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4篇“ 微创动力髋螺钉“的相关文章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微创动力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0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DHS内固定术),观察组(54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及术后1 d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Harris量表评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分别为(2.21±0.49)ng/ml、(0.71±0.09)ng/L、(51.29±3.4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51±0.51)ng/ml、(0.85±0.11)ng/L、(56.16±3.33)ng/ml(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性活动评分分别为(3.98±0.39)、(33.42±1.24)、(11.68±1.0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5±0.32)、(29.59±4.20)、(10.16±2.10)分(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围手术期指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温新明徐华郭氧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动力髋螺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
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微创动力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新疆马兰解放军第546医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骨牵引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指数高。
冯博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牵引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微创动力螺钉与传统动力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微创动力螺钉与传统动力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研究组采用微创动力螺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螺钉技术。随访患者12个月,统计两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愈合率、骨折复位满意率等指标,同时给予X线摄片,采用功能恢复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伤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满意率为100.0%(70/70),对照组骨折复位满意率为88.6%(6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动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势,不良反应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姜涛关智宇冯殿鹏
关键词:微创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体外定位微创动力螺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体外定位微创动力螺钉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体外定位微创动力螺钉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2例发生便秘,未出现压疮、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体外定位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赵慧玲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
微创动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 探讨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经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平均时间(58±11) min.术中平均出血(160±40) mL,术后10~14周骨折愈合,平均12周.随访12~ 26个月,出现内翻3例,患肢短缩0.5~ 1.0 cm者3例.无明显跛行,无骨折移位、螺钉断裂、螺钉拔出、内固定折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8.5%.结论 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髓关节疼痛轻、康复时间快.
周保军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动力髋螺钉微创
经皮微创动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部巨大血肿1例被引量:5
2014年
0引言 现今微创技术日益普及,经皮微创动力螺钉也开始较多运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该技术有许多传统动力螺钉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仍无法完全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经皮微创动力螺钉术中致动脉损伤,继而并发部巨大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短期随访。
张麒云吕南千费青王鸥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
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动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比微创动力螺钉( DHS)内固定与传统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患肢的肿胀程度。同时通过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口长度为(6.01±1.04)cm,术中出血量为(115.24±28.19)mL,手术时间为(62.72±13.47)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88、6.97、5.35,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为(99.82±24.7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为(57.61±16.37)mm/h,患肢肿胀程度为(9.75±1.63)%,患肢消肿时间为(4.37±1.8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75、4.93、5.82,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 t=0.28,均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2.76%,与对照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χ2=0.93,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术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有利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杨锴麻圣达
关键词:股骨骨折老年人
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与全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与全关节置换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8例接受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28例接受微创动力螺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内置物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术后有限负重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6.37±20.42)min,(529.85±73.82)ml,(7.46±1.23)dVS(66.84±18.63)min,(152.79±37.35)ml,(14.32±2.62)d,t=5.653,24.117,12.542,P〈0.01],两组FRS评分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5±3.59)分,(89.84±4.17)分vs(26.41±3.16)分,(88.68±3.92)分,P〉0.05];对照组高危骨质疏松组内置物松动率要明显高于低危组(66.7%VS18.8%,x2=4.745,P〈0.05),实验组高危骨质疏松组与低危组内置物松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10.0%,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3.6%VS28.6%,x2=4.766,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应得到重视。
王传文黄久勤王红旗司金春吴新宝
关键词:骨螺丝并发症骨质疏松并发症
微创动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C形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DHS内固定治疗的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分型:A1型38例,A2型60例。按Evans分型:I型9例,Ⅱ型29例,Ⅲ型36例,Ⅳ型24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结果本组术中出血量150~450ml,平均250ml;手术时间45—70min,平均54.3min;手术切口长度4—7cm,平均5.2eln。98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5周。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照Zuekerman部骨折专用评分标准:优61例,良30例,较差4例,差3例,优良率为93%。内翻4例,无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折断或骨折再移位发生。结论微创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陈红卫匡红张根福赵钢生吴国林潘骏昊立军
关键词:股骨骨折外科手术微创性动力髋螺钉
微创动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
2012年
目的通过与传统动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微创动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组采用微创动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动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关节功能分级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动力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口小、失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同时关节功能恢复与传统动力螺钉固定术相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铮周冰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动力髋螺钉

相关作者

童松林
作品数:96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慈溪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螺钉 微创动力髋螺钉 锁定钢板
陆文杰
作品数:35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慈溪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微创动力髋螺钉 手术治疗 胸腰椎 内固定 生物力学
陈红卫
作品数:226被引量:1,035H指数:16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 胫骨骨折
赵钢生
作品数:152被引量:640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内固定治疗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潘志军
作品数:272被引量:1,159H指数:1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手术治疗 肘关节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