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0 篇“ 慢传输型 “的相关文章
浮针结合再灌注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慢 传输 型 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临床上常见的慢 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之逐年提高,STC还可以导致其他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如直肠黏膜脱垂、肛裂、混合痔、肠梗阻等,增加了心脑血管等疾病猝发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并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浮针疗法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浮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便秘的治疗。STC是肌肉病变,对于由肌肉所致的功能性疾病,浮针技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改善效果。文章通过讨论浮针疗法治疗STC的中西医理论,分析近年来浮针治疗便秘的临床报道,证实了浮针治疗便秘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快速缓解症状,操作简单安全,依从性高的独特优势。 陈金群 于永铎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慢性疾病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气滞型 慢 传输 型 便秘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气滞型 慢 传输 型 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气滞型 ST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两组均常规予以西药琥珀酸普卢卡必利片2 mg/次,临睡前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20 d,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肠传输 试验标记物48 h和72 h排出量及血清生长抑素(SS)、P物质(SP)及胃动素(ML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6%)(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S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肠传输 试验48 h、72 h标记物排出量和血清SP、M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可以提高气滞型 慢 传输 型 便秘的临床疗效,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为便秘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方案。 潘文琪 唐昆 李明 卢渔 吴健芳关键词:穴位贴敷 耳穴贴压 慢传输型便秘 气滞型 胃肠激素 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 传输 型 便秘大鼠肠道传输 功能、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 传输 型 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 功能、肠道菌群及共代谢产物γ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雌雄各半。造模组大鼠以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构建STC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 组、加味芍药甘草汤组[56 g/(kg·d),以生药量计]、阳性对照药组[乳果糖2.09g/(kg·d)],每组10只。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空白组和模型 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称定其体重并对粪便性状进行Bristol评分,检测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和肠内容物中GABA、5-HT含量,考察肠内容物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分析GABA、5-HT含量与菌群相对丰度的关联性。结果与模型 组比较,加味芍药甘草汤组大鼠体形瘦小、皮毛稀疏粗糙、行动迟缓等一般情况均有所改善,体重、Bristol评分、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5-HT含量、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升高,GABA含量、Simps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该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可与空白组归为一类,但与模型 组相距较远;该组脱硫杆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虽有回调,但与模型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硫杆菌门是组间差异因素(P<0.05)。GABA含量与拟杆菌门、蓝菌门、髌骨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5-HT含量与弯曲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可改善STC模型 大鼠粪便性状和肠道动力,上述作用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进而影响肠内容物中GABA、5-HT含量有关;此外,GABA、5-HT含量可能与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等特定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 张紫麒 周鸿雲 赵琼 邓媛 占煜关键词:加味芍药甘草汤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Γ氨基丁酸 5-羟色胺 芦荟苷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最适剂量的探索 2025年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确定芦荟苷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的最适剂量。方法通过洛哌丁胺诱导大鼠构建慢 传输 型 便秘模型 ,随后将这些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六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 组、阳性对照组、以及接受低(5 mg·kg^(-1))、中(10 mg·kg^(-1))、高(20 mg·kg^(-1))三个剂量的芦荟苷治疗组。各组大鼠均接受为期三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并记录大鼠的体重变化、粪便特性、水分含量,以及肠道蠕动速度,并对大鼠结肠进行了H&E染色和AB-PAS染色以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比各组大鼠的脏器系数。结果与模型 组相比,接受中剂量芦荟苷治疗的大鼠在多项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包括粪便品质、水分含量的增加以及肠道推进率的提升。结论本研究表明,在10 mg·kg^(-1)的剂量下,芦荟苷对慢 传输 型 便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推荐这一剂量作为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的有效剂量。 廖伊琦 黄炜锐 岩迎雪 余祥彬 余越关键词:芦荟苷 慢传输型便秘 洛哌丁胺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选穴规律 2025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刺激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STC)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服务平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5月27日收录的穴位刺激治疗STC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R4.4.0软件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Gephi0.10.0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44篇文献,提取核心处方195条,涉及腧穴64个,累计频次1036次。使用频次前5的腧穴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支沟;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胸腹部与下肢部腧穴占比较高;募穴为使用最多的特定穴;针刺是常用的干预措施。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关元;聚类分析得到5组有效聚类群,补泻-腧穴分析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操作手法以补法和平补平泻为主。结论:治疗STC针刺部位多选用胸腹部,以募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为核心腧穴。 李梦涵 江钢辉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穴位刺激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加味枳术汤联合浮针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脾虚气滞证 2025年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联合浮针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slow transmission constipation,STC)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STC脾虚气滞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给予加味枳术汤联合浮针。比较患者临床疗效、便秘主要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自评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以及P物质(substance P,SP)、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结果:(1)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41/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有效率为76.0%(38/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自评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SP、MTL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SP水平为(41.94±5.63)ng·L^(-1)、MTL水平为(250.00±36.77)ng·L^(-1),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5)治疗后,两组患者VIP、NO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VIP水平为(150.66±29.85)ng·L^(-1)、NO水平为(61.06±2.71)μmol·L^(-1),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枳术汤联合浮针治疗STC脾虚气滞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可调节肠神经递质的释放。 姜亚欣 刘俊红 刘翔 冀二锋 刘世举 杨会举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脾虚气滞证 加味枳术汤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中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慢 传输 型 便秘(STC)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大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硬、腹胀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明,中药治疗STC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药可能通过调控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5-羟色胺(5-H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对STC发挥治疗作用。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多以单一信号通路为主,对相关通路的研究较少,且以动物实验为主,缺乏临床研究。今后可从STC的发病机制入手,以中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干预STC的疗效及结果为依据,探索中药治疗STC各信号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陈鑫 陈萌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中药 信号通路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慢 传输 型 便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5年 慢 传输 型 便秘(STC)以结肠传输 时间延长为特征,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肠道菌群作为影响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与STC的发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及其通过胆汁酸与5-羟色胺信号系统发挥的胃肠动力调节作用在肠道稳态中表现出平衡倾向、相互拮抗、相互促进等特点,与中医阴阳理论中阴阳的消长平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等基本规律相似。本文从中医阴阳观出发探讨肠道菌群与STC的关系,综述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5-羟色胺和胆汁酸水平变化对肠道动力的调节及阴阳相应之法。在中医阴阳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药治疗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STC的新思路。 张雨祺 张筱慧 王家恩 冯金宇 王晓燕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阴阳理论 5-羟色胺 胆汁酸 益气健脾通便方与针刺天枢穴联合治疗慢 传输 型 便秘的疗效评估 2025年 深入研究益气健脾促排泄方剂结合针刺天枢穴位在治疗慢 性传输 型 便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慢 传输 型 便秘患者总计84例,并通过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口服益气健脾通便方以及针刺天枢穴位的综合治疗,而对照组则仅接受标准的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展现出更高的总体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的便秘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72小时排出的标记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针刺天枢穴的治疗方案对慢 传输 型 便秘患者进行干预,结果 显示该疗法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结肠传输 效率并缓解了便秘相关症状,因此该治疗方案具备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潜力。 张小凤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枳实对慢 传输 型 便秘的药理作用及配伍应用研究现状 2025年 枳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理气药,具有下气导滞,消积除痞的功效,可用于大便不通、积滞痞满等。慢 传输 型 便秘(STC)是一种顽固的慢 性便秘,病因机制复杂,与社会、心理、继发疾病和自身免疫问题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枳实可通过调节肠神经系统及信号通路;减轻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水通道蛋白等在STC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并且枳实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在治疗中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枳实通常与白术、芍药、厚朴等其他药物共同配伍,发挥协同作用,以达到增强药效的作用,提高疗效。本文通过对枳实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归纳梳理了枳实相关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 刘安琪 唐学贵关键词:枳实 便秘 药理作用 配伍应用
相关作者
江从庆 作品数:228 被引量:976 H指数:1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次全切除 出口梗阻型便秘 便秘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钱群 作品数:277 被引量:1,360 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结肠次全切除 手术治疗 直肠癌 童卫东 作品数:223 被引量:1,359 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CAJAL间质细胞 慢传输型便秘 便秘 腹腔镜 慢传输性便秘 范一宏 作品数:323 被引量:945 H指数:1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慢传输型便秘 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 GDNF STC 吕宾 作品数:922 被引量:3,260 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温郁金 内脏高敏感 胃癌 C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