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99篇“ 手术切开复位“的相关文章
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探讨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68例病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134例,常规石膏外固定治疗,2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踝关节功能,踝-后足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和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的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提高踝关节功能。
刘保军周文新
关键词:踝关节功能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
2023年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在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状况也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在肘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肘关节恢复状况,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温国会
关键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肘关节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疗效对比
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分析对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展开分组治疗探讨,对照组采取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更高,数据比较(P<0.05);在临床治疗安全性对比中,2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均较少,总的发生率均较低,数据比较(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生活能力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评分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加快治疗效率,降低安全隐患,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董恒纲胡泊张志宏
关键词:手术切开复位临床疗效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
2020年
目的:分析Ⅱ、Ⅲ型pilon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复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并发症情况.6例患者出现皮肤水疱创面浅表坏死现象,切口明显开裂,行7-12天换药治疗之后完全治愈,4例患者术后出现浅表感染现象,经12-14天口服抗生素治疗后,完全治愈,1例患者出现深部感染情况,清除病灶,行换药、封闭式负压引流、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疗,4周之后患者创面完全愈合.(2)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复位效果一般、复位效果差的患者分别有19例、25例、6例.(3)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00%.结论:以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为依据,对手术时机进行合理选择,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周礼祥姜永兴郑楚
关键词:PILON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疗效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oIIes骨折的效果对比
2020年
对比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oIIes骨折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CoIIes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31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复位后早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复位后3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复位后7d两组患者IL-6、TNF-α、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之复位后1d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后3个月两组患者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IIes骨折患者开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较,但促进复位后炎性状况改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价值突出。
吴祥冲
关键词:石膏外固定内固定关节功能
手法复位对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随访资料完整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1例,其中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患者36例(手法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45例(手术组)。根据Mazur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有无差别。结果:Weber-Denis A型28例,手法组13例,复位成功12例,成功率为92.3%,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8例,优良率为66.7%(8/12);手术组15例,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14例,优良率为93.3%(14/15),2组术后12个月踝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77,P=0.08);Weber-Denis B型28例,手法组15例,复位成功13例,成功率为86.7%,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10例,优良率为76.9%(10/13);手术组13例,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12例,优良率为85.7%(12/13),2组术后12个月踝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28);Weber-Denis C型25例,手法组8例,复位成功3例,成功率为37.5%,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0例,优良率为0.0%(0/3);手术组17例,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11例,优良率为64.7%(11/17),2组术后12个月踝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4)。结论:Weber-Denis A和B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组患者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后远期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但Webe-Denis C型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关节优良率较低,该型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董月千陈广智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
手术切开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和按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手术切开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和按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5例予手术切开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和按摩治疗,对照组55例予单纯手术切开复位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患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KS)评分及患肢胫骨骨隧道宽度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3%(51/5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40/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3个月后患侧LK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患侧LK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3个月后患侧胫骨骨隧道冠状位及矢状位宽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大(P<0.05),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患侧胫骨骨隧道冠状位及矢状位宽度均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2组治疗3个月后SF-36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SF-36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联合中药熏蒸和按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断裂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胫骨骨隧道的扩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王明明张学民张小冬李巍张然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叉韧带损伤外治法
保守治疗与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对比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实施保守治疗与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4月-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138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保守组(n=69)和切开组(n=69),保守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切开组患者采取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切开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骨折恢复优良率91.3%,显著高于保守组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治疗后6个月的Mazur、AOFA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与保守组的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骨折愈合快,损伤修复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学习借鉴。
吴永乐黄田林鸿亮李涛
关键词:保守治疗手术切开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高县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感染、畸形、骨质缺损、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效果相当,对患者的创伤小.
梁志琪李裕国
关键词: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8年5月医院进行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手术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175.83±19.86)ng/L升高到(230.47±21.55)ng/L],骨形态发生蛋白-2从[(42.67±5.91)ng/L升高到(78.61±5.55)ng/L],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从[(3.07±0.46)μg/L升高到(8.39±0.51)μg/L],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176.69±20.36)ng/L升高到(288.91±20.47)ng/L],骨形态发生蛋白-2从[(43.11±6.03)ng/L升高到(94.87±6.68)ng/L],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从[(3.09±0.42)μg/L升高到(12.61±2.35)μg/L],观察组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35,-12.698,-11.902,P<0.05),在治疗后3 d,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6从[(9.16±1.21)ng/L升高到(18.76±2.68)ng/L],白细胞介素-10从[(62.34±6.74)ng/L升高到(87.64±7.79)ng/L],白细胞介素-18从[(18.76±2.37)ng/L升高到(30.56±2.22)ng/L],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从[(9.18±1.19)ng/L升高到(14.28±2.13)ng/L],白细胞介素-10从[(63.15±6.55)ng/L升高到(75.49±6.51)ng/L],白细胞介素-18从[(18.97±2.46)ng/L升高到(24.62±2.71)ng/L],对照组的升高幅度大于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876、8.117、11.500,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25,P<0.05),两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55、0.345、0.211、0.713,P>0.05)。结论:使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促进骨折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张亚军陈金洪王勇王铮峰
关键词:内固定桃红四物汤肱骨髁间骨折炎性因子

相关作者

金益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中药熏洗 腰椎管狭窄症 BARTON骨折
姜健夫
作品数:15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鞍山市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分析 手术切开复位 负压封闭引流 骶尾部褥疮 褥疮
卫力晋
作品数:38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研究主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分析 硫酸钙 内固定
王晓
作品数:58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补阳还五汤 腰椎 骨折 开放性
陈世友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铜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