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5篇“ 心血瘀阻证“的相关文章
- 胸痹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 2024年
- 目的复制胸痹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为构建更系统完善的胸痹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3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以高脂饲养加维生素D3灌胃、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构建胸痹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模型。造模后检测舌象、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亚血瘀证期大鼠舌质R值较血瘀证前期下降(P<0.05),心血瘀阻证期大鼠舌质R、G值较亚血瘀证期显著下降(P<0.05);血瘀证前期大鼠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亚血瘀证期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较血瘀证前期显著升高(P<0.05),心血瘀阻证期大鼠血浆总胆固醇与高、低密度脂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血瘀证前期与心血瘀阻证期大鼠较正常组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率显著升高(P<0.05);心血瘀阻证期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大于0.1 m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射血分数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主动脉病理结果显示血瘀证前期大鼠内膜完整性被部分破坏;亚血瘀证期大鼠主动脉内膜厚薄不均,外膜完整性被破坏,中膜弹性纤维紊乱;心血瘀阻证期大鼠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凸出,内膜下存在空腔,内有胆固醇结晶、细胞堆积,中膜弹性纤维排列紊乱,外膜完整性受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胸痹心血瘀阻证动态模型,科学、全面地评估了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中“痰”“浊”“瘀”的严重胶着状态,可为构建更系统完善的胸痹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 罗晓欣金梦雨白思杨杨欣雨简维雄
- 关键词:胸痹心血瘀阻证
- 小冠心2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瘀阻证
- 2024年
- 目的:观察小冠心2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瘀阻证)患者按照单盲、随机对照、前瞻性设计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冠心2号,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CCS分级评分、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分、主症总分以及次症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胸痛、胸闷、脉络瘀血、面色紫暗以及气短证候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CS分级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cTnT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冠心2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瘀阻证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陈乾张定一贾赛蕾李鲜胡仕祥王丽辉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瘀阻证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代谢产物谱,探讨其病证生物学基础。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舌象色度、心电图、心功能,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差异代谢物,并对代谢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舌象色度R、G、B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电图心率、ST段抬高幅度显著上升(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上升(P<0.05);心肌组织结构模糊,有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破裂、溶解,嵴结构断裂减少。代谢组学共鉴定出29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7个上调、22个下调),主要富集于硫胺素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代谢10条代谢通路。结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可较好地模拟冠心病心血瘀证病理过程,其病理机制涉及葡萄糖代谢、线粒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嘌呤代谢等多层次代谢网络紊乱。
- 李静郭志华刘建和钟森杰匡慧芳杨漾刘祎张秋雁
-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生物学基础代谢组学
-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大鼠的建立及方药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模型的病理特点及血府逐瘀汤的干预效应,以“方证对应”理论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冠心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血府逐瘀汤14 g/kg组、曲美他嗪5.4 mg/kg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观察舌象色度测定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分量值;心电图检测心率及ST段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卡松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舌象R、G、B值均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心率、ST段抬高幅度显著升高(P<0.01);LVEF、LVFS值显著下降,LVIDd、LVIDs值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CVF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嵴结构出现肿胀、断裂、溶解,可见空泡化改变;全血粘度(低、中、高切)、卡松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1);TXB2、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6-keto-PGF1α、t-PA含量显著降低(P<0.01);黏附因子ICAM-1、VCAM-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14 g/kg组可显著升高大鼠舌象R、G、B值,心电图心率、ST段�
- 李静郭志华刘建和钟森杰匡慧芳梁昊杨漾张斐张秋雁
-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证结合血府逐瘀汤
- 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心血瘀阻证41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CSX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内皮因子(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并评估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65.85%(2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CS分级、SA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内皮因子及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降低(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胶囊能改善CSX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和心绞痛严重程度,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功能和冠脉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 曹瑛吴鹏飞曹玲邹岳萍
-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胶囊
-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因子的影响,揭示疗效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14.04 g·kg^(-1))、曲美他嗪组(5.4 mg·kg^(-1)),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给药14d。给药结束后,心电图检测大鼠心率及ST段变化,心脏彩超检测大鼠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含量表达,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心率、ST段明显升高(P<0.01);LVEF、LVFS明显下降(P<0.01),LVIDd、LVIDs明显升高(P<0.01);血清NO、PGI2含量明显下降(P<0.01),ET-1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坏死,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心肌组织HIF-1α、VEGF-A、VEGFR-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大鼠心电图心率、ST段明显下降(P<0.01);LVIDd、LVIDs明显下降(P<0.01),LVEF、LVFS明显升高(P<0.01);血清NO、PGI2含量明显上升(P<0.01),ET-1含量明显下降(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排列较整齐,细胞炎症浸润、肿胀、坏死减少,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心肌组织HIF-1α、VEGF-A、VEGFR-2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心肌组织HIF-1α、VEGF-A、VEGFR-2蛋白表达有关。
- 李静郭志华郭志华钟森杰刘建和刘祎王明韵张秋雁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心血瘀阻证血管新生
- 血府逐瘀汤联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研究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绞痛和心血瘀阻证,接受血府逐瘀汤联合β受体阻断剂的治疗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且伴有心血瘀阻证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名参与者。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府逐瘀汤和β受体阻断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方面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效果、心功能改善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显著改善了心功能,并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 张克威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心功能指标
-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AP)(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PCI术后再发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AP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76.36%,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AP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IL-6、MCP-1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将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用于冠心病PCI术后再发AP(心血瘀阻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AP,降低血脂,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张玉焕王欣胡迪曹越刘芳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
-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回顾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回顾性研究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谱、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2组均持续给药5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K、CK-MB、LDH、α-HBDH水平均降低,观察组CK、CK-MB、LDH、α-HB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OD、T-AO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ET-1、FGF21、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OD、T-AOC均高于对照组,MDA、ET-1、FGF21、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头痛头胀、头晕、皮疹、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良好,能降低心肌酶,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王晶一史振国郁宇婷
-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阿司匹林肠溶片心肌酶谱
- 基于Meta分析的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对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基于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Meta分析获得效果指标。计算复方龙血竭胶囊和复方丹参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成本-效果比,通过软件Tree Age Pro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以心绞痛疗效显效率作为短期疗效参数,用药模拟周期为4周(28 d),结果显示在提高心绞痛疗效显效率方面复方龙血竭胶囊优于复方丹参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龙血竭胶囊的治疗成本高于复方丹参胶囊,而复方龙血竭胶囊相对于复方丹参胶囊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 046.91元,小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础分析结果相对稳健。结论 根据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患者意愿支付(WTP)阈值的假设,与复方丹参胶囊相比,复方龙血竭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可能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 王一竹张蕾李晓宁崔鑫谢雁鸣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药物经济学
相关作者
- 袁肇凯

- 作品数:354被引量:1,871H指数:24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血瘀证 冠心病血瘀证 养心通脉片 心血瘀阻证
- 简维雄

- 作品数:213被引量:966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心病血瘀证 血瘀证 中医诊断学 心血瘀阻证
- 郑景辉

- 作品数:237被引量:1,48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冠心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心血瘀阻证
- 黄献平

- 作品数:210被引量:1,379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冠心病 血瘀证 冠心病血瘀证 养心通脉片 心血瘀阻证
- 胡志希

- 作品数:389被引量:1,890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血瘀证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早发冠心病 中医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