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0篇“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相关文章
- 中西医结合对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效果研究
- 2024年
- 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4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7月,同时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后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75例)和常规西医治疗组(n=75例)。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后身体健康改善情况。结果 在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相比于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9.3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00%更显著更高。并且在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前,组间对比(P>0.05);干预后,组间对比(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运用,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优质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 索海芬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 针灸联合疏肝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疏肝化瘀方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针刺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西医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于此基础上,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中药组予以疏肝化瘀方,联合组予以针刺联合疏肝化瘀方治疗。观察4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4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结果联合组、中药组及针刺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1个月、6个月后,联合组、中药组及针刺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及总积分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1个月、6个月后联合组ALT、AST、GGT水平及CD^(8﹢)低于中药组、针刺组和西医组,CD^(4+)及CD^(4+)/CD^(8﹢)高于中药组、针刺组、西医组(P<0.05);4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疏肝化瘀方联合治疗CSHB可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与肝功能,缓解患者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赵亚博万贵香梁微微杜辉宁振海周媛万亮
- 关键词:针刺疗法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针药并用
-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2月—2021年1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计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和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学指标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指标、肝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2组治疗2周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达标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2项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肝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水平,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康巧许小楼杨冬燕
-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外治法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IV感染情况调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37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HIV感染情况,并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HIV感染的相关因素。随访3年,观察所有患者预后情况。结果379例患者中,合并HIV感染的有29例,发生率为7.65%,将这29例HIV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另350例患者纳入非感染组,感染组男性、>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均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HI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CD3^(+)、CD4^(+)、CD8^(+)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伴有HIV感染,以男性、>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最为多见,合并HIV感染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免疫功能更为低下,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 饶建锋李珊陈宏义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预后
- 博路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片(商品名:博路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博路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水平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红素水平(51.22±20.8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75.11±40.68)U/L均低于对照组的(90.76±25.10)μmol/L、(107.11±42.56)U/L,白蛋白水平(35.45±3.63)g/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42.63±20.10)%均高于对照组的(31.89±3.82)g/L、(30.45±1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博路定治疗可促进肝功能改善,而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 莫卫坚胡洪涛刘林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功能并发症
- 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工肝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肝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人工肝治疗中应用基于护理危机管理策略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 董真真周学士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人工肝负性情绪
-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分别从病因病机、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外治法治疗、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等多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以期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王挺帅张荣臻王明刚黄少东周小博吴聪毛德文
-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 医院-家庭管理模式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服药依从性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管理模式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77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9)。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行医院-家庭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Morisky、ESCA、KP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21.05%相比,观察组2.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医院-家庭管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其自护能力,同时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从而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高。
- 刘月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服药依从性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相关性
- 2019年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造成体内大量肝细胞功能障碍或坏死,发生严重肝功能不全的过程,其病理过程为肝细胞缺血、缺氧性变性、肿胀、坏死和凋亡。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情况进行了整理,同时,就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治疗作一概述。
- 易佳音张淑凤王斌韩蕊蕊王长武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肠道菌群益生菌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营养指标(TP、TC、AIb、Hb、T-lymph)进行观察与评估(注:TP为总蛋白,TC为总胆固醇,AIb为白蛋白,Hb为血红蛋白,T-lymph为总淋巴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总有效率98.15%(53/5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TP、TC、AIb、Hb高于对照组,而T-lymph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基础上修复肝细胞,值得应用及推广。
- 孟国燕胡丹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肠内营养支持
相关作者
- 李秀惠

- 作品数:391被引量:1,717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 胡建华

- 作品数:127被引量:601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艾滋病 证候
- 过建春

- 作品数:203被引量:61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乙型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肝纤维化 HBV
- 李筠

- 作品数:189被引量:79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中西医结合 复方黄芪颗粒
- 叶卫江

- 作品数:121被引量:267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浆置换 肝衰竭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血液滤过 重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