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75 篇“ 抗原表达 “的相关文章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血清叶酸、鳞状细胞相关抗原 、癌胚抗原 表达 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血清叶酸(Fa)、鳞状细胞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表达 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0例,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根据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47)和预后不良组(n=23)。对比所有同步放化疗前后的Fa、SCC-Ag、CEA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一般资料及Fa、SCC-Ag、CEA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放化疗前Fa、SCC-Ag、CEA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放化疗后的Fa高于放化疗前,SCC-Ag、CEA低于放化疗前(P<0.05)。同步放化疗治疗后,预后良好47例(67.14%)、预后不良23例(32.86%),预后良好组放化疗前后Fa均高于预后不良组,SCC-Ag、CEA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显示,Fa、SCC-Ag、CEA 3项联合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0.812(0.749~0.875),应用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Fa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不良中呈低表达 ,SCC-Ag、CEA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不良中呈高表达 ,能反映宫颈癌患者的同步放化疗效果,且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李芳芳关键词: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叶酸 癌胚抗原 骨髓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 表达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作为BCMA CAR-T细胞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 (sBCMA)表达 对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 (BCMA)的嵌合抗原 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人源化抗BCMA CAR-T细胞临床试验的29例复发/难治MM(RRMM)患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抗BCMA CAR-T细胞治疗前后骨髓sBCMA的表达 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①BCMA CAR-T细胞治疗2个月,20例(68.97%)患者获得总体反应(OR),9例患者仅为病情稳定(SD)或微小缓解(MR)。②20例OR组患者骨髓sBCMA表达 治疗前高于治疗后[26926(18215,32488)ng/L对9968(6634,11459)ng/L,P<0.001];而MR+SD组患者骨髓sBCMA表达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187(33816,47046)ng/L对33954(31569,36256)ng/L,P=0.145];CAR-T细胞治疗前骨髓sBCMA表达 OR组低于MR+SD组患者(P=0.005)。③全部29例RRMM患者CAR-T细胞峰值与骨髓sBCMA表达 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2=0.035,P=0.330)。④sBCMA表达 水平与CAR-T细胞治疗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0~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组(13例)与2~4级CRS组(16例)比较骨髓sBCMA表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45(18742,40801)ng/L对29102(24679,38776)ng/L,P=0.879];0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组(22例)与1~3级ICANS组(7例)比较骨髓sBCMA表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73(19375,40065)ng/L对33816(22933,43459)ng/L,P=0.763]。结论骨髓sBCMA表达 与RRMM患者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有关,但与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或可作为RRMM患者接受BCMA 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 高舒荃 穆娟 李新 王嘉 崔蕊 李静怡 隋涛 邓琦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pgRNA、PreS1抗原 表达 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前S1抗原 (PreS1Ag)水平变化及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进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病人是否患有ICP分为合并ICP组43例、未合并ICP组236例。比较两组病人血清中HBV pgRNA、PreS1 Ag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表达 与HBV DNA表达 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病人妊娠结局,并分析合并ICP组病人血清HBV pgRNA表达 水平及PreS1 Ag阳性表达 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V pgRNA、PreS1 Ag光密度[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效能。结果 合并ICP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表面抗原 (HbsAg)水平[(3.71±0.92)log IU/mL]、HBV e抗原 (HbeAg)阳性率[65.12%(28/43)]、HBV DNA含量[(8.03±1.69)log copies/m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9.68±15.73)U/L]、丙氨酸转氨酶(ALT)[(72.08±16.95)U/L]、PreS1 Ag阳性表达 率[88.37%(38/43)]、PreS1 Ag D(λ)值水平(1.24±0.25)及HBV pgRNA表达 水平[(5.17±1.25)log copies/mL]明显高于未合并ICP组[(2.26±0.74)log IU/mL、24.15%(57/236)、(5.19±1.07)logcopies/mL、(23.01±12.47)U/L、(21.76±10.51)U/L、67.80%(160/236)、(0.92±0.23)、(3.02±0.98)logcopies/mL](P<0.05)。血清HBV pgRNA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灵敏度为81.40%,特异度为80.50%。PreS1 Ag D(λ)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合并ICP的AUC为0.83,灵敏度为76.70%,特异度为79.20%。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78.40%。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PreS1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HBV pgRNA表达 水平均明显高于PreS1 Ag阴性表达 病人(P<0.05)。合并ICP组、未合并ICP组血清HBV pgRNA、PreS1 Ag D(λ)值均与HBV DNA表达 水平呈正相关(P<0.05)。合并ICP组产后出血� 李佳 何霞 李玲关键词:前S1抗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多发性肌炎患者自身抗体及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 表达 与合并肺间质疾病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研究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 (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表达 与合并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3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M患者8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间质疾病分为PM组(n=48)和PM合并ILD组(n=33)。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和血清KL-6表达 情况,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血清KL-6表达 与HRCT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M合并ILD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L-6对PM合并ILD的预测价值。结果PM合并ILD组年龄、咳嗽咳痰比例、胸闷憋喘比例、MYOACT评分、HRCT评分均显著高于PM组(P<0.05);PM合并ILD组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阳性率和血清KL-6表达 均显著高于PM组(P<0.05);相关检验结果显示,PM合并ILD患者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血清KL-6表达 与HRC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YOACT评分、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血清KL-6是影响PM合并ILD的危险因素(P<0.05);ROC诊断曲线结果显示,以678.92 U/mL为最佳截点值,KL-6预测PM合并ILD的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91.67%,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43~0.989)。结论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阳性以及血清KL-6表达 上升是影响PM合并ILD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测血清KL-6表达 并结合抗PM-SCL抗体、抗Jo-1抗体状态对PM合并IL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安勇鹏 刘书香 王微关键词:多发性肌炎 肺间质疾病 抗JO-1抗体 超声分子影像组学评估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表达 :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观察超声分子影像组学评估前列腺癌(PC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PSMA)表达 的价值。方法 分别于裸鼠皮下接种22RV1细胞(PSMA阳性表达 ,n=9)或PC-3细胞(PSMA阴性表达 ,n=10),构建不同PSMA表达 水平人前列腺癌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制备靶向PSMA的超声纳米泡(PSMA-NB),进行表征检测及体内、外超声分子成像。以7∶3比例将裸鼠随机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纹理特征,以组内相关系数、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等方法筛选特征,构建超声分子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模型诊断PSMA阳性PCa的效能。结果 所制备PSMA-NB平均粒径为(392.2±31.56)nm, Zeta电位为(-29.3±0.95)mV,体外显像效果理想,稳定性好。共基于训练集数据提取1 561个纹理特征,最终筛选出3个特征,包括exponential_glszm_ZoneVariance、wavelet_HHH_gldm_SmallDependenceLowGrayLevelEmphasis及logarithm_gldm_DependenceVariance,以之构建的超声分子影像组学模型诊断训练集、测试集PSMA阳性表达 PC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0.875。结论 基于靶向PSMA超声分子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评估PCa裸鼠PSMA表达 。 李蓉 黄钊希 黄方易 袁晗 高泳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 动物实验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鼻咽癌患者血清SMAD家族成员4、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表达 水平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SMAD家族成员4(SMAD4)、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TPS)表达 水平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NPC患者作为NPC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SMAD4、TPS水平,分析SMAD4、TPS与NP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NP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PC组患者血清SMAD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T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情况、颅神经侵犯情况NPC患者血清SMAD4、T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颅神经侵犯、血清SMAD4水平﹤97.43 ng/L、血清TPS水平≥164.44 U/L均为NP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NPC患者血清SMAD4呈异常低表达 ,TPS呈异常高表达 ,其水平与NPC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且与预后相关。 刘素丽 韩金兰 宋文智 董艳萍关键词:鼻咽癌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预后 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鳞状细胞癌抗原 表达 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Ag表达 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5、DCLK1、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DCLK1、SCC-A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iR-195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血清miR-195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DCLK1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CC-Ag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呈正相关(均P<0.05)。miR-195高表达 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 患者,DCLK1、SCC-Ag高表达 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 患者(均P<0.05)。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血清miR-195、DCLK1、SCC-Ag水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SCC-Ag水平升高,miR-195水平降低,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惠玉洁 朱林凤 李卫民 赵雪燕 成叶利关键词: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基于超顺磁纳米粒子交流磁化响应的不同HER2抗原 表达 的全液相免疫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顺磁纳米粒子交流磁化响应的不同HER2抗原 表达 的全液相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HER2抗原 在人体内的表达 形式;当HER2抗原 在人体内以细胞外HER2抗原 的形式表达 时,采用单级结构、两级结构、或三... 侯福旭 白石 杜成 富焱 曲秀娟 马嵩 车晓芳 郭帅晨 崔豪 金山琇 王震 张钦妍 李伟 田坤 马浙夫 张小琳 史力伏一种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HER2抗原 表达 生物信息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关于脑脊液中肿瘤细胞HER2抗原 表达 生物信息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采用细胞离心涂片收集器收集乳腺癌患者若干脑脊液样本以获取其中潜在的肿瘤细胞样本;第二步,将存在于乳腺癌患者脑脊液样本中的肿瘤细... 初钊辉 陈锟内皮素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 抗原 表达 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 抗原 (PRAME)表达 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DN3、PRAME表达 ;EDN3、PRAME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EDN3、PRAME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DN3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 水平和阳性表达 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PRAME mRNA表达 水平和阳性表达 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PRAME表达 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DN3阳性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PRAME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EDN3 mRNA表达 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RAME mRNA表达 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得知,EDN3和PRAME二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vsEDN3)=2.667、Z_(联合vsPRAME)=2.68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AME、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EDN3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表达 显著降低,PRAME表达 显著升高,二者与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王冬亮 刘昊 刘玉玲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预后
相关作者
郝连杰 作品数:290 被引量:740 H指数:14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肝组织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辛永宁 作品数:193 被引量:635 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基因多态性 糖胺聚糖 基因 林一帆 作品数:203 被引量:1,166 H指数:1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胆总管结石 中药 异型增生 胃粘膜异型增生 胡家露 作品数:199 被引量:832 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单克隆抗体 幽门螺杆菌 异型增生 宣世英 作品数:155 被引量:628 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糖胺聚糖 乙醇沉淀 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