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3篇“ 成株抗性“的相关文章
普通小麦Arableu#1白粉病抗性遗传解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确保小麦产量稳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白粉病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环保的途径,挖掘新抗性基因/位点为选育持久抗病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培育的普通小麦品系Arableu#1在苗期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而期呈现高水平抗性。为深入解析其抗病遗传机制,利用Arableu#1与高感品系Apav#1杂交,构建一个含有142个家系的F5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平台测序,获得4298个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并进行群体检测,所获基因型用于构建整个群体的遗传连锁图。【结果】结合白粉病连续2年田间表型和基因型数据,使用IciMapping4.1对田间病害严重度、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和病害多年平均严重度(MFDS)等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在该群体中定位了4个来自Arableu#1的白粉病抗性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1BL、5BL、6BS和7BL上,以及2个来自Apav#1的抗性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2DS和4BL上,可解释白粉病表型变异介于3.1%—28.5%。6个位点聚合时的群体平均病害严重度达到各位点组合中的最低水平,QPm.hzau-1BL、QPm.hzau-4BL、QPm.hzau-5BL和QPm.hzau-7BL4个位点聚合后的效应仅次于6个位点同时存在。【结论】将2个新位点QPm.hzau-5BL和QPm.hzau-7BL的两翼分子标记开发KASP标记,经对570份世界各地育品种或地方品种检测,2个位点单独存在或聚合在一起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白粉病抗性,且这两个位点在我国小麦材料中的分布频率较CIMMYT的小麦种质中低。获得1个可能同时聚合6个白粉病抗性位点家系,其田间白粉病抗性可达近免疫水平。
李子萌袁婵张宇庆任妍刘鹏鹏严珊珊袭梦涵穆培源兰彩霞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小麦条锈病高温抗性检测KASP引物组及应用
本申请提供小麦条锈病高温抗性检测KASP引物组及应用,涉及小麦育种领域;本申请以晋麦47为感病亲本,PI 660057为抗病亲本构建F<Sub>2</Sub>、F<Sub>4</Sub>群体,构建抗病池和感病池,结合...
任润生张保龙周新力张平平陈玉玉周佳念王玉琪罗雨琪
小麦抗白粉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中麦30抗性初定位研究
由小麦专化型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白粉病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多为小种专化型,由于致病生理小种不断变异,容易丧失抗性,而抗...
邹新宇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QTL定位成株抗性
抗性与全生育期抗性基因聚合培育抗条锈性小麦新品种被引量:1
2023年
聚合抗性基因和全生育期抗病基因是小麦条锈病菌源越夏区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中重要的育种策略,可以减轻致病性小种定向选择压力、兼顾苗期抗病性和抗病性及提高品种抗病持久性。本研究利用常规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抗病品种‘兰天15号’‘兰天26号’和品系‘C69-17-13-14-15-6-1’作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聚合抗性基因Yr30/Lr27/Sr2,全生育期抗病基因Yr9、Yr37/Lr17/Sr38和YrZH84,对杂交组合‘兰天26号’ב兰天15号’和‘C69-17-13-14-15-6-1’ב兰天26’的后代进行抗性鉴定与目标基因分子检测,育了适宜在条锈病越夏核心菌源区甘肃陇南山旱地推广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兰天132’(Yr9+Lr37/Yr17/Sr38+Yr30/Lr27/Sr2+YrZH84)和‘兰天196’(Yr9+Lr37/Yr17/Sr38+Yr30/Lr27/Sr2),其苗期均对主要流行小种CYR33免疫,对CYR34感病,田间期对混合菌(CYR32、CYR33、CYR34、Gui22-1、ZS等重要流行小种)高抗至免疫,并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和丰产性。基因聚合新品种‘兰天132’和‘兰天196’有望为我国条锈病西北越夏核心菌源区陇南小麦生产中持久抗性新品种。
白斌杜久元何瑞杜晓霖郭莹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基因聚合
硬粒小麦白粉病抗性QTL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小麦叶部真菌病害,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现有品种的白粉病抗性不断丧失,使得进一步挖掘新的白粉病抗源及抗病基因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硬粒小麦品种UC1113和Kofa构建的包含93个系的F_(8)代RIL群体为材料,利用235个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白粉病抗性表型数据,对4个环境下的白粉病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4个与白粉病抗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L、4AL(2)和5AL染色体上。其中,来自UC1113的3个QTL(QPm.hnau-1AL、QPm.hnau-4AL.1和QPm.hnau-4AL.2)为新的白粉病抗性QTL。本研究为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
任妍任妍吴晓辉侯玮秀刘倜王丽艳冯家春陈锋
关键词:硬粒小麦白粉病抗性QTL
普通小麦‘Holdfast’条锈病抗性QTL定位被引量:1
2019年
Holdfast是来自英国的小麦品种,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条锈病持久抗性。本研究目的是发掘Holdfast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持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利用铭贤169和Holdfast杂交后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于2014—2015和2015—2016年度在甘肃甘谷、甘肃中梁和四川都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并统计最大严重度(maximum disease severity,MDS)。基于小麦660K SNP芯片和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初步确定抗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后,将目标区域的SNP标记转化为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测整个RIL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后进行RIL群体条锈病抗性的QTL分析,在5AL和7AL染色体上发现了2个抗性QTL。5A染色体长臂上1个条锈病抗性QTL QYr.gaas-5AL,在所有环境下均存在,可解释6.5%~9.3%的表型变异;QYr.gaas-5AL位于标记Ax-109948955和Ax-108798241之间,连锁距离分别为0.5 cM和1.1 cM。在7A染色体长臂上定位到1个条锈病抗性QTL QYr.gaas-7AL,在2015年和2016年甘谷环境中均稳定存在,分别解释6.2%和7.3%的表型变异;QYr.gaas-7AL位于标记Ax-110361069和Ax-108759561之间,连锁距离分别为0.5 cM和0.7 cM。携带QYr.gaas-5AL和QYr.gaas-7AL抗病等位基因家系的MDS显著低于感病等位基因家系的MDS,表明QYr.gaas-5AL和QYr.gaas-7AL可有效降低条锈病严重度,可应用于小麦抗条锈育种。
杨芳萍刘金栋郭莹郭莹闻伟鄂巢凯翔伍玲伍玲董亚超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SNP标记
CIMMYT小麦材料Kundan条锈病抗性QTL的定位与效应鉴定
2019年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影响中国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entro internacional de mejoramientode maizy trigo,CIMMYT)引进的条锈病抗性品种Kundan和易感品种Avocet构建而的131群体大小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来研究小麦条锈病抗性遗传基础。通过小麦50K DArT-Seq基因芯片技术完131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基因分型,经筛选获得了1 293个DArT-Seq标记,构建了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的22个连锁群,总长度为1 715.934 cM,两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34 cM。A、B和D基因连锁群长度分别为809.379 cM、674.469 cM和232.086 cM。连续两年在四川绵阳调查抗性表型鉴定,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鉴定出一个位于染色体1BL上的抗条锈病主效基因QTL,位于标记G1107928与G1121552之间,遗传距离为5.5 cM,解释表型变异14.8%~18.8%,发现该基因不同于1BL上其他抗条锈病基因,具有抗性,为该基因的分子辅助选择和遗传利用提供了依据。
郑首航何员江雷加容欧俊梅杜小英陶军兰彩霞任勇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基因芯片成株抗性重组自交系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白粉病抗性QTL定位
由小麦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造小麦产量损失年均30多万吨。因此,需要借助快速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简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加快培育...
贾奥琳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育种白粉病抗性基因数量性状位点
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现状被引量:14
2017年
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利用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对小麦持久抗病育种十分重要。从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小麦白粉病致病机理、抗病基因鉴定、基因定位及抗白粉病基因有效利用,可为我国小麦白粉病持久抗性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致病机理基因定位
小麦叶锈病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2016年
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抗性分为苗期抗性抗性,苗期抗性具有较好的小种专化抗性,抗性则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因此,选育抗性品种对于减少因叶锈病危害造的产量损失至关重要。主要综述了小麦叶锈病抗性(Adult-plant resistance,APR)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叶锈病抗性基因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已经有研究报道了位于小麦16条染色体上的70个叶锈病抗性数量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其中,位于染色体1BS,1BL,2AL,2BS(2个),2DL,4DL,5BL,6AL,7BL和7DS上的11个位点对叶锈病的抗性具有多效性。分子标记类型的增加和测序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这些数量性状位点的精细定位与克隆,使这些抗叶锈病基因快速应用于小麦抗性育种,增强小麦新品种抗叶锈病的持久性。
张小辉畅志坚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张晓军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苗期抗性成株抗性QTL分子标记

相关作者

何中虎
作品数:454被引量:4,807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引物 小麦品种 分子标记
冯晶
作品数:89被引量:23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条锈病 小麦 小麦条锈病 抗条锈性 抗条锈病
夏先春
作品数:258被引量:1,98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引物 分子标记 小麦基因组
蔺瑞明
作品数:116被引量:57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菌 抗条锈病
李在峰
作品数:76被引量:20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叶锈病 小麦品种 小麦叶锈病 抗叶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