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03篇“ 微生物量碳氮“的相关文章
辽东山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研究
2024年
为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质差异,该研究以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3种不同林型下的表层土壤,对其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微生物依次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为今后森林植被恢复研究和明确森林土壤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艳杰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岩溶断陷盆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对植被演替的响应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解岩溶断陷盆地底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MBC、MBN)含的变化,以中国西南典型生态脆弱区云南省岩溶断陷盆地底部原始森林、草地、人工林、灌丛和玉米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植被类型的响应。结果表明:灌丛类型土壤微生物最高,微生物随植被正向演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多因素方差分析出土层深度和植被类型是土壤微生物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其中土层深度是土壤微生物的极显著影响因素(P<0.01)。
严嘉慧邱江梅李强
关键词:岩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池塘水灌溉下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尾水耦合肥施加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1年收获期尾水仅施蘖肥、尾水常规施肥、尾水减施肥土壤微生物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8.75%~34.75%和14.43%~23.63%,土壤微生物分别增加了7.10%~16.04%和15.9%~46.88%。尾水灌溉处理脲酶活性两年间分别增加了34.92%~51.61%和0.98%~2.94%,有机质分别增加了1.11%~11.10%和6.38%~11.40%,年际间比较发现无论池塘水灌溉还是尾水灌溉土壤有机质含均有上升趋势,而尾水灌溉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幅更大。综上所述,尾水灌溉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含和脲酶活性,说明尾水回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一定的土壤改良作用,但长期回用下的环境安全性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确定。
马如龙段婧婧于建光薛利红索全义杨林章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酶活性
禾本科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为探讨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于2018—2019年选取黑麦草‘冬牧70’和大麦‘驻大麦4号’2种耐低温耐盐碱的禾本科绿肥进行原位还田试验,设置冬闲农田-棉花(T1)、黑麦草-棉花(T2)和大麦-棉花(T3)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和绿肥还田后不同时期(15 d、50 d、110 d和180 d)棉田土壤有机(SOC)、土壤全(TN)、土壤微生物(SMBC)和微生物(SMBN)的含,并计算土壤微生物熵(SMQ)和土壤微生物比(SMBC/SMBN)值。结果表明,T2和T3均能显著增加SOC、TN含,并在180 d时达最大值9.50 g∙kg^(−1)、798.84 mg∙kg^(−1)和9.91g∙kg^(−1)、759.34 mg∙kg^(−1),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T2和T3的SMBC、SMBN含在整个还田期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前期稳定增长且显著高于T1,后期有所降低且在110 d时略低于T1的变化动态;并且均在50 d时达最大值,此时较T1分别高出81.46%、47.76%和77.33%、43.13%;同时还田后T2处理不同时期的SMBC和SMBN含均高于T3。SMQ不同处理的变化趋势与SMBC一致,2种绿肥处理除110 d外均高于T1处理,T2在15 d时达到最大值2.82%,而T3在50 d时达到最大值2.98%。各处理SMBC/SMBN值均在4~7之间变化,由此可判断绿肥还田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主;同T1相比,除110 d外T2和T3均表现出较高的SMBC/SMBN值。综上所述,在盐碱地冬闲农田种植绿肥并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棉田土壤和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效应,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研究结果对盐碱地冬闲田的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王敬宽高枫舒张楷悦李帅柳新伟
关键词:绿肥还田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生物炭投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及水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贵州黄壤稻田中生物炭还田效应,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NPK)、B 1(NPK+4.0 t/hm^(2)生物炭)、B 2(NPK+8.0 t/hm^(2)生物炭)、B 3(NPK+12.0 t/hm^(2)生物炭)、B 4(NPK+16.0 t/hm^(2)生物炭),分析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及水稻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对全影响不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熵(qMB);SMBC、SMBN含及SMBC/SMBN值随生物炭用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SMBC、SMBN含以B 2处理最高。各处理的qMB、SMBC、SMBN及SMBC/SMBN和SMBN/TN相互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水稻产和品质,以B 2处理稻米产和品质最高,较ck增产15.21%。本试验条件下,8.0 t/hm^(2)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提高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和水稻产及改善水稻品质效果最好。
徐彬王小利段建军杨宏伟龙大勇蒙婼熙梅婷婷
关键词:生物炭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在大兴安岭塔河县1990年到2018年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火烧迹地区域,设置试验样地,选择附近未过火区为对照样地,共计80块样地,每个样地为20 m×20 m。设置未火烧林地为对照组,火烧后(过火)恢复时期设置为恢复时长t≤6 a为恢复初期、6 a微生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法,分析林火、坡度、坡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后恢复中期的土壤微生物与其他恢复时期有显著差异(P<0.05),火干扰28a后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接近但仍低于未过火的对照样地。微生物,在平坡时,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比[微生物分数(w(C))与微生物分数(w(N))比(w(C)∶w(N))],在斜坡无明显变化。除半阳坡外,其他坡向恢复中期的微生物与对照组的微生物差异显著(P<0.05)。火烧迹地阴坡的微生物高于阳坡的微生物;微生物比(w(C)∶w(N)),在半阳坡的火后不同恢复期无明显变化,而在阳坡的火后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度与坡向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影响极显著(P<0.01);而微生物主要受坡向的影响(P<0.05)。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为持久,地形是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
石炳东韩懂懂李兆国全先奎于宏洲邸雪颖杨光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火烧迹地地形因子
一种用于土壤微生物熏蒸的多层干燥皿
一种用于土壤微生物熏蒸的多层干燥皿,属于土壤测定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干燥皿通过隔板被分为固定的上下两层,上层剩余空间较多,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包括干燥皿本体、干燥皿盖、若干调节柱和若干带孔隔板;干燥皿本体的...
董雪杜昕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控制要素被引量:12
2022年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究地下微生物驱动土壤生化过程,生物特征及其控制要素,对高寒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种草地类型样带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不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微生物(MBC)和土壤微生物(MBN)含特征及其与气候、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比高寒草原具有更高的土壤MBC和MBN含;生长季降水(GSP)与两种草地类型的MBC和MBN含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生长季均温(GST)仅与高寒草原MBN含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在生长季降水的影响下,土壤全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MBC和MBN的主导因子,土壤有机是影响高寒草原MBC和MBN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李洋李洋韩国栋孙建汪亚峰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高寒草原青藏高原
种植紫苏对参后地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索紫苏修复人参连作障碍的可行性,了解种植紫苏后老参地土壤微生物情况,研究未种过人参的林地、还林1 a的老参地、还林2 a的老参地、还林后同时种植1 a紫苏的老参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结果表明:种植紫苏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种植1 a紫苏的土壤二氧化释放(2.56 mg/(kg·h))大约是同时期还林老参地土壤的5.56倍;种植紫苏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种植紫苏1 a土壤中微生物达到476 mg/kg和52.7 mg/kg,都显著高于同时期还林老参地的246 mg/kg和28.6 mg/kg,增加了约0.7倍和0.8倍,同时也高于还林2 a老参地的421 mg/kg和36.7 mg/kg.种植紫苏后土壤的代谢熵显著增加,超过未种过人参的林地土壤.研究显示,在种植过人参的土壤种植紫苏,可以增强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缩短老参地人参连作障碍的恢复时间.
刘宝东时斌王聃曹丽娟葛丽丽
关键词:人参紫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秸秆还田配施肥对黑钙土有机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为完善黑钙土地区秸秆还田技术,提升黑钙土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典型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秸秆与2种肥(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对黑钙土有机(SOC)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黑钙土SOC含随秸秆添加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6.27%~31.84%。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显著提高了黑钙土SOC含,且磷酸二铵的提升效果更好。秸秆还田增加了黑钙土微生物(SMBC)和微生物(SMBN)含,且添加越高,二者增幅越大。秸秆添加使黑钙土SMBC含增加了64.66%~196.46%,SMBN含增加了102.58%~195.84%。素配施显著提高了黑钙土的SMBC和SMBN含,且磷酸二铵的提升效果优于尿素。根据SMBC/SMBN值,判断黑钙土中微生物群落以真菌为主。【结论】素配施降低了黑钙土的SMBC/SMBN值,说明施有利于提高黑钙土微生物区系。
郭策赵兴敏王楠臧金宇郭媛李宜联
关键词:黑钙土秸秆氮肥有机碳

相关作者

孙本华
作品数:92被引量:1,881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塿土 长期施肥 磷 土壤 农田土壤
杨学云
作品数:104被引量:2,333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塿土 长期施肥 长期定位施肥 长期不同施肥 冬小麦
张士荣
作品数:59被引量:319H指数:11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盐生植物 盐胁迫 盐渍化土壤 微生物量碳氮 配施
丁效东
作品数:136被引量:805H指数:17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有机肥 烤烟 磷素 水稻 生物炭
徐华勤
作品数:117被引量:1,247H指数:21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茶园土壤 丘陵茶园 稻草覆盖 模拟酸雨 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