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4篇“ 承载接触分析“的相关文章
- 基于时变啮合刚度的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 2024年
- 为了解决传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力学解析方法难以考虑齿廓修形的问题,以齿廓修形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了一种齿轮承载情况下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解析算法。通过对比齿轮承载接触时接触点在啮合线方向的变形量与修形量,提出修形齿轮单双齿啮合状态判定方法,并计算不同状态下的啮合刚度;推导修形齿轮的啮合力、刚度与变形的力学关系,建立各啮合齿对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模型,应用赫兹接触理论求解齿面接触应力;分别在不同修形高度、修形曲线与配对齿数情况下,计算分析多种齿廓修形算例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结果表明,解析算法求解的齿间载荷分布系数、齿面接触应力及相应单双齿啮合区间与有限元结果相一致,相对误差较小,证明了该算法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为齿廓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新方法。
- 王浩韩振华周酝晨石万凯单文桃曹忠亮
- 关键词:时变啮合刚度齿廓修形载荷分配接触应力
- RV减速器摆线针轮传动机构轮齿承载接触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RV减速器摆线针轮传动机构的轮齿承载接触分析是进行该机构润滑分析的基础。为明确摆线轮齿与针齿、曲拐轴承滚针与内外圈之间的动态接触特性,基于摆线针轮传动机构啮合原理,分析了6种不同齿廓修形方式下的轮齿间隙及啮合点的运动学特性;结合静力平衡方程及变形协调条件,引入非线性赫兹接触刚度,建立了摆线针轮传动机构的三维动态承载接触分析模型,确定了含有初始间隙的轮齿受载变形,利用迭代法完成模型求解,明确了传动过程中轮齿及曲拐轴承滚针内外圈啮合处的时变受力特性。
- 韩炬张伟昌
- 关键词:摆线针轮传动承载接触分析齿廓修形
- 考虑构件浮动人字行星齿轮传动系承载接触分析
- 2024年
- 针对单排人字行星齿轮的轴向自由窜动受太阳轮与齿圈限制及其齿面接触间隙、力的耦合特点,提出考虑构件浮动的齿面承载接触分析数值方法,为重要应用场合人字齿功率分支系统的齿面设计、分析提供理论参考。该方法以啮合理论、有限元及优化方法为基础,建立内、外齿轮副瞬时啮合齿对的变形协调、啮合总力平衡、构件径向和轴向浮动下行星轮的力学平衡等方程;将各齿轮副左、右齿面的精确几何与力学特性紧密融合,更能够反映齿面分布力系的相互耦合作用,仅需一次有限元数值计算可快速获得齿面载荷、承载变形、浮动位移和均载系数等。结果表明:中心轮的径向浮动保证行星轮之间载荷均匀,而行星轮左、右齿面的均载性与其轴向自由窜动位移相关,当行星轮轴向浮动前的内与外啮合副轴向力方向相反即行星轮整体轴向力被抵消大部分时,则浮动后的行星轮的轴向窜动位移较小,其左、右齿面均载性能无大的改善;反之,当行星轮轴向浮动前的两齿侧轴向力方向相同时,则其浮动后的轴向窜动位移相对较大,左与右齿面均载性有较大改善。浮动后的承载传动误差幅值及均值减小,且各内、外齿轮副的几何传误差或均载系数或轴向力数值规律基本相同。从结构上保证行星轮的轴向自由窜动是改善人字齿行星传动系左、右齿面偏载的关键。
- 蒋进科李猛
- 关键词:承载接触分析均载
- 一种考虑基节误差自由修形螺旋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基节误差自由修形螺旋锥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方法,根据齿间间隙与齿面法向间隙产生原理进行自由Ease‑off曲面设计,并与共轭齿面叠加表示小轮修形齿面;根据TCA技术计算单个齿从啮入至啮出接触位置齿面初始间隙...
- 蒋进科刘红梅
- 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修形设计及承载接触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提高变双曲圆弧齿线(variable hyperbolic circular arc toothtrace,VHCATT)圆柱齿轮承载能力和改善其动态特性,提出齿面修形设计方法,即齿线方向的刀盘倾斜法和齿廓方向的抛物线修形刀刃法。首先,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修形齿面成形原理,推导修形齿面方程,利用软件MATLAB和UG实现齿面重构;其次,通过齿轮几何接触分析,计算齿面间隙,同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接触点柔度矩阵,进而建立承载接触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获取轮齿承载啮合特性;最后,分析刀盘倾角、抛物线系数与抛物线顶点位置对修形齿面载荷分布与承载传动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取值合理的刀盘倾角和抛物线顶点位置可有效降低齿面载荷与改善系统承载传动误差特性;取值合理的抛物线系数可改善单齿和双齿啮合交替时的载荷突变情况。研究结果为变双曲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的动态设计和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马登秋刘永平叶振环李大伟魏永峭
- 关键词:承载接触分析
- N型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机构的承载接触分析
-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机构具有尺寸小、传动比范围大、传动精度高、扭转刚度大、振动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使用于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国外在有关摆线针轮行星传动机构的齿廓理论、修形技术及承载接触分析等关键技术方面...
- 周士冬
- 关键词: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传动误差
- 考虑周向间隙的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
- 2023年
- 针对传统算法未考虑摆线轮实际运动形式导致结果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以RV减速器中摆线针轮副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周向间隙的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方法。基于公转与自转坐标系,确定最先接触齿对相对位置,建立周向间隙几何分析模型;根据转化机构法与坐标变换原理,将周向间隙作为啮合间隙,计算待啮合点位置;应用变形协调条件、赫兹接触理论、扭矩平衡方程,建立周向间隙下的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模型;分析不同输入转角下的啮合齿数、啮合力、接触应力和传动误差。结果表明,啮合齿数、传动误差呈现周期性变化,啮合力和接触应力在摆线轮齿廓曲线凹凸过渡点处产生突变,全周期下的最大啮合力和最大接触应力大于初始位置,因此该方法为摆线针轮副的承载传动特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 周士冬韩振华石万凯单文桃刘昶
- 关键词:RV减速器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
- 基于轮齿承载接触分析的摆线针轮动力学建模被引量:2
- 2023年
- 为计算并分析N型摆线针轮少齿差传动结构的传动性能,基于轮齿承载接触分析(LTCA)确定系统时变啮合间隙和时变扭转刚度,考虑摆线针轮旋转位移的影响,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系统六自由度(DOF)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确定的运动学平衡原理,建立系统动力学平衡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的动态响应,计算并分析不同齿廓修形算例下的整机传动误差,并对比同参数下设置的ADMAS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啮合间隙的增大,传动误差数值与波动幅值增大,减速器的稳定性降低,同时传动误差最大值与ADMAS仿真结果吻合性较好。
- 周酝晨韩振华王浩周士冬
-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传动误差
- 摆线针轮多齿啮合特性与承载接触分析方法被引量:4
- 2023年
- 采用包络法推导了摆线轮齿廓方程并进行了齿面接触分析,获得了齿面接触参数;提出侧隙几何学分析的精确算法,解决了传统侧隙算法只能针对等移距修形的缺陷;采用逐齿消隙法求解变形协调方程,避免了常规啮合分析的误差与不确定性,提高了承载接触分析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给出了齿面接触分析到承载接触分析的完整计算流程,获得了任意转角位置、不同修形方式的精确载荷参数。
- 王永强魏冰阳徐家科杨建军
- 关键词:包络法齿面接触分析
- 可展直纹面面齿轮传动的承载接触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为了研究可展直纹面面齿轮的承载接触特性,从而说明其与传统齿面的差异,建立了正交直齿面齿轮的可展直纹面表达式,因其相对传统齿面的偏差为微观量,为满足局部共轭条件,对该直纹面进行了双向修形,并令其与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啮合;基于齿面接触分析和有限元承载接触分析,对比研究了两种传动比的修形直纹面和传统齿面的主曲率、几何(空载)接触特性、承载接触特性,结果表明:传动比较大时该直纹面与传统齿面具有几乎相同的几何特征与承载特性,传动比较小时边缘接触使得接触和弯曲应力大幅增加。因此,传动比较大时可展直纹面可替代传统齿面,提高其可加工性;将所提有限元法获得的传统齿面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齿面接触应力、面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圆柱齿轮齿根弯曲应力误差率分别为2.17%、12.33%、3.97%,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证明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 彭先龙侯艳艳李爱民王星
- 关键词:修形面齿轮有限元方法
相关作者
- 方宗德

- 作品数:519被引量:3,199H指数:28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研究主题:弧齿锥齿轮 修形 承载接触分析 传动误差 准双曲面齿轮
- 蒋进科

- 作品数:22被引量:159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研究主题:修形 斜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人字齿轮 优化设计
- 邓效忠

- 作品数:381被引量:1,262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弧齿锥齿轮 准双曲面齿轮 螺旋锥齿轮 齿面 传动误差
- 董皓

- 作品数:115被引量:16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面齿轮 双旋翼 均载 功率分流 气浮
- 魏冰阳

- 作品数:221被引量:592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弧齿锥齿轮 准双曲面齿轮 螺旋锥齿轮 齿面 传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