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3篇“ 急性职业中毒“的相关文章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贝叶斯网络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致因模型研究
2024年
目的深入研究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原因, 为事故的事前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于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 查找文献并收集2013至2022年发生的232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案例, 结合专家评分确定事故致因节点。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致因节点之间的关联性模型, 获得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 结合贝叶斯网络(BN)研究各致因节点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影响。通过Netica 5.18软件分析各致因节点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建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事前预防模型, 识别关键致因因素。结果纳入重大、较大、一般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别为23、203、6例, 其中, 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和混合性气体分别为179、29、24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ISM将致因因素划分为一个7层3阶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 其中操作情况、防护措施、通风设备、隐患排查、应急管理、违章操作、设备设施和盲目施救情况是导致事故发生与扩大的直接影响因素;警示装置、检测情况、安全教育情况、安全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技术是间接影响因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监督管理及政府部门监管情况为深层根源影响因素。BN推理可见,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最大概率致因链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监督管理→安全教育培训→防护措施→事故发生。导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设备设施故障、操作失误、通风设备未正常使用和应急管理不当。结论在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中, 要从正确使用防护措施、作业前检测设备设施、按规程进行作业操作、确保通风设备正常使用、强化应急管理等方面入手, 从而降低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率。
刘文娇王志萍张海东
关键词:中毒急性职业中毒
某货轮二氧化碳泄露致急性职业中毒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二氧化碳为单纯窒息性气体,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单纯的二氧化碳中毒临床上很少见。本文回顾分析2019年5月某货轮二氧化碳泄露事故中9例吸入性二氧化碳急性中毒的治疗经过,通过对急性吸入性二氧化碳中毒引起的急性肺水肿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尤其是激素的应用预后良好,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宋玲莉宋玲莉菅向东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体中毒疾病特征职业中毒
2004—2021年我国急性职业中毒报告事件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我国2004—2021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规律,为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4—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从中提取发生年月、发生地区、中毒人数、死亡人数、职业危害因素、行业、企业规模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21年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528起,中毒5 426人,死亡600人,病死率为11.1%。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云南省和四川省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共报告事件301起,占全国报告总数的57.0%。8月份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为64起(占12.1%),死亡89人(占14.8%)。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导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占所有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的69.9%,这两类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事件死亡人数的82.0%。一氧化碳、硫化氢中毒占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数的82.9%;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和硫酸二甲酯中毒占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数的57.8%。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居前3位的行业门类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共占事件数的70.6%,死亡人数居前3位的行业门类为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占67.5%。小、微型规模企业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事件数的38.3%和31.4%;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病死率相近,分别是18.7%和18.6%。结论 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病死率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监测及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
袁媛何仟王丹周静郎楠尹萸张美辨孙承业
关键词: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
基于解释结构建模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研究
2023年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加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危机管理4 R理论,从应急预备、预案、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提取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建模(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确定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层次结构,再通过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cross-impact matrix multiplication applied to classification,MICMAC)计算出每个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策略。结果 确定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的12个影响因素。其中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组织调度既是影响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最根本的深层因素,也是驱动力最强的因素;控制毒物、危险区隔离是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置中最关键的直接因素。结论 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中应优先进行毒物控制和危险区的隔离;同时,应加强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和组织调度等方面的建设。
刘文娇王志萍张海东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影响因素驱动力
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宝山区2000—2021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63起,急性职业中毒病例171例,死亡36例(病死率21.05%),事件发生的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事件涉及14种行业,7类26种化学物质,其中发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起,占17.46%),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0起,占15.8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起,占11.11%);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氨(18例,占50.00%)、硫化氢(6例,占16.67%)、一氧化碳(3例,占8.33%)。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病例病死率(36.96%),明显高于非有限空间作业(15.20%)(P<0.05)。结论近年来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中毒风险,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该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工作,应重点监管用人单位个人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佩戴情况,重视有限空间的职业中毒风险,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盛华青王迪周帅翁玮刘向阳秦景香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化学毒物
乙腈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2021年
目的:分析阳江市AA材料有限公司工人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阳江市AA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的9名工人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事件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阳江市AA材料有限公司发生职工中毒事件的第一车间共计82名,工作人员,发生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的生产工人例数为9例,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发生率为14.63%。本次9例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患者的文化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患者其文化水平在小学程度以下,30%左右的患者具有中学及中专文化水平,仅1例患者具有大专文化程度,9例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患者的整体文化水平降低。本次调查的9例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患者在工作年限中的分布情况以低于两年为主,患者比例为66.67%,而时间超过两年的患者例数仅为4例,占比为33.33%。经分析,调查结果后得出本次急性职业性乙腈中毒的9例患者均属于生产车间的职业工人,发生中毒事故的地段均为生产车间,表示调查对象中事故时段的分布特点是基本发生在生产车间。经分析本次中毒的9例患者生产环境的空气样本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腈以及甲醇两种有机成分,相比于旧批次工业酒精样品中的有机成分浓度,新批次工业酒精样本中的乙腈浓度接近30%,明显高于旧批次,并且二氯甲烷以及乙酸甲酯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旧批次工业酒精样本。证实新批次工业酒精中有机成分复杂并且有毒物质含量较高。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得知,违反操作规程、无安全和职业卫生知识、无通风设施、个人防护不足、制作工艺落后是造成本次中毒事件的原因,其中违反操作规程、无安全和职业卫生知识、制作工艺落后为主要原因,占比均为25%。结论:阳江市AA材料有限公司存在较多诱发工人急性职�
黄志标
急性职业中毒二次事故行为原因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二次事故的发生,采用事故致因"2-4"模型,研究在安全管理网公示的171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114起发生二次事故的行为原因,分类并统计各类原因的发生频次概况。结果表明:个人层面事故原因分析中,盲目施救、缺失应急救援演练、未进行针对性应急演练、安全培训不到位、作业过程中无人监护等一次性行为导致事故发生频率最高;不具备相关应急救援知识、操作者不能清醒地认识到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贸然救援、管理者应急救援意识淡薄、盲目施救的冲动心理和无知属性等习惯性行为致使事故发生的频率最高;组织层面事故原因分析中,安全管理体系欠缺主要为缺少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刘微孙世梅杨泽霖王凯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
云南省2004至2019年急性职业中毒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的急性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收集云南省2004至2019年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信息,对事件流行病学分布、事件分级、行业特点、毒物种类和中毒原因等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至2019年累计报告4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毒病例562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9.07%)。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昆明市和曲靖市,分别为12起(25.53%)和10起(21.28%);以较大级别的事件居多(31起,65.96%),行业主要分布在化工(19起,40.43%)和冶金业(15起,31.91%)。引起中毒最多的毒物是一氧化碳(10起,21.28%)和砷化氢(9起,19.15%),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未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或设备效果不好(25起,53.19%)、未制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5起,31.91%)。结论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病死率较高,应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加强监管。
郑艳张永昌何继波邢漪彭霞
关键词:中毒流行病学分布病死率
一起急性职业中毒肝病事故调查
2021年
目的通过一起群体性职业急性中毒性肝病事故调查,判定事故性质,并对卫生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职业卫生安全监管执法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工作状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开展个案调查,并对涉事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其工艺流程和生产情况、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措施等,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时采集的化学物样品送本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从化学物样品中检测出三氯甲烷、二氯乙烷、氯苯等成分,未检出苯胺、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氯化碳。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个案调查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参照GBZ59-2010《职业急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附录B的常见肝脏毒物品种,判定本次中毒事故是三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物质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急性中毒性肝病事故;建议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促使相关企业公布有毒化学物配方成分名称,使有毒化学物能得到有效安全监管。
刘玉贵孔令星李开莲张璐杨茜郑清花
关键词:个案调查化学物商业机密
3起急性职业中毒案例的共性分析与思考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分析急性职业中毒典型案例的共性,为制定相应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对照职业病诊断标准,复习在职业病诊断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病原因,总结共性,提出了预防建议。发现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教育和个人防护设备,有几点共性:①相关企业职业安全意识淡薄,重效益而轻危害,未进行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②工程多经过外包,中毒者均为外来务工低学历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③工人操作过程不规范,未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甚至违章作业;④受限空间未进行全面或局部排风,致局部有害气体浓度积聚引发事故。总之,随着快速工业化,接触化学品的机会显著增多,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严重威胁着工人的身心健康。企业应加大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投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冯鸿义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相关作者

陈曙旸
作品数:47被引量:77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研究主题:职业病 急性职业中毒 农药中毒 职业病报告 劳动卫生
张敏
作品数:262被引量:1,715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职业卫生 ACGIH 职业病 TLVS 职业卫生标准
李涛
作品数:880被引量:4,662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结核 职业病 职业卫生 哈萨克族 原发性高血压
王焕强
作品数:129被引量:83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研究主题:尘肺病 ACGIH TLVS 尘肺 职业病
杜燮祎
作品数:96被引量:86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研究主题:ACGIH 职业卫生 TLVS 劳动者 职业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