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1篇“ 戏曲文化“的相关文章
1935年梅兰芳剧团在苏联传播戏曲文化的路径和方式
2025年
1935年梅兰芳剧团在苏联的巡演因梅兰芳和张彭春等人坚持专业至上、科学运作,成为迄今最成功的中国戏曲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案例之一。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的档案、回忆录以及当年苏联报刊的报道等史料可以发现,梅兰芳剧团分阶段采取了多种传播路径,其具体运作方式包括:筹备期间向苏方提供关于戏曲文化及本次巡演的相关资料;演出前接受采访,参加媒体见面会和中国驻苏使馆招待茶会,在艺术家俱乐部举办讲座;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剧目、安排演出程序并高质量地完成演出;配合爱森斯坦拍摄电影《虹霓关》之“对枪”一折;与苏联艺术界人士深度交流和研讨;张彭春发表文章及时解惑和导赏;向博物馆赠送演出服饰和道具。通过这些做法,梅兰芳剧团不仅实现了巡演的圆满成功,还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国际地位,从而对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周丽娟
关键词:戏曲文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水路即戏路”的全面阐释——兼评《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研究》
2025年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研究》一书是山东艺术学院周爱华教授主持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资料、学术视野方面均有创新之处。京杭大运河对戏曲的作用众所周知,但是其作用的具体体现及其广度和深度,之前学界尚无全面而详细的论述,《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研究》补苴了这方面的罅漏。阅读该书,一是能够充分了解京杭大运河流域戏曲剧种的状况,二是能够深入了解戏曲对于运河流域的经济、民俗、建筑、信仰等领域所产生的作用,三是能够全面了解京杭大运河所贯穿区域的文化戏曲产生的影响。
朱恒夫
关键词:戏曲艺术运河文化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戏曲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5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阐释了“两个结合”的内涵。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鲜明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强调“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2。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实现守正创新内涵式发展,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3.
王云鹏梁建明
关键词: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艺术院校文化融入
戏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及发展
2025年
纵览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戏曲文化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中,构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戏曲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并陷入文化传播的瓶颈。基于此,本文首先解读戏曲文化,然后对戏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及发展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何婷
关键词:戏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戏曲文化的翻译及国际传播--第七届戏曲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2025年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成为世界各国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重要桥梁。中国戏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目光。在此背景下,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承办的第七届戏曲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24年11月29日隆重召开,为戏曲文化的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了一个深入研讨、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阙艳华
关键词:翻译理论与实践戏曲文化国际友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世界舞台
河北戏曲文化空间保护研究
2025年
河北戏曲文化承载着河北省的历史和地方精神,河北戏曲文化空间保护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可知,河北戏曲文化空间保护在感知空间维度、构想空间维度和生活空间维度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文化自信、资源整合和文化多元角度提出多种策略以应对这些问题。
李燕凌王纯纯李亚宏
雅俗分野与“入雅”困境:明廷戏曲文化定位两歧性论析
2025年
明代宫廷沿袭传统的音乐文化场域推行雅俗之辨、尊雅抑俗的统治策略,这导致了:一方面,演剧活动作为礼仪活动的一部分,衍生出适应雅文化标准的表征上的改易;另一方面,戏曲因自身俗文化属性,在明代宫廷中长时间处于被刻意压制的发展困境中。这种因礼仪之用而受到雅文化系统眷顾、又因俗乐定性而备受钳制的两歧性状态,使得戏曲多作为雅乐表演之后的“附着物”而出现,戏曲的文学性、音乐性、舞台呈现等表征即使经由雅化改造,仍旧难以被雅乐系统所接纳。
黄俊
关键词:明代戏曲文化传统
闽台非遗“公背婆”戏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
2025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需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载体,与美术教育形成双向赋能关系——传统文化滋养艺术创新,美育实践激活非遗传承。现从表演形式、历史来源和制作流程介绍了闽台非遗“公背婆”戏曲文化,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及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等多种途径,有效促进闽台非遗“公背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强高校对学生美育的改革创新。
马家毅胡可涵张向阳杨智枫李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美术教育
常德戏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对策研究
2025年
探讨常德戏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策略,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思想道德素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深入挖掘常德戏曲的深层文化意蕴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潜在价值,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手段,广泛搜集大学生群体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及接纳程度,旨在对戏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在实施“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的“三进”策略过程中,常德戏曲文化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艺术形式与价值观念交织的常德戏曲,能有效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形象的呈现。结论 将常德戏曲文化融入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依托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与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教育素材的广度,更在强化学生文化自信与肩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高校在规划课程、组织校园活动与提供社区服务时,应强化与常德戏曲的融合,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与高效性。
曹琳邓太平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
基于戏曲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戏曲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分析其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方面的有效性。方法:依托文献分析及实验研究,精心构建了一套根植于戏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体系,并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施了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尝试,对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解和接受度,通过前后测评、问卷调查及访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实证分析揭示,依托戏曲文化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显著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课程圆满落幕之际,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认同感显著攀升,尤其在价值观念、道德评判与历史感知等领域。结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戏曲文化的融入和信息化实践的开展,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亦为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推广该教学模式至高校层面,并融入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此举旨在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进而培育出既具文化自信又肩负社会责任的新时代青年才俊。
曹琳
关键词:戏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

相关作者

夏玢
作品数:7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黄梅戏 戏曲文化 文化地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环境
刘文峰
作品数:29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戏曲 戏曲文化 少数民族戏曲 传统戏剧 戏曲形式
王潞伟
作品数:28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戏曲 《红楼梦》 北宋 戏曲文化 红楼梦
苏涵
作品数:45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研究主题:语文 戏曲 《红楼梦》 当代戏曲 戏曲文化
孙建君
作品数:30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民间美术 手工艺 戏曲文化 皮影艺术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