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国产Columbus■三维标测系统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8例术中电生理检查明确为AVRT患者,随机分为三维打开和三维关闭(各39例)组,进一步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消融时间及次数,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所有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要短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165(100,349)s vs 543(338,1019)s;35(15,85) vs 79(55,183)mGy];对于左侧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及曝光剂量均显著短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193(100,380)s vs 542(340.8,784.5)s;329(240,437)s vs 426.5(291.5,682.5)s;35(15.5,91) vs 77.5(54,145.5)mGy];对于右侧旁道,三维打开组的手术总时长,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显著低于三维关闭组[分别为43(36.5,60.5)min vs 47(32,101)min;152(58.5,263.5)s vs 980(286,1307)s;33.5(13.3,44) vs 275(68,420)mGy];两组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及远期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较于传统标测及消融方法,三维标测指导下的AVRT消融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右侧旁道组),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同时其手术成功率相当。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率、复发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323例AVRT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射频消融术资料、随访结果和复发患者二次射频消融术资料。结果 323例患者中男性196(60.9%)例,年龄(40.2±14.3)岁,术中即刻成功率99.7%,随访(20.0±12.7)个月,复发21(6.5%)例。复发患者的旁道分布:左侧游离壁10例、右侧游离壁7例、前间隔2例、后间隔2例。术中使用三维标测的复发率低于传统标测复发率(2.8%vs 9.5%,P=0.015),与复发组相比未复发组V/A融合时限短[(74.3±3.6)ms vs (80.7±3.1)ms,P<0.05],逆传A波更提前[(24.2±2.8)ms vs (17.3±3.9)ms,P<0.05],靶点心室电位提前QRS波时间更长[(25.4±2.3)ms vs (22.2±1.4)ms,P<0.05],消融反应时间更短[(4.4±1.8)s vs (8.9±3.5)s,P<0.05]。左侧旁道患者术中采用主动脉逆行途径的复发率低于穿间隔途径(1.8%vs 7.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是否使用三维标测、消融反应时间、逆传A波提前程度是复发的影响因素。复发患者中有20例接受了二次消融手术均消融成功,随访(12.2±8.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AVRT成功率高,复发率较低。术中是否使用三维标测、消融反应时间、逆传A波提前程度是复发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