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篇“ 患病代价“的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国家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疾病负担及纵向变化趋势。方法这是一项基于监测数据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CKD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ge⁃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ASPR)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CKD的ASPR在1990—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15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CKD患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4.26亿和79.8万,分别占全球的61.1%和55.9%。中国的ASPR和ASMR分别为8.1%和11.2/10万,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6%和18.3/10万)。北美洲和大洋洲“一带一路”国家的CKD疾病负担较高,欧洲的CKD疾病负担较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的CKD患病和死亡数分别占全部CKD病因患病和死亡数的23.7%和68.8%。从1990年至2019年,150个国家(98.0%)CKD的ASPR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是摩洛哥(APC=1.52%)。空间热点分析显示,CKD的ASPR热点区域集中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CKD的ASMR热点区域集中于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一带一路”国家的社会人口指数和期望寿命与CKD的ASPR呈正相关(r=0.409,P<0.001;r=0.361,P<0.001),与CKD的ASMR呈负相关(r=-0.317,P<0.001;r=-0.391,P<0.001)。结论“一带一路”国家CKD疾病负担严重,且患病率上升速度快。未来需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卫生合作,以共同应对CKD等慢性疾病带来的挑战。
李阳王一梅李芳沈波丁小强丁小强
关键词:患病代价患病率死亡率一带一路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未来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肝硬化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均有所上升,而死亡例数有所下降。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2%(95%CI:−0.74%~−0.50%,t=9.99,P<0.001)、0.44%(95%CI:−0.53%~−0.35%,t=13.18,P<0.001)和3.02%(95%CI:−3.12%~−2.93%,t=7.58,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DALY率、YLL率和YLD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27%(95%CI:−3.37%~−3.18%,t=6.22,P<0.001)、3.32%(95%CI:−3.42%~−3.22%,t=9.31,P<0.001)和1.42%(95%CI:−1.49%~−1.34%,t=4.93,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随时间和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预测模型显示,2020—2030年中国肝硬化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均是酒精,其次是药物。结论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年男性人群是肝硬化疾病负担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刘珊山于晓辉秦建伟
关键词:肝硬化患病代价
中国10~24岁青少年进食障碍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预测
2024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进食障碍疾病负担指标及趋势预测,为青少年进食障碍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按照性别、年龄组等指标进行分类,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及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分析并预测中国10~24岁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率等数据,探究该人群近30年进食障碍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中国青少年进食障碍的总体粗发病率由278.93/10万上升到422.27/10万;粗患病率由122.63/10万上升到198.80/10万;粗DALY率由26.67/10万上升到43.50/10万。分性别看,男生和女生进食障碍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男:AAPC值分别为1.52%,1.84%,1.86%;女:AAPC值分别为1.28%,1.74%,1.77%,P值均<0.05),男生进食障碍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以及标化DALY率的变化率(54.97%,68.88%,69.75%)均高于女生(44.26%,64.48%,6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1.45,35.02,34.55,P值均<0.05)。分年龄组看,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524.10/10万)高于其他年龄组(10~14岁:251.17/10万,20~24岁:476.49/10万)(χ^(2)=156.87,P<0.05);20~2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278.67/10万)和DALY率(60.83/10万)均高于其他组(10~14岁:81.79/10万,18.02/10万,15~19岁:221.81/10万,48.59/10万)(χ^(2)值分别为204.50,197.14,P值均<0.05)。BAPC预测模型显示,未来中国青少年进食障碍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但患病率与DALY率呈现稳步下降趋势,2030年可能分别达到516.43/10万、188.41/10万和41.23/10万。结论中国青少年进食障碍疾病负担不断提高,男生和15~19岁人群是重点防治人群。社会各方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注重青少年进食障碍的预防与治疗。
陆地曾智朱迪何艺娟陈思念
关键词:进食障碍患病代价青少年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妇科疾病负担趋势
2024年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1990—2019年妇科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为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妇科疾病发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发病率和DALY率的影响,并分析经前期综合征、生殖器脱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和DALY率的顺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妇科疾病发病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3%(95%CI:-0.73%~-0.54%,P<0.05)和0.34%(95%CI:-0.43%~-0.24%,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妇科疾病发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34岁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妇科疾病的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均呈下降趋势,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RR=1),2015—2019年时期发病风险下降至最低(RR=0.73,95%CI:0.74~0.71)。1905—1909至1985—1989年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呈下降趋势,1990—1994至2000—2004年出生队列略呈上升趋势。1990和2019年常见妇科疾病中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率(7245.53/10万、5695.02/10万)和DALY率(222.21/10万、197.95/10万)居于首位。结论:我国减少妇科疾病负担的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疾病负担仍然严重,应加强对年轻女性妇科疾病的健康宣传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查,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继续降低我国的妇科疾病负担。
李妮王榆平任娟娟李淑馨
关键词:患病代价
1990年和2019年中国分省精神障碍伤残负担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9年中国人群精神障碍患病及伤残负担变化情况, 为降低精神障碍健康危害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2019)中国研究结果, 分析2019年中国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省份精神障碍患病及伤残负担, 比较1990年与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的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50~6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13.2%, 患病人数为4 853.0万), 0~1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3%, 患病人数为1 645.6万);女性总体YLDs数量高于男性(1 091.0万人年/938.2万人年);2019年抑郁障碍、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7%、3.2%、0.3%, 患病人数分别为5 005.6万、4 784.2万、549.9万;与1990年比较, 抑郁障碍和焦虑症的标化患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9.1%和9.8%, 精神分裂症的标化患病率上升幅度为3.1%;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标化患病率前3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南省(12.2%)、甘肃省(12.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1.8%), 3个省份的精神障碍患病人数分别为890.1万、336.4万、87.3万。标化YLDs率位于前3位的省份分别为山东省(1 470.0/10万)、甘肃省(1 415.6/10万)和湖南省(1 399.3/10万)。结论精神障碍是威胁中国人群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2019年中国精神障碍伤残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女性精神障碍伤残负担更加严重;应提早采取干预措施, 减少精神障碍伤残负担。
高鑫磊贾艾楠刘敏殷鹏周脉耕吉宁白雅敏
关键词:患病代价患病率疾病负担
1990—2019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负担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R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RA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依据患病例数、发病例数,患病率、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描述1990年—2019年我国与全球RA疾病负担情况。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我国与全球1990—2019年RA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DALY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RA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1990年—2019年我国与全球RA标化患病率总体均呈上升的趋势,我国RA年龄标化患病率平均每年上升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P=0.025);全球平均每年上升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13),1990—2019年我国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P=0.032),而全球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01)。2019年我国RA患病例数、患病率分别为430.94万例和302.98/10万,发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为22.25万例和15.64/10万,DALY和DALY率分别为77.43万人年和54.44/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患病例数、患病率分别上升了114.17%和78.23%,发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上升了77.90%和48.05%,DALY和DALY率上升了109.05%和73.97%。1990—2019年女性患病率、发病率和DALY率均高于男性,患病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7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最高。结论1990—2019年我国RA标化发病率上升幅度高于全球,且我国发病、患病情况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我国RA患病、发病以及DALY情况均存在人群差异,女性和中老年人群为高危人群。
李宏颖孔维斯孙惠昕林志国
关键词:患病率发病率患病代价
安徽省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实施国家带量采购政策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淮南市妇幼保健院近三年来5批次国家带量采购药品的采购数据分析,总结该院带量采购工作实施的效果,解决带量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在计算机HIS系统上分别查询该院相同品名、相同剂型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实施国家带量采购前的采购数据与2019年12月至2022年10月5批次实施国家带量采购药品的采购数据,比较两者的采购价格、发放使用数量、采购数量、采购完成率、使用完成率。结果执行前后均有采购的药品17种,16种药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最大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降幅为96.92%。使用数量方面,10种药品使用量下降,7种药品使用量上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上升幅度最大,升幅为161.49%。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上升数量最多,达28450支。同时该院还超额完成了采购任务,注射用头孢他啶采购完成比例高达628.57%,氟康唑片采购完成比例高达451.13%。结论该院药品国家带量采购工作完成较好,节省了医保基金,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带量采购后的抗菌药物质量可靠,价格低廉。
陈卫军
关键词:药品价格患病代价就医负担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为核心的共病负担和病因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精神疾病很少独立存在,共病经常发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负担。研究综述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为核心的共病流行状况及其不同类型的特征与表现,阐述其主要的共病病因机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设想。
袁雯杨田宋逸马军董彦会
关键词:共病现象精神卫生患病代价儿童
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的研制被引量:6
2023年
背景 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重,准确、有效评估患者治疗负担可为个性化干预方案制定、干预效果评价提供至关重要的评估工具,但目前尚无本土化的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目的 研制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科学评价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合适的评估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患者访谈构建量表的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形成初始量表。通过预测试,对初始量表条目的语义、最佳表达方式等做出修改。于2021年9—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慢病共存患者294名,使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初始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形成测试版量表。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老年慢病共存患者316名,使用信度、效度、可行性对测试版量表进行科学性考评,最终形成正式版量表。结果正式版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包括33个条目、7个维度,7个维度分别为经济负担、自我管理负担、获得医疗服务负担、药物管理负担、药物不良反应负担、社交负担、心理负担。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506,比较拟合指数(CFI)=0.933,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25,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0.05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分半信度为0.938,重测信度为0.939(P<0.01)。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39,量表条目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2~0.897(P<0.01)。可行性测试结果显示,量表回收率为95.8%,完成率为100.0%,完成时间为10~15 min。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我国老年慢病共存患者的治疗负担。
柏丁兮高静杨直吴晨曦
关键词:老年人患病代价量表信度
中国急性乙型肝炎疾病负担趋势及预测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1623.71/10万、0.20/10万和10.04/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42.03%、79.38%和80.21%,并且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低于男性。2019年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0~<54岁年龄组,分别为2285.85/10万和10.5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5岁年龄组,为0.52/10万。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5.2和-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呈降低趋势,表明我国对急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效果显著,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急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负担。
仇化微梁天孚钟志贾雪娇蒋旸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患病代价

相关作者

周脉耕
作品数:263被引量:5,520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负担 死亡率 疾病负担分析 慢性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刘世炜
作品数:127被引量:2,216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负担 死亡率 患病代价 慢性病 疾病负担分析
曾新颖
作品数:63被引量:1,58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负担 死亡率 患病代价 疾病负担分析 慢性病
殷鹏
作品数:98被引量:1,75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负担 死亡率 疾病负担分析 伤残调整寿命年 归因
李镒冲
作品数:116被引量:3,533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疾病负担 高血压 中国成年人 慢性病 疾病负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