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0篇“ 急救效果“的相关文章
不同就诊方式对急性肺水肿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接收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特点,并观察患者接受院前急诊救治与不接受院前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1例经120急救中心接诊送院的急性肺水肿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时期自行到急诊就诊的51例急性肺水肿患者为参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有效率及急诊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76.47%,高于参照组的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5)。研究组患者急诊留置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肺水肿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现场紧急救治可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在此基础上再送急诊处置,急救效果更好,既可以保证患者安全转送,又可以缩短患者急诊留置时间,为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争取时机。危、急、重症患者以此方式就诊可保证院前安全,为院内治疗争取时间不失为良好选择。
井溪
关键词:院前急诊急性肺水肿急救效果
对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2024年
新时期背景下,低血糖昏迷患者偏多,该疾病是由于糖尿病进展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处在神经障碍的范畴。对于低血糖昏迷患者,其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群体,造成脑细胞缺糖的情况,或者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面临低血糖症状。该疾病出现后,患者通常出现面色苍白、认知障碍、神志不清等症状。倘若未在第一时间接受专业治疗,将破坏患者身体功能的稳定性,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文章综述了对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陶姝含
关键词: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
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及其急救效果初探
2024年
分析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构建急救护理质量过程中应用急救流程护理方案的价值与急救效果。方法 纳选对象为2022.10至2023.12在本院治疗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39例患者,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以实施急救流程护理模式的患者拟定为观察组,以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拟定为对照组,对比评价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护理质量过程中的急救效果,从而观察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急救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 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行急救流程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实施给予规范化护理以后发现其救治时间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及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抢救成功率、院间复发率、抢救急救效果各项指标均体现出比对照组更优的显著效果,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干预有助于改善其抢救救治时间,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均有突出效果,并且院间复发率也进一步得到降低,对抢救急救治疗效果方面也显著提高很多,建议加以推广和应用。
郭琦刘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急救护理质量
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对冠心病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对冠心病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纳入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急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HFMEA模式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干预能显著缩短冠心病患者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赵亚张喜连田娜张华曹爱华
关键词:冠心病急救效果
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效性、急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时效性、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AMI患者, 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 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比较两组模式下的急救时效性(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急救效果(抢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0.84±0.15)min、(7.81±1.50)min、(85.31±8.55)〕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67±0.36)min、(13.85±3.40)min、(98.17±10.5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6.45±4.2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42±4.15)d、抢救成功率97.96%(48/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42/49)、病情恶化率2.04%(1/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7/4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21.93±4.99)分低于对照组的(24.89±5.13)分, 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8.13±5.21)分高于对照组的(75.82±4.46)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应用于急诊AMI患者的急救,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时效性, 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急救质量,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国梅梁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
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服务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4年
探究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服务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行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1)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评分与急救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富丽杨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
程序化急诊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对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分析程序化急诊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对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从急诊科选择了78位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急诊护理,对比护理急救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采血时间(min)、病情评估时间(min)、急救时间(min)、就诊至溶栓治疗时间(min)、意识恢复时间(h)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MSE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院后6个月整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采取程序化急诊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潘旭张庚娣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急救过程
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及其急救效果初探
2024年
目的 研究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及其急救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开展基于流程优化构建急救护理环节管理,其中2020年(对照组)以及2021年(观察组)各入选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能力、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χ^(2)=5.372,P=0.020)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停留时间(t=5.264,P=0.000)、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t=16.583,P=0.000)、完成肌钙蛋白检查时间(t=17.881,P=0.000)、住院时间(t=4.849,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天、3个月以及6个月的LVEF、LVE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6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复发、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评分(t=14.375,P=0.000)、快速反应能力评分(t=4.300,P=0.000)、医护配合评分(t=10.171,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本院实际情况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临床推广。
冯彬高英史超刘志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
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急救效果的影响
2024年
探究脑出血急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48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病人,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两组病人的抢救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的消极情绪、护理内容的评分和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间、分诊评定时间和静脉通道开通时间都比对照组快,而抢救成功率却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内容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都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脑出血抢救过程中实施前瞻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护理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能增加护理内容得分,从而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师媛陈元银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效果预见性护理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和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患者。患者经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能进一步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张燕霞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效果

相关作者

张丽韶
作品数:36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氧气 急救效果 急救 口罩
李庐
作品数:21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氧气 急救效果 急救 口罩
黄文正
作品数:17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氧气 急救效果 急救 口罩
李远珍
作品数:83被引量:428H指数:11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护生 护理 护理教育 护士 注射器
朱白鹭
作品数:17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药罐 分离式 急救效果 连接器 注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