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43篇“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文章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癌细胞静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LAF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后,检测肝癌细胞PCLAF的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检测HCV对肝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HCV感染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HCV感染的情况下,过表达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PCLA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但过表达NS5A的同时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变化。过表达NS5A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HCV感染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HCV诱导肝癌细胞跨越G0/G1期静止,减少细胞分裂时间。HCV的NS5A蛋白通过提高PCLAF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静止。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可以阻断HCV抑制的肝癌细胞静止。
- 罗鸣杨晋秦蜀
- 关键词:肝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
- Th17/Treg平衡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价值
- 2023年
- 目的 探究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平衡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2个月HCV-RNA阳性情况将其分为阳性组59例及阴性组41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HCV感染患者均采用常规口服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连续治疗12周。比较各组入院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CV-RNA、肝功能、Th17、Treg细胞百分比和Th17/Treg。随访12个月,观察HCV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阳性组Treg细胞百分比、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HCV-RNA定量均高于阴性组,GPT、GOT、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比低于阴性组及对照组,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与HCV-R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416、0.356、0.327,P<0.05);Th17细胞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灵敏度为0.797,特异度为0.854;Treg细胞AUC为0.886,灵敏度为0.949,特异度为0.805;Th17/Treg比值AUC为0.681,灵敏度为0.763,特异度为0.537。结论 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有助于临床对HCV感染患者HCV-RNA阳性进行早期预测,可为后续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
- 孔德娜宋乐沈贵月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TH17TREGTH17/TREG抗病毒治疗
- 2019年北京某强戒所男性强戒人员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 2023年
- 调查北京某强戒所男性强戒人员的不同吸食毒品方式及类型与丙型病毒肝炎(HCV)感染率的相关性。方法 以某戒毒所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容的590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强戒人员入所信息登记表及健康体检表为依据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吸毒方式及不同毒品类型下的丙肝病毒感染率。结果 男性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感染率为26.4%,吸食传统毒品的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35.1%)高于吸食新型毒品者(17.9%),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注射方式吸毒的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33.5%)高于非注射方式吸毒者(20.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感染情况与吸食毒品类型、吸毒方式之间具有相关性。原因考虑与丙肝的不同传播途径有关。在强戒人员中开展丙型肝炎相关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共用注射器,避免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教育有利于减少丙型病毒肝炎的感染。
- 王勇毛振涛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osbuvir/velpatasvir,SOF/VEL)治疗终末期肾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HCV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剂量的SOF/VEL(400 mg/100 mg)口服治疗,1次/d,持续12周,由血液透析中心医务人员管理。在基线、治疗结束(end of treatment,EOT)、治疗结束后12周(post-treatment week 12,PTW12)及治疗结束后48周(post-treatment week 48,PTW48)时评估HCVRNA定量、肝肾功能、血常规和电解质。主要观察终点是PTW12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CV-RNA阴性)。通过监测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其中14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病因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所有患者均为HCV基因1b型;1例患者伴有代偿性肝硬化;HCV感染时长(150.6±47.6)个月。基线HCV-RNA病毒载量在(4.61×10^(6)~4.47×10^(9))U/L之间。所有患者均完成12周SOF/VEL治疗,EOT、PTW12及PTW48时,所有患者HCV-RNA阴性。从基线到PTW48,ALT[19.0(13.8,24.0)U/L比9.0(8.0,10.0)U/L]和AST[18.0(12.5,21.0)U/L比10.0(8.0,12.0)U/L]水平均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120.0(108.3,142.8)×10^(9)/L比154.0(131.0,181.8)×10^(9)/L]水平升高(P<0.05)。EOT时血清钾等电解质水平与基线相当。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瘙痒、恶心、疲劳。结论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HCV感染患者中,12周SOF/VEL抗病毒治疗的整体耐受性良好,且长期观察病毒抑制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证实真实世界中SOF/VEL可在血液透析中心HCV的消除中发挥作用。
- 郁丽霞叶建明殷晓娅刘其锋孙强
- 关键词: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终末期肾病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携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携带的孕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携带的孕妇及正常孕妇在妊娠期的临床特点,探索慢性HCV携带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合并慢性HCV携带孕妇作为研究对象(HCV携带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慢性HBV携带孕妇(HBV携带组)及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基线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①三组年龄、分娩孕周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V携带组与HBV携带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携带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新生儿窒息及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携带可导致不良母体并发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密切监护,严密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症处理,以便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张冲赵志强朱云霞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该中心检验科45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比较两组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阴性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与肝功能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及抗Ro-52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与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血清自身抗体阳性与肝功能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
- 李晓青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自身抗体肝功能
- 血细胞各比值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 2022年
- 目的:分析探究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细胞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CV患者210例,检测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对患者按照肝纤维化指标高低分组比较的方法研究PLR、NLR及LMR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与透明质酸(HA)、Ⅲ型氨基末端前肽胶原蛋白(PIIINP)、层黏连蛋白(LN)、胶原Ⅳ(C-IV)、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纤维化4评分(FIB-4)等肝纤维化指标均呈负相关;NLR只与LN和APRI成弱相关性;LMR与上述肝纤维化指标均不相关。分组比较高纤维化指标患者的PLR显著降低(P<0.05),NLR及LMR在肝纤维化指标的高低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HCV感染患者中,PLR与患者肝纤维化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的进展提供了简便、有效的观测指标。
- 邵林楠张树婷王霓周世航刘铭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肝纤维化
- 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群体药动学文献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为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合理用药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发表的利巴韦林的群体药动学相关文献,总结其研究特征、模型特征,分析协变量对利巴韦林CL/F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人群为18~81岁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利巴韦林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或三室模型;CL/F典型值范围为13.1~21.5 L·h^(-1);显著影响利巴韦林CL/F的协变量有:性别、体质量、肾功能以及ITPA基因多态性。女性患者相较于男性患者CL/F较低;体质量越大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CL/F;肾功能受损的患者CL/F降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ITPA基因变异型患者的CL/F较低。结论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用药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性别、体质量、肾功能以及ITPA基因多态性,仍需更多研究来考察这些因素对利巴韦林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 李国兴舒家华陈松陈松余娴
- 关键词: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群体药动学影响因素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后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HCV感染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肝细胞癌新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644例慢性HCV感染患者中, 慢性丙型肝炎421例(65.4%), 丙型肝炎肝硬化223例(34.6%), 新发肝细胞癌34例, 均发生于肝硬化患者。Cox比例风险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以上[风险比(hazard ratio, HR)=6.050,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2.658~13.771,P<0.001]、饮酒史(HR=3.077, 95%CI 1.428~6.634, P=0.004)、恶性肿瘤家族史(HR=2.376, 95%CI 1.155~4.888, P=0.019)、年龄≥60岁(HR=3.301, 95%CI 1.563~6.974, P=0.002)、受控衰减参数>292 dB/m(HR=3.842, 95%CI 1.543~9.565, P=0.004)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获得SVR后仍有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对于年龄≥60岁、Child-Pugh分级B级以上、存在重度脂肪肝、有饮酒史或恶性肿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更需加强肝细胞癌监测。
- 周莉郭洁刘钰佩高敏李谦曹颖李嘉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持续病毒学应答
- 基于索磷布韦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成年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1型患者安全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了解基于索磷布韦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治疗中国成年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非1型患者的真实世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使用基于索磷布韦的DAAs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2周的40例非1型慢性HC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丙型肝炎后肝硬化7例,慢性丙型肝炎33例。检测患者基线、治疗2周或4周、疗程结束、随访12周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酸(HCVRNA)、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腹部彩超及肝脏弹性硬度值,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2周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下降,治疗4周、12周以及停药12周的AST、ALT、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2a、3a、3b、6a慢性丙型肝炎以及3a、3b、6a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学应答(SVR)12均为100.00%。结论:基于索磷布韦的DAAs方案治疗中国成年慢性HCV感染非1型患者疗效显著,治疗阶段无明显不良反应。
- 刘金峰梁敏锋骆海飞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相关作者
- 魏来

- 作品数:584被引量:8,304H指数:37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丙型肝炎 基因型
- 牛俊奇

- 作品数:446被引量:2,663H指数:2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 成军

- 作品数:1,429被引量:5,859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反式激活基因 肝炎病毒 克隆
- 张明香

- 作品数:112被引量:4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艾滋病 初治 乙型 肝硬化
- 段钟平

- 作品数:736被引量:9,285H指数:3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 人工肝 肝功能衰竭 重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