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德国刑法“的相关文章
- 简述德国刑法关于国家秘密的定义
- 2025年
- 本文围绕德国刑法中国家秘密定义的条款,简述其修订历史,分析现行刑法条款的具体内容,并对国家秘密的形式、构成国家秘密三要素以及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情形进行了论述。
- 郝宜家
- 关键词:德国刑法
- 德国刑法中的财产保护:源流、现状与展望
- 2025年
- 德国刑法中的财产保护主要以1851年生效的?普鲁士刑法典?为历史基础。20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股份、期待权或知识产权日益获得经济上的重视。与此相适应,通过出台相关法案,德国刑法对于财产的保护范围不断更新。直至今日,关注财产的刑事保护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从所有权和占有的角度考察财产保护可以发现,对于所有权的保护涉及所有权人不受限制地对于物的支配可能性,而对于占有的保护则是碎片化和不一致的。就财产概念而言,无论是学界还是司法实践仍未形成共识,各种理论均有不足。纵观保护财产的各个犯罪构成,均具有“间接家长主义”和“累积的保护目的”两大特点。在?德国刑法典?中,财产的刑事保护并未形成一个无矛盾的体系,难以在有效避免处罚范围重叠的同时,防止遗留处罚漏洞。未来,德国刑法应进一步强化对保障有关财产的制度的保护,并加强对造成抽象财产损失危险行为的处罚。
- 邹宏建(译)马寅翔
- 关键词:财产犯罪盗窃罪诈骗罪
- 刑法改革中学者的角色与贡献:从《德国刑法典选择性草案》切入
- 2024年
- 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了整体性法律修订乃至法典化的热潮。法典编纂和修订主要是由立法机关来牵头推动,但是在此过程中往往也少不了学者贡献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学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既涉及学者在法律共同体中的角色定位,也影响一个国家法律变革的走向。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进行了一轮整体性改革运动,对实体刑法产生了结构性的重大影响。
- 王华伟
- 关键词:法典编纂法律变革法律共同体刑法改革整体性法律刑法典
- “进步的”犯罪化?——基于德国刑法“不就是不”条款的社会学与犯罪学分析
- 2024年
- 《德国刑法典》中的“不就是不”条款已于2016年11月10日在德国生效实施,该条款大幅度扩张了构成性犯罪的行为方式。对这场立法变革的刑事政策争论以及新条款是否引发其预先设想的刑事起诉方面的改变的批判性考察表明,有关性犯罪的新法律,是在自诩为追求解放的“进步”群体的倡导下制定的,在该群体看来,“不就是不”条款是一种“进步的”犯罪化立法。然而,新的立法不仅没有实现这些“进步”群体所预期的目标,这场推动立法的社会政治运动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刑法是否与该群体宣称的“进步的”社会政策相互兼容?如果二者相互兼容,需要满足哪些具体的条件?
- 曾聪(译)
- “通过贿赂操纵体育比赛”刑法规制的困境与破局——对《德国刑法典》第265c~265e条的借鉴被引量:5
- 2024年
- 面对我国实务中高发的“通过贿赂操纵体育比赛”的现象,现行刑法面临着规范适用存疑、所涉行为含义模糊与比赛操纵行为讨论不足三重困境。围绕《德国刑法典》第265c~265e条展开的批判性考察,对我国体育贿赂的学理研究具有解释论上的重要借鉴价值。1)由于我国刑法规定与德国存在区别,我国刑法并不存在体育贿赂的处罚漏洞,因而无增设新法之必要。2)借助社会系统理论之洞见,可借鉴德国将体育贿赂侵害的法益理解为“体育完整性”,强调体育作为独立的社会功能子系统在“运作封闭”意义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为实现完整全面的规范评价,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应注重类型化思维的运用,对相关现象和主体身份进行区分。以我国《刑法》贿赂犯罪体系以及新《体育法》为根据,可构建双层规制框架,对构成犯罪的行贿/受贿行为与体育内部违规行为分别予以妥当规制。
- 刘心仪
- 关键词:赌球
- 无接触型性侵儿童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德国刑法典》第176a条之镜鉴
- 2024年
- 近年来,学界对“网络猥亵”的热烈讨论,揭露了长期存在却未受重视的无接触型性侵儿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判断难题。从司法实践中看,无接触型性侵儿童的构罪标准依然混乱。德国自1973年性刑法基本框架确立之始,便在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不断完善无接触型性侵儿童犯罪的治理思路。《德国刑法典》第176a条历经6次修改,无接触型性侵儿童行为的入罪范围不断扩张。德国联邦法院始终以法益在具体案件中的受影响情况为定罪标准、以儿童的未来成长为基本关怀。德国的立法变革与司法判例中均呈现出“以儿童为中心”的鲜明导向。与德国立法相比,我国的猥亵儿童罪承担了极重的治理任务,且法秩序结构要求对“猥亵”作行政法与刑法上的双重判定。为达成这一治理需求,应当将对儿童施加的、具有不当性影响的行为认定为“猥亵儿童行为”。猥亵儿童行为是否构成猥亵儿童罪,则应考察猥亵儿童罪的保护法益是否面临具体的危险。猥亵儿童罪的保护法益应当修正为“儿童的正常性发育”,无接触型性侵儿童行为若切实危及了儿童的正常性发育,即构成猥亵儿童罪。
- 赵星高峰
- 关键词:猥亵儿童罪
- 美国与德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以比较法律史为视角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缺位的历史。^(〔1〕)在美国刑罚史中,法律的缺席,被警察制度****的在场所补足,法律与警察,作为两种基本的治理模式,相互联结而又相互冲突。美国刑罚的历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刑罚警察的历史,而不是刑罚法律的历史,因为国家的惩罚权被定义为国家进行警察管制的权力的一种形式。在对美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缺位的历史进行简短的回顾后,本文将转向(并详细地展开)对潜在的比较法律史的探索,这种比较是一种法律的批判性分析的工具,它以德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比较的参照物,勾勒出对罪刑法定原则进行一种跨时代、跨体系分析的轮廓。
- 陈芹(译)
-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美国刑法警察制度批判性分析德国刑法
- 德国刑法对受特定职责人员性侵者的保护研究
- 本文以德国刑法对受特定职责人员性侵者的保护为脉络,以德国第174条对受保护者之性侵罪以及174a条对犯人、官方拘禁之人和医院中病人的性侵罪、第174b条利用官方职位性侵罪,以及第174c条利用咨询、治疗或照料关系的性侵罪...
- 王后雪
- 关键词:未成年人成年人刑法保护
- 德国刑法学的危机?—— 一篇德国特优博士论文引发的争论
- 2023年
- 2020年夏末秋初,一篇已经出版的特优刑法博士论文在德国刑法学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多位知名刑法学者从内容、风格和语言等角度,对这篇论文是否堪当“特优”头衔展开了讨论,并就何为“好的”刑法博士论文各已见。此后,这场争论的焦点又进一步从论文写作本身,延伸至对德国法学教育乃至刑法学整体发展趋势的思考上。学者针对当前德国法学院中存在的青年学子社会化、大学教授未尽到必要的质量控制义务、学术评价标准过度受到外部因素干预等弊病提出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德国刑法学正在面临的意义失落与自我矛盾等危机作出了全面反思。
- 陈尔彦
- 关键词:博士论文法学教育学术评价法文化
- 德国刑法上性侵受照护人罪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德国刑法典》第174条规定之性侵受照护人罪的修订沿革明显呈现不断趋严的立法趋势,实践中节节下降的案发数量体现了修法的惩治实效。性侵受照护人罪的法益内涵应为受照护人消极面向的性自主,而本罪的罪名性质应为抽象危险犯。第174条第1款、第2款、第3款分类规定了个体照护关系下的、机构照护关系下的和无身体接触的性侵受照护人罪行,第1款又涵括了性侵受教养或照顾者,滥用教育、职务或工作关系性侵,以及性侵后代三种情形。德国刑法具有的细致的类型设计、体系的罪行构建、清晰的层次划分、紧密的条款关联、系统的法律修改和良性的司法互动等特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何坦赵冠男
- 关键词:司法适用
相关作者
- 赵冠男

- 作品数:29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德国刑法 合规 企业 法教义学 刑法典
- 蔡桂生

- 作品数:63被引量:700H指数:16
- 供职机构:波恩大学
- 研究主题:刑法 犯罪论体系 正当化事由 构成要件 刑事
- 申柳华

- 作品数:30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奥格斯堡大学
- 研究主题: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 国有资产流失犯罪 德国刑法 法律实证分析
- 王世洲

- 作品数:80被引量:86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刑法 刑法学 犯罪 中国刑法 刑法理论
- 王钰

- 作品数:17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研究主题:客观处罚条件 紧急避险 德国刑法 刑事政策 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