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篇“ 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文章
- 微循环灌注边界区域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适用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循环灌注边界区域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微循环图像;对微循环图像进行分割,确定微循环图像中灌注边界区域的外沿,得到外沿掩码图像;利用外沿掩码图像对微循环图...
- 彭博远 王雪 石珅达 贺新 刘伊阳
- 牵引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牵引法矫正先天性乳头内陷,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会出现不同程度血运障碍。用激光多普勒散斑血流仪测量手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验证不同等级血运障碍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差异,探讨手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变化趋势,以及健康女性乳头乳房皮肤微循环模式。方法2016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对37例72侧女性先天性内陷乳头行钢丝矫正器牵引矫正术,手术组患者年龄21~51(27.4±1.8)岁。同期纳入34例65侧健康女性正常乳头作为对照组,年龄18~50(26.5±1.7)岁。2组均用激光多普勒散斑血流仪PeriCam PSI系统测量乳头、乳晕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对照组测量1次,手术组在术后2、5 d、1个月重复测量3次。结果对照组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137.77±22.94),乳房皮肤微循环灌注量(68.94±10.43),乳头与乳房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P<0.001)。手术组术后2 d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179.57±41.48),与对照组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137.77±22.94)相比,手术会导致术后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加,术后5 d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降低(167.28±38.16),术后1个月时趋于正常(131.45±39.64)。当乳头出现皮肤破溃或部分坏死等血运障碍时,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显著降低(118.63±58.66),术后乳头血运障碍分级获得数据支持。结论正常女性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高于乳房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手术会导致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明显增加,术后发生血运障碍导致乳头皮肤破溃或局部坏死时,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显著降低。乳头皮肤完整性可作为临床观察关键点,经术后换药处理,乳头皮肤破溃全部愈合,至1个月时乳头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恢复正常状态。
- 曹海茹王友彬赵茹朱琳王晓军
- 关键词:乳头内陷先天性微循环灌注血运障碍
- 床旁超声造影定量评价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肾脏微循环灌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造影技术(CEUS)对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脏微血管灌注变化的动态评价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5例,依据诊断标准分为早期AKI组(S-EAKI组,n=25)和无AKI组(S-NAKI组,n=20)。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检查结果,于入院当日(第0天)和第3天行床旁肾脏CEUS检查,测量肾脏大小、实质厚度、肾段动脉阻力指数(RI)、肾皮质及髓质的CEUS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以同期在院行CEUS的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n=20),对比观察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肾脏常规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肾脏大小、实质厚度及RI无统计学差异;但CEUS显示S-EAKI组及S-NAKI组皮质PI、AUC与髓质AUC均显著降低(P<0.01)、皮髓质TTP显著延长(P<0.01),且S-EAKI组较S-NAKI组变化明显(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皮质TTP、PI、AUC及髓质TTP预测脓毒症早期AK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8、0.75、0.74(P<0.01)。随病程时间变化,与第0天比较,S-EAKI组在第3天时皮髓质AUC降低(P<0.05),S-NAKI组造影参数显示灌注改善(P<0.05)。结论:床旁CEUS能在重症监护室有效评估脓毒症早期AKI的肾脏微循环灌注状况。
- 刘娜余芬江贵军钟振通詹丽英周青
- 关键词:脓毒症超声造影肾脏微循环
- 超声造影定量评估大鼠70%肝切除后不同类型门静脉狭窄残肝微循环灌注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大鼠70%肝部分切除(PH)后不同类型门静脉狭窄(PVS)残肝微循环灌注变化。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PH组(15只)和PH后中、重度PVS(PVS_(M)、PVSS)组(各30只)。PVS组根据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肝门组和非肝门组(各15只)。各组按术后不同大鼠处死时间(1 d、2 d、3 d、7 d、14 d)分为5个亚组,每组各3只。PH组行70%PH;PVS组在PH组处理基础上于门静脉不同部位行不同程度部分结扎。于术后1、2、3、7、14 d行CEUS检查,对残余肝右侧叶及乳头叶微循环灌注进行定量分析,获取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PH组、PVS_(M)组、PVSS组间残余肝叶微循环灌注参数(AT、TP、PI、AUC)进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或Dunnett's法;对于同一程度PVS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肝门组和非肝门组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PVS后残肝微循环灌注变化。结果不同程度PVS组右侧叶AUC随时间呈递增趋势,PVS_(M)组术后第7天AUC均明显高于术后第1、3天[(4918.54±384.46)dB/s vs(2631.53±120.80)dB/s vs(3117.22±434.33)dB/s],PVSS组术后第7天AUC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3892.09±266.81)dB/s vs(2394.68±408.53)dB/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43、0.017);PVSS组术后第7天乳头叶AT明显延长,高于术后第1、2、3天[(5.18±0.56)s vs(3.33±0.24)s vs(3.10±0.52)s vs(3.55±0.35)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3、0.015)。术后第1天,PVS_(M)组右侧叶PI明显高于PH组[(35.62±2.42)dB vs(25.11±1.60)dB];术后第7天,PVSS组右侧叶PI和AUC均明显低于PH组和PVS_(M)组[(30.89±0.81)dB vs(39.48±1.22)dB vs(37.03±2.84)dB,(3892.09±266.81)dB/s vs(5383.19±295.45)dB/s vs(4918.54±384.46)dB/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25、0.045、0.018、0.039)。不同程度PVS组乳头叶各灌注参数于术后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7天,P
- 马琳彭驰涵朱晓霞范红霞杨家丽罗燕
- 关键词:门静脉狭窄超声造影微循环灌注
- 一种通过促进心脏微循环灌注和能量代谢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促进心脏微循环灌注和能量代谢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丹参、肉苁蓉、赤芍、川芎、党参、黄芪、桂枝、酸枣仁。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在制备防治心肌...
- 王阶陈聪胡骏刘超刘兰椿潘菊华刘咏梅
- SPECT与MCE在STEMI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STE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PECT组和MCE组,各40例。SPECT组采用SPECT检测,MCE组采用MCE检测。比较2组心功能、影像学诊断效果、冠脉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LVEF、LVESD、LVEDD、FFR、CFR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组真阳性率(TPR)、真阴性率(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MCE组TPR、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组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与MC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与MCE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PCI术后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灌注情况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评估心功能准确度,减少有创操作身体损害。
- 林玉萍黄锦杭张海林李盛卫展扬苏少辉
-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声学造影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MPD)的危险因素。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CI治疗STEMI后发生心肌MPD的患者34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采用PCI治疗STEMI后未发生心肌MPD的患者34例作为未发生组。采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病变分支、Killip分级、梗死相关动脉、置入支架数量、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资料。分析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MP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史、病变分支、术后TIMI血流分级是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MPD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多支病变、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是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M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MPD的影响因素较多,糖尿病史、多支病变、术后TIMI血流分级低、年龄大等均是影响STE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MPD的危险因素。
- 吕佳芮吴蕾范慧娟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发生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2020年5月~2024年1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PCI的384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n=269)和验证组(n=115)。根据建模组患者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分为障碍组(n=61)和正常组(n=208)。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障碍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糖尿病、高血压、症状-首次医疗接触(FMC)>4 h、FMC-肝素给予(H)>4 h、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占比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OR=0.875)、糖尿病(OR=2.284)、高血压(OR=2.417)、症状-FMC时间(OR=3.200)、FMC-H时间(OR=2.185)、冠状动脉慢血流(OR=2.416)均为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 0.761~0.880),敏感度为72.13%,特异度为80.77%;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 0.814~0.984),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0.00%。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中,建模组χ^(2)=11.877,P=0.157,验证组χ^(2)=10.438,P=0.236。结论 STEMI患者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发生与LVEF、糖尿病、高血压、症状-FMC时间、FMC-H时间、冠状动脉慢血流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较佳。
- 王静刘树凯张丽凡艳儒王海山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影响因素
- 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灌注血管比例变化率(ΔPPV)联合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水平对脓毒症休克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采集确诊后0、6、24和72 h的外周血,检测SDC-1、乳酸(Lac)等实验室指标,并收集相同时间点的舌下微循环图像,计算得到ΔPPV、乳酸清除率(LCR);分别于0、24 h和72 h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选取2组间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及72 hΔPPV联合SDC-1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脓毒症休克并ARDS患者28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24 h SDC-1、LCR,72 h SOFA评分、ΔPPV、SDC-1及72 hΔPPV联合SDC-1对预后有预测价值(P均<0.05),其中72 hΔPPV联合SDC-1曲线下面积最大[AUC(95%CI)为0.832(0.721~0.943)],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680。结论:72 hΔPPV联合SDC-1比单一指标对脓毒症休克并ARDS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黄淑雅李双凤张磊董睿张瑞霞高延秋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心肌声学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评估
- 苏元芬
相关作者
- 宋耀明

- 作品数:291被引量:5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患者 心绞痛患者 心肌灌注 OX-LD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黄岚

- 作品数:1,065被引量:2,531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损伤血管 冠心病患者 血管平滑肌细胞
- 晋军

- 作品数:322被引量:7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患者 内皮细胞 内皮 心肌灌注
- 于世勇

- 作品数:223被引量:3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心绞痛患者 心率变异性 肝细胞生长因子
- 王红

- 作品数:53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心肌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微循环灌注 心绞痛患者 心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