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篇“ 戏曲现代化“的相关文章
- 适应·融合·新生:数字时代戏曲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 2024年
- 从文化融合的视角来看,戏曲短视频的创作其实是一个探索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实现,戏曲短视频的创作应当坚持适应、融合与新生三步走发展策略。首先,应当适应短视频的创作理念去突破传统戏曲的创作与表演形式,充分表现戏曲在纾解情绪、启迪思想、表演技艺、唱腔以及戏谑等方面的魅力;其次,应当融合经典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以此来锻造戏曲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应当以广泛流行的戏曲短视频所传达的艺术魅力为载体,探究现代戏曲的创作理念。如此,方能为新戏曲的诞生奠定基础。
- 吕福龙
- 关键词:戏曲
- 现代戏曲研究:探索戏曲现代化之路
- 2024年
- 中国特色戏剧学三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涉及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现代话剧的开拓创新、外国戏剧的学习借鉴等各个领域,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剧场空间、观众心理、市场营销、文化生态等各个环节。现代戏曲研究是一项新兴的、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学学科建设实践。
- 李伟
- 关键词:现代戏曲戏剧学观众心理外国戏剧现代话剧
- 现代戏曲研究:探索戏曲现代化之路被引量:2
- 2023年
- 现代戏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对20世纪以来各个戏曲剧种的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传统戏曲为了适应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发展而进行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之路,为新时代的戏曲创作提供理论支持。现代戏曲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剧目层面,其传统议题有: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研究、新编历史剧研究、戏曲现代戏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有:跨文化与跨文体的戏曲改编研究、小剧场戏曲研究、戏曲与新媒体研究。现代戏曲研究需要站在全球化、跨文化的视野下,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引,以开放积极的观念,运用跨学科的、综合比较的方法,对百年来戏曲传承与创新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现代戏曲研究需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炼学术思想,建构话语体系,为中华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 李伟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戏曲戏曲现代化
- 戏曲现代化与张曼君的“新歌舞演故事”——以宁夏秦腔三部曲为例
- 2023年
- 21世纪以来,张曼君导演以“新歌舞演故事”“三民主义”和“退一进二”为理论主张,在理论探索和舞台实践两个维度为中国戏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新歌舞演故事”不仅接续了古典戏曲的审美传统和表现形式,更为戏曲现代化回归戏曲本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导演理论体系的建构围绕诗化意境的追求、戏曲文学的遵循、戏曲化的核心而展开,以人学戏剧追求为根本,灌入现代意识。其丰富的戏剧实践进一步确立和实现了从角儿制到导演制的核心地位的转变。
- 王淼
-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
- 张庚“戏曲现代化”思想研究
- 张庚(1911—2003)是中国当代戏曲研究的重要理论家,他于1939年正式发出“旧剧现代化”的倡导,是“戏曲现代化”相关问题的重要提出者。他早期从事话剧研究,由此逐步认识到传统戏曲的价值,并将“戏曲现代化”看作其戏曲研...
- 廉晓晨
-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诗性审美
- 20世纪以来戏曲现代化研究的历史脉络与新动向被引量:3
- 2022年
- 戏曲现代化是戏曲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自20世纪初进入学术视野。戏曲现代化的讨论经过三、四十年代革命根据地的新戏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戏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戏曲革新,从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不断深入。进入21世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影响下,戏曲现代化的研究出现新角度和新思考,强调民族艺术、文化认同的立场,出现反思戏曲现代化、反思西方文化影响,呼吁回归传统、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新动向。21世纪以来提出的“守正创新”原则应该理解为:遵循艺术规律、保持戏曲独特性,探索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原则代表了戏曲传承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戏曲现代化的方向。戏曲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可以回溯到张庚在1941年提出的“民族新戏剧”,孟繁树、吕效平、傅谨、李伟等学者关于“现代戏曲”的讨论是对“民族新戏剧”的有效思考。
- 倪彩霞
-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
- 化古为今,西体中用——焦菊隐的戏曲现代化探索
- 2022年
- 在西方文化流入我国街头巷尾、传统戏曲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艺术需求、国内戏曲界对传统戏曲发展何去何从而探讨不休时,焦菊隐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现代戏剧的优劣,主张破除旧习,以现代化的思想对传统戏曲行业作出有益的改良探索。本文叙述了在戏剧创作中,焦菊隐借西方戏剧形式巧妙地用传统戏曲元素,从剧本创作、舞台美术和音响效果等方面进行戏曲现代化尝试。作为一代先驱,以“化古为今”“西体中用”为思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戏曲改良运动和单纯模仿西方戏剧的戏曲现代化道路,为我国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探索道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柳海玥
- 关键词:焦菊隐戏曲现代化西体中用
- 戏曲现代化:理论、现象与途径被引量:6
- 2021年
- 受西方戏剧文化冲击而开始的"戏曲现代化",在1949年以后成为国家层面的文化运动。理论上张庚发表"剧诗说",主张创作过程中"文学性前置",成为戏曲理论主流。2004年至2008年,吕效平教授对"现代戏曲"作出系统阐述,认为"现代戏曲"作为一种文体已然形成。同时,一些现象表明,对"现代戏曲"存在状态的认知严重冲突,新编戏舞台生命力弱、作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被"弱化、淡化"。未来,戏曲现代化道路不应人为干预剧种发展进程,不能脱离现有基础。明确戏曲自身属性以及与戏剧的边界,合乎自身目的地追求舞台形态稳定。维护"戏曲"民族性特征,让"故事"重新直面"歌舞",是实现戏曲现代化的真正途径。
- 张伟品
-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现代戏曲歌舞演故事
- 戏曲现代化不能离开喜剧性被引量:1
- 2021年
- 戏曲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浩如烟海的文章著作和多如牦牛的戏曲创作都在试图回答并解决这一学术课题,然而即便如此,戏曲现代性的焦虑并没有大范围改观,很多大小剧种依然面临着被时代抛弃的危机。基于此,笔者在赏读了一些流传久远的经典戏曲新编剧目后,认为真正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喜剧性,当下戏曲创作应和喜剧性建立深刻联系,从而纾解戏曲危机,促进戏曲的现代化发展。
- 杨斐冉
- 关键词:戏曲现代化戏曲创作喜剧性
- 湖南少数民族戏曲现代化发展模式构建
- 2021年
-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文化融合的程度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承逐渐成为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戏曲文化,其戏曲生存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当前湖南少数民族戏曲现代化生存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湖南戏曲的新媒体存在形式出发,研究新媒体时代其生存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湖南少数民族戏曲现代化生存的发展路径,为我国戏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杨莉
-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相关作者
- 李伟

- 作品数:71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
- 研究主题:京剧改革 现代戏曲 戏曲改革 戏曲现代化 戏剧学
- 汪人元

- 作品数:51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
- 研究主题:戏曲音乐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戏曲表演 音乐
- 王馗

- 作品数:114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中国戏曲 戏曲 剧种 粤剧 戏曲剧种
- 孙红侠

- 作品数:79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现代戏 现代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创作 话剧
- 艾立中

- 作品数:30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戏曲 民国 散曲 同业组织 戏曲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