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篇“ 抒情模式“的相关文章
“反常合道”:《百合花》的抒情模式
2023年
“反常合道”是我国传统诗学的重要准则,亦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百合花》中隐藏着战争叙事与诗意书写之反常、物资匮乏与精神丰盈之反常、性别隔阂与人情交融之反常、英雄事迹与“普通”“青年人”之反常。“合道”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的回归。探究“反常合道”的抒情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从局部走向整体,由表层到深层。
张晴悦
关键词:反常合道《百合花》抒情模式
从《荷花淀》到《百合花》:革命传统作品叙事抒情模式的演绎与变迁
2023年
从《荷花淀》到《百合花》,革命传统作品叙事抒情完成了从男女两性关系到军民关系的伦理建构,在青春加死亡的浪漫叙述中从隐性发展到显性,完成了由意象审美符号到象征符号的转化.革命传统作品叙事抒情模式的演绎与变迁正应和了抒情传统在当代语境里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阅读可以体会不同阶段革命传统作品的审美情感,也可以窥探出其叙事抒情模式演变的内在路径.
王珍
关键词:审美
抒情自我·玄思自我·詩性自我——以“淡思”爲主導的抒情模式在晉宋詩歌的發生與展開被引量:1
2021年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魏晉政治鬥爭激烈,士人面對生存危機,開始反思與内省,個體生命意識覺醒。《古詩十九首》以來,個體經驗的書寫與情感的抒發,取代"詩言志"而成詩歌創作之核心,並直接影響了詩學觀念。與此同時,"情"被抒發以後如何安頓成爲新的議題,於是一方面出現了觀物方式的改變;另一方面,在魏晉玄學影響之下,老莊滌除玄鑒的人生態度及其背後的内省精神開始影響詩歌創作,"情"之消釋成爲詩歌書寫的内容。當内在哲思介入詩歌創作,是如何與抒情傳統相融,又如何發展出中國詩歌之"淡"風?基於此,本文將從鍾嶸"淡乎寡味"與劉勰"淡思濃采"辨析開始,確認"淡思"在詩歌研究中的位置;進而分析晉宋四種題材的詩歌,不同於傳統闡釋感物動情的做法,本文將反向研究"情"如何被消釋的問題,爬梳"淡思"進入詩歌創作,形成特有的抒情模式,與山水自然相融,與詩歌語言相合的過程;探討此間"抒情自我"(Lyrical self)與"玄思自我"(Metaphysics-probing self)磨合而成"詩性自我"(Poetic self)的書寫進程。
曹舟
麦秀、黍离抒情模式的生成及文化学考察
2020年
自《麦秀》和《诗经·王风·黍离》两诗诞生以来,麦秀、黍离屡屡作为共同体出现在后人的视野中,《诗经》注释者常引《麦秀》诗解《黍离》,史书及文人作品中也常常将之并举,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二者放置一起考论,试图解密麦秀、黍离这一抒情书写模式生成的文化因子。学界对《麦秀》抒情模式的生成机制鲜有探讨,对《黍离》抒情模式的文化现象及生成则有所涉及,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何海燕
关键词:抒情模式《诗经》文化因子《黍离》
曹植游仙诗对《远游》结构形式、抒情模式的继承和超越被引量:1
2020年
曹植的游仙诗对屈原《远游》的继承,在形式上体现为对游仙缘起到游仙过程的结构模式的继承,而这种结构模式的继承得自于曹植对借游仙表达对人生愤懑的抒情模式的继承.然而曹植后期放弃了对现实世界的执著,转向对神仙世界的探寻,实现了对世俗人生的超越,从这一层面来说也实现了对《远游》的超越.这种继承和超越树立了曹植在游仙诗史上的独特地位.
周利平
关键词:游仙诗《远游》
法式尽意 模范寄情——析“抒怀词”《声声慢》的抒情模式被引量:1
2019年
《声声慢》写于靖康之变之后,国破家亡,丈夫死去,李清照正处在怀念亡夫的"巅峰"时期,她的词不复以往的清新可人、低吟婉转,而是沉郁凄婉。这首词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因此被收录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中,全词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林华森
关键词:《声声慢》抒情模式
试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
2018年
柳永中年之后,为宦四方,驱驰不已。游宦羁旅之生涯遂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所采用的抒情模式主要有四种:"万水千山迷远近"式、"登高临远"式、"孤馆梦回"式、"临歧伤别"式,通过具体分析从而把握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规律及影响。
蔺若晨
关键词:柳词抒情模式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被引量:3
2018年
唐诗宋词的典范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旧体诗词写作的基本格式,寻找语言节奏意象抒情等技术性路径。而深入探索中华传统诗词的精髓乃至创作三昧,则来自于以屈原为代表的诗学传统。屈原将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成了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屈原以忧国忧民与求君任用二者为中心,形成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与理想美政的融合。屈原是一个有才华、有个性也有明显缺陷的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气质过于强烈的政治家。屈原在仕途遭遇挫折之后的过于强烈的反应,是超乎官场正常氛围的。《离骚》《九章》等作品的自塑形象是古代版的"美图秀秀";而晚年的"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其说是仪表的,不如说是泄愤的。宋代黄伯思"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最简洁可信的表述。屈原自塑了一个北方文化为标志的"循吏"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屈原又是浓烈巫风传统、上古意识形态遗存的继承者、表现者。"作楚声",正是《楚辞》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南方地域风格,往往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周建忠
关键词:诗词写作抒情模式诗学传统
中国古代贰臣词抒情模式之嬗变
2017年
从我国古代贰臣词人的作品中,能够窥见贰臣词一个重要抒情模式的演化:由故国之思的哀怜转向自身功名未就的苦叹,再到内心失路之痛的悔恨的一条由外到内的情感演进过程。此种演变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的缘由,体现为君臣关系由二而一的转变和夏夷之辩由松到严的变化两方面。
蔡龙威
关键词:文化成因君臣关系
论20世纪80年代散文抒情模式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新潮迭起的时代,也是价值观念重构的社会转型期。80年代散文创作既受到“十七年”散文政治抒情模式的制约,也在80年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突破固有模式,取得长足发展。因此,80年代的散文创作呈现出...
杨雯
关键词:当代散文抒情模式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晓敏
作品数:28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抒情 文风 《潜夫论》 古代文学 曲折
李春华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诗经》 抒情模式 彼岸 黄昏 怀人
李朝芬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人 文化内涵 抒情模式 美人意象 诗歌
李朝阳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南北朝文学 抒情模式 语言艺术 著名作家
王立
作品数:491被引量:76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佛经故事 《聊斋志异》 复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