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42篇“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文章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1994年
-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之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为其常见类型(占60%),多见于青、中年及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一、房室交接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房室交接区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中心房和心室的连接部分,包括靠近房室结的房内传导组织、房室结(AVN)和希氏束。AVN位于房间隔下部心内膜下层,在三尖瓣隔侧瓣上方。
- 朱志忠
- 关键词:房室交接区房室结房室传导系统AVNRT希氏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呈交替现象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 张玉荣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消融策略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junctional rhythm, JR)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NRT患者276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消融过程无JR患者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结果:无JR组共6例患者,与消融中有JR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无明显差别,无JR组患者基础心率更高、成功消融靶点A/V比例更大、消融时间更长。结论:AVNRT消融术中无JR患者相对少见,对于AVNRT消融过程中无JR患者应在每次消融后进行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避免过度消融引起并发症。
- 朱伯谦王沛宋兵战陆敬平卢鑫丁峣陈凯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
- 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互转变1例
- 2024年
-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心脏各部分不应期及功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无创检查。本文对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的1例多变心动过速进行报道。本例心动过速表现为两种形态、频率及RP′间期;根据其RP′间期及食管导联心电图特征,最终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且存在上述两种心动过速的相互转变。
- 党林林李强褚嫒嫒
- 关键词:左侧旁路房室结双径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室性心动过速致患者反复晕厥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不适,每次发作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时的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1年前开始,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次数较以前明显增加,并先后5次发作心动过速后出现晕厥,入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电生理检查诱发AVNRT后,随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晕厥1次,证实患者反复晕厥系AVNRT合并的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行AVNRT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未再发作心动过速,未再发作晕厥.
- 李鸿飞欧登科蒋小波郎明健
-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导管射频消融
- 假性心房颤动合并多类型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 2023年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在临床很普遍,且发作机制比较明确。但临床中存在一些特殊的AVNRT类型及现象,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1例类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并包含多种类型的AVNRT。52岁女性患者,心悸一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提示窄QRS波长RP型心动过速,心率约168次/min。电生理检查术中行心室刺激可见明显跳跃现象,并诱发出多种窄QRS波形态心动过速,有两种长RP型心动过速和一种短RP型心动过速。部分心动过速发作期间VA、AH、HA间期变化不固定,V波脱落,类似“假性房颤”。根据上述多种现象,考虑为多种类型的AVNRT合并共同通路阻滞的可能。通过房室结改良术消融慢径路的方法,经两次慢径区消融后手术获得成功。
- 王冲冲曾伟杰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共同通路
- 单导管零射线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探讨单导管零射线消融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学及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VNRT的44例患者,随...
- 李琪琪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单导管
- 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右位心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性,50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年入院。患者外院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心脏彩超提示镜像右位心。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 Navx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成功。
- 温华知李槿瑶朱红红刘晓楷李东坤张天成谢萍何勤利张福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位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
-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过速史)并行慢径改良。分析所有患者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心动过速发作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全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79.8%(在明确心动过速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95.3%和7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AVNRT的诊断中,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84.5%,特异性97.8%,敏感性79.3%,阳性似然比36.400,阴性似然比0.211;而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96.0%、100.0%、95.3%、941.600、0.047。AVNRT消融后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仍存在的比例为10.9%(95/874),显著高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1.3%,11/874,P=0.017);9例复发患者均存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但只有6例(66.7%)存在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结论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对心动过速发作、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显著强于传统的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是实用价值更大的电生理特征。
- 方玉强温春兰杨丽丽杨立邹雪刘渔凯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冠状窦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
- 2023年
- 目的总结冠状窦(coronary sinus,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的电生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消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24例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患者共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6±11.4)岁。分析16例不典型AVNRT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特点、诱发方式、鉴别诊断及射频消融策略。结果16例CS呈偏心性激动的AVNRT患者的心电图均表现为RP间期>PR间期,P波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发作时12例患者房室传导比例为1∶1,4例患者为2∶1或3∶1;13例患者可以轻易通过心室拖带的方式进行鉴别,2例患者需要多次拖带才能成功,1例患者多次拖带下心房-心室(atrioventricular,VA)仍然分离;14例患者在右心房后间隔靠近三尖瓣环处成功消融,3例患者在CS内成功消融。结论CS呈偏心性激动的不典型AVNRT可以优先通过心室拖带进行鉴别诊断,多数患者采用常规的消融策略可以安全有效地治愈,而少部分患者需要在CS内进行消融。
- 代世摩齐保振魏兰芳林佳雄聂振宁张春瑜颜漳埔葛均波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