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7篇“ 微生态疗法“的相关文章
小儿腹泻病的生态疗法
2024年
研究小儿腹泻病的生态疗法。方法:为了研究腹泻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本文选取了8种不同培养基,运用形态学,常规生化反应,酶学反应,色谱分析,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对50例正常儿童和50例腹泻儿童的大便菌群中的需氧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乳杆菌,艰难梭菌等8种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并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对正常患儿的大便样本进行比较,发现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的比例为2.65x107:1.04x1010 (大约一万一千);而腹泻儿童的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为2.14×107:4.05×107 (约1:1),差异十分明显(P<0.001),即在腹泻时,肠道厌氧菌的数量降低了1000多。结论:肠道中的厌氧生物丧失了对肠道的保护和对肠道的对抗,为外来致病菌的入侵和在肠道中的定殖提供了便利,导致了肠道疾病的发展。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生物的失调和生物的平衡。这些发现表明,肠内厌氧生物数量减少和生态失衡是导致腹泻的关键因素。
李霞
关键词:小儿腹泻病微生态
生态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对病儿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24年
探析生态疗法治疗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对病儿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5月定州市妇幼保健院130例RV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脱石散 生物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2%,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肠杆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态疗法治疗RV感染性腹泻可修复病儿肠黏膜屏障功能、维持肠道生态平衡,并且对治疗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李晓芳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微生态疗法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
原络配穴针刺法联合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针刺法联合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培菲康口服、腹部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原络配穴针刺法治疗,即将揿针贴埋于合谷穴、列缺穴、冲阳穴、公孙穴,然后用拇指指腹进行按压,每天按压3~4次,留针48 h后更换。2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Knowles-Eccersley-Scott症状评分(KES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KESS症状评分及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35/42)比54.76%(23/42),P<0.05]。治疗期间,2组有个别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皮肤瘙痒、刺痛,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5%(8/42)比23.81%(10/42),P>0.05]。结论 原络配穴针刺法联合生态疗法可有效减轻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可通过改变粪便性状、调节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以缓解患者腹痛、腹胀、便秘症状。
管水萍姜娟娟凌舒金秋芬朱荣丽
关键词:肠内营养便秘重症患者
噬菌体生态疗法与一体化健康:现状、挑战与机遇被引量:3
2023年
在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病原细菌跨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广泛传播和危害加剧成为当前农业、环境和健康领域的重大共性难题,威胁土壤-植物-动物-环境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滥用农药和抗生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卫生安全风险成为国际共识,靶向阻控病原细菌的噬菌体疗法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梳理了农业种植和养殖领域中应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现状;从改变病原细菌的生态与进化,调控土著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以及激发病原细菌真核宿主的免疫系统等三方面总结噬菌体疗法生态机制;从病原细菌基因、生理和生态型的变异性,噬菌体与病原菌互作博弈的局限性,噬菌体生产应用的复杂性等方面论述噬菌体疗法发展应用的挑战;从一体化健康的需求、噬菌体疗法技术突破和多技术协同等方面探讨噬菌体疗法在一体化健康中的发展机遇.
韦中王孝芳马迎飞叶茂徐阳春沈其荣朱永官
关键词:病原细菌微生态
生态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 观察生态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200例15d龄初生新生儿。入组条件:足月儿,日龄15d,出生体重>2500g,无异常分娩史,单纯母乳喂养儿,经皮测胆红素12.0~15.0mg/dl入组。治疗组:100例选择口服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每隔3d复测一次;对照组:100例选择日光照射治疗,每隔3d复测1次,2组治疗后经皮测胆红素<5.0mg/dl均停止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儿黄疸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TBIL水平、DBIL水平、I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态疗法对于>2周的足月新生儿(除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先天性疾病患儿),一般情况好,经皮胆红素在12~15mg/di的黄疸患儿治疗,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钱月芳高兰平张文英洪丹王芳
关键词:微生态疗法新生儿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肠道生态疗法对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常伴随剧烈疼痛甚至会诱发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OA存在早发现、早诊断的隐匿性,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因而亟须探索新方法来预防和延缓OA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作为定植在机体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群落,影响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及功能表达。而慢性低度炎症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故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防治膝关节OA的新靶点。肠道生态疗法通过给予机体益生菌,靶向调节机体肠道菌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反应,进而发挥预防或缓解OA的作用。
杨雅茗雷敏
关键词:骨关节炎肠道菌群
生态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年
探究生态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97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家属意愿分为常规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常规组采取蓝光照射、病因学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生态疗法,均治疗6天。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两种方案临床总有效率、临床起效时间、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儿TBIL、IBI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IgA、IgG指标高于常规组,临床起效时间和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常规组(87.50%)(P<0.05);常规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例(8.33%)和3例(6.12%),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生态疗法可作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有效辅助疗法,有助于促进患儿胆红素指标下降,改善皮肤黏膜黄疸,同时增强免疫力,缩短临床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且治疗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增加。
韩金宏
关键词:微生态疗法新生儿黄疸
生态疗法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
2022年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WHO宣布将COVID-19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尚缺少直接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就COVID-19现有主要治疗方法和生态疗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态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蔡贺南丁向萍王承建黄晓浪傅思武
关键词:微生态疗法呼吸道传染病微生态制剂
肠道生态疗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肝硬化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生态失衡有关,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促使肠道生态恢复,可有效改善肝硬化疾病及相关并发症。探讨肠道生态改变与肝硬化疾病之间的关系,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治疗肝硬化对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肠道生态疗法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采用肠道生态疗法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丁开欣袁浩刘敏王军郑亚王玉平郭庆红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微生态疗法肝硬化肝硬化并发症
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年
分析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87例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8例与观察组(生态疗法治疗)49例。比较治疗效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儿CD4^(+)、C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临床疗效显著,可加快患儿恢复速度,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庄唯
关键词:微生态疗法婴幼儿轮状病毒安全性

相关作者

陆基宗
作品数:411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药物 用药 慎用 降压药 老人
张西英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微生态疗法 乳酸菌阴道胶囊 医院感染 并发症 营养状况分析
梁凤玲
作品数:4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微生态疗法 中西医结合 病理学 癌变
王冬娜
作品数:23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阴道微生态 雌激素替代疗法 卵巢去势 复方沙棘籽油栓 围绝经期
张岱
作品数:143被引量:1,107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阴道微生态 阴道菌群 阴道镜 细菌性阴道病 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