吸烟、体重指数、同型半胱氨酸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高危TIA组循环EPCs、SDF-1α、VEGF均高于高危TIA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SDF-1α为高危TIA危险因素,EPCs为高危TIA保护因素。分离培养72 h的EPCs,与NC组比较,高危TIA组和非高危TI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P<0.05)。与非高危T1A组比较,高危TIA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循环EPCs和血浆SDF-1α水平可能作为评估TIA病情程度的指标,循环EPCs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高危TIA发生。
赵旺廖娟杨曌
关键词:趋化因子CXCL12病人病情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造影检查异常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内皮祖细胞的活性、分析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患者的EPC水平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的相关性较强(P<0.05),与其他因素相关性较弱。对照组EPCs细胞克隆数为(35.4±7.8)个,单支血管病变者细胞克隆数为(14.9±4.1)个,双支血管病变者细胞克隆数为(11.8±5.2)个,三支及以上者细胞克隆数为(7.7±4.8)个,4组患者的EPCs细胞克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4 d的EPCs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 d的EPCs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相关危险因素抑制内皮祖细胞功能,而内皮祖细胞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
李顺东钟丽颖杨胜男孙叶海王聪谢秀梅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祖细胞冠状动脉病变
高血压亚急症患者血管功能异常及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改变以及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EPC功能的关系。方法招募高血压亚急症患者13例,血压正常者20例(对照组),取外周血提取原代EPC培养后以Transwell小室和CCK-8法评估EPC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通过检测FMD、血浆和EPC分泌的N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高血压亚急症组与对照组相比,EPC细胞功能(包括迁移、增殖和黏附能力)明显下降(P<0.05);血浆及EPC分泌的NO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及EPC分泌NO水平均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FMD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血浆和EPC分泌的GM-CSF、VEGF、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血压正常者,高血压亚急症人群的EPC功能(迁移、黏附和增殖)明显下降,且NO水平和FMD均与EPC功能正相关。
彭智华古钎林黄振华詹红杨震
关键词:高血压亚急症内皮祖细胞内皮功能
循环内皮祖细胞对围绝经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围绝经期PCOS患者79例,分为肥胖组(n=43)与非肥胖组(n=36);同期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糖代谢、内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D45+CD34+CD133+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并计数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结果肥胖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抵抗(IR)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黄体生成素(LH)分泌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EPCs数量、集落形成单位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CRP、VEGF、IL-6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EPCs数量与HOMA-IR呈负相关(r=-0.582,P<0.05)。结论肥胖的围绝经期PCOS患者较非肥胖患者及健康人群IR发病率明显升高,循环EPCs可能与肥胖PCOS患者的IR发生有关。
杨阳雷秀兵刘丽君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白细胞介素-6围绝经期
瑞舒伐他汀与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20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130例,均行PCI术,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的6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与替罗非班治疗的6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肱动脉内径、循环EPCs数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SAQ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周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血清IL-6、TNF-α、hs-CRP、ET-1、vWF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肱动脉内径、循环EPCs数量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无脱落病例,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替罗非班联合PCI术治疗AMI不仅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且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陈芳孙黎博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替罗非班冠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内皮祖细胞

相关作者

黄岚
作品数:1,065被引量:2,522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损伤血管 冠心病患者 血管平滑肌细胞
宋耀明
作品数:291被引量:559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患者 心绞痛患者 心肌灌注 OX-LD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崔斌
作品数:118被引量:25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 冠心病患者 动员
晋军
作品数:322被引量:762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患者 内皮细胞 内皮 心肌灌注
耿召华
作品数:249被引量:540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卡维地洛 冠心病患者 心力衰竭 冠心病 OX-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