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3 篇“ 急性硬膜下血肿 “的相关文章
产妇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疝1例 2024年 妊娠相关性卒中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妊娠期及产后6周内,尤其是产前2 d及产后1 d,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也包含特殊类型卒中,如静脉窦血栓、蛛网膜 下 腔出血、可逆性脑后部白质脑病等[1]。虽然妊娠相关性卒中的发病率不高,但危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孕产妇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2]。我科收治右侧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疝的年轻产妇1例,报道如下 。 林舰舰关键词:产妇 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疝 儿童急性 硬膜下血肿 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急性 硬膜下血肿 (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 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司玥 李玉骞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创伤性颅脑损伤 儿童 大面积脑梗死 急性 硬膜下血肿 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 硬膜下血肿 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03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肿 清除术的210例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4例,女56例;平均年龄54.25岁(范围41~74岁)。将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未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 体积、围术期血压、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 厚度等信息,分析急性 硬膜下血肿 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1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20例(9.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 体积、围术期血压、GCS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时间>6 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 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是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时间>6 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 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均是急性 硬膜下血肿 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王平 王彦彬 高兰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继发脑梗死 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 硬膜下血肿 的疗效 2024年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 硬膜下血肿 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手术治疗的慢性与亚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2周复查CT,试验组血肿 完全消失率高于对照组(86.96%vs.47.83%)(P<0.05)。试验组引流管拔除时间[(2.7±0.4) d vs.(3.8±1.0) d]和住院时间[(12.5±1.6) d vs.(18.3±2.7) d]均较对照组短(P<0.05)。随访6个月,两组血肿 复发率相仿(8.7%vs.0)(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与亚急性 硬膜下血肿 具有操作范围广、引流彻底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施超杰 任洪清 宋泽 宋张平关键词: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神经内镜 CT值作为急性 硬膜下血肿 术中急性 脑膨出的预测因子 2024年 目的评估在急性 硬膜下血肿 病人基底核层面的脑白质、灰质和上矢状窦后1/3段的CT值,其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急性 术中脑膨出及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急性 硬膜下血肿 病例资料,其中急性 术中脑膨出18例(脑膨出组)和无脑膨出33例(无脑膨出组),测量基底核层面的损伤侧和非损伤侧白质、灰质及上矢状窦后1/3的CT值。51例病人,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受伤到手术时间、术前GCS具统计学差异(P<0.01)。脑膨出组上矢状窦后1/3段CT值明显升高,伤侧部位白质及灰质C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矢状窦CT值为50.38HU,对术中急性 脑膨出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9%;ROC曲线下 面积是0.98。无脑膨出组病死率12.12%(4/33),脑膨出组病死率高达61.11%(11/18),剩余病人均为重度或严重残疾。结论测量基底核层面白质、灰质和上矢状窦后1/3段的CT值可能有助于预测急性 硬膜下血肿 术中急性 脑膨出的发生,判断病人预后。 刘海兵 刘长春 许明伟 魏梁锋 洪景芳 王守森 薛亮关键词:脑膨出 基底核 上矢状窦 CT值 综合护理在急性 硬膜下血肿 并发脑水肿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研究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水肿手术后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随机选取52例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水肿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研究。对比B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A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护理后干预A组病患的预后良好发生率(73.08%)、FMA评分(63.81±7.60)、BI评分(68.92±6.64)、SF-36生活质量评分(78.04±6.49)、护理满意度(96.15%)均高于对比B组病患(38.46%)、(50.39±6.65)、(54.30±6.69)、(68.49±4.31)、(80.77%);而干预A组病患的SAS评分(49.24±0.63)、SDS评分(48.72±8.40)低于对比B组(52.51±6.73)、(51.88±9.62)。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急性 硬膜下血肿 并发脑水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干预A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曾梅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水肿 综合护理 术后护理 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的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2024年 目的构建急性 硬膜下血肿 (ASDH)患者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的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78例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情况将其分为继发组(25例,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和对照组(53例,围术期未继发颅内高压)。比较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指标、合并症、临床生化指标及影像学资料等因素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ASDH患者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ASDH患者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的预测模型并测算Harrell′s C指数以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通过列线图及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预测风险概率与实际风险概率的符合程度。结果全组半年随访率为89.74%(70/78)。继发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复合型血肿 、颅内血肿 体积、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2.895,95%CI:1.264~6.633,P=0.022)、吸烟史(OR=2.146,95%CI:1.029~4.475,P=0.036)、GOS评分(OR=0.288,95%CI:0.112~0.741,P=0.015)、HbA1c(OR=3.325,95%CI:1.243~8.894,P=0.028)、INR(OR=2.746,95%CI:1.203~6.267,P=0.027)、PCT(OR=3.426,95%CI:1.335~8.795,P=0.019)是ASDH患者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的独立影响因素,Harrell′s C指数为0.812(95%CI:0.789~0.872)。列线图及校准曲线显示实际风险与模型预测风险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的Cox比例风险模型预测围术期继发颅内高压风险的准确度高,适宜临床推广。 童凌霄 秦虎 闫宝锋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高压 COX比例风险模型 开颅术前硬 通道硬 膜 下 穿刺预减压对创伤性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疝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4年 分析开颅术前硬 通道硬 膜 下 穿刺预减压对创伤性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疝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截取的时间区间为21年2月-23年2月,纳入研究的52例对象均是在我院接收的创伤性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26)和研究组(26),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研究组颅内压更低、恢复良好率更高、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分数更高,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开颅术前硬 通道硬 膜 下 穿刺预减压术在治疗创伤性急性 硬膜下血肿 合并脑疝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何立新一种亚急性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亚急性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冲洗装置,包括冲洗管外壳,贯穿于骨孔,且所述冲洗管外壳内表面贴合有安装板;还包括:连接管,安装在所述主流管上,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辅助管相互连接;固定软管,安装在所述辅助管的下 端... 于子芮 金鹏 贾楠 杨伯骁 刘春阳创伤急性 硬膜下血肿 不同术式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所致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接受急诊实施标准开颅血肿 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颅脑外伤所致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开颅血肿 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肿 清除骨瓣回纳术治疗。对比术后颅内压减弱情况、手术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天、3天、1周的颅内压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治疗效果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颅脑外伤所致急性 硬膜下血肿 患者接受急诊实施标准开颅血肿 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更佳。 周君凯 罗鸣 柳钦关键词:颅脑外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相关作者
陶志强 作品数:55 被引量:210 H指数:8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急性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 丁胜鸿 作品数:35 被引量:142 H指数:6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基底节脑出血 佘晓春 作品数:69 被引量:251 H指数:10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微创穿刺术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出血 李金林 作品数:36 被引量:96 H指数:6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术 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冲洗术 陈爱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术 冲洗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