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篇“ 抗性变异“的相关文章
- 锥栗半同胞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及栗疫病抗性变异分析
-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随着锥栗产业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选育锥栗优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对锥栗疫病抗性的遗传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目前仍未选育出用于推广的高抗优良品种。本研究利...
- 吴钧剑
- 关键词:锥栗良种选育半同胞子代抗性变异
- 文献传递
- 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变异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桉树杂交育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桉树杂交种间抗虫性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桉树是研究杂交种抗虫性变异机制的理想材料。以2个桉树杂交种巨细桉DH201-2、巨尾桉G9及桉树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个杂交种与其纯亲本种[(巨桉×细叶桉),(巨桉×尾叶桉)]间的抗虫性差异;同时,综合比较了品系间叶片性状(叶片厚度、含水率、比叶面积)、初生化合物(C、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化合物(总酚、单宁)差异,以研究桉树杂交种抗虫性变异的理化机制。结果表明:DH201-2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目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而G9上虫瘿数目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DH201-2与G9的叶片厚度与巨桉相近,而显著薄于另一亲本种。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细叶桉、与巨桉相近;G9叶片含水率则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相似的是,DH201-2和G9的比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初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N含量则仅高于细叶桉;而G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虽高于其双亲本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N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次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而G9则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因此,与其亲本种相比,DH201-2感虫性增加,而G9抗虫性增加;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相关的营养指标(如含水率、可溶性糖、N含量)及次生防御物质(如总酚、缩合单宁)在桉树杂交种组织内的含量差异影响了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
- 李晓琼刘亚珍刘亚珍温远光周晓果温远光熊涛周晓果
- 关键词:杂交育种桉树桉树枝瘿姬小蜂抗虫性次生化合物
- 小麦航天诱变后代的条锈病抗性变异及选择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为明确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的变异和选择效果,在甘肃陇南用系谱法对8个小麦品种的诱变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天10号、兰天14号、兰天17号在SP1(诱变一代)和SP2(诱变二代),PASCAL和85-173-4在SP2的群体病谱均较原品种对照发生了不显著的变异,但它们在SP1和SP2都没有出现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体;郑麦9023、陇原031和DORICO在SP2均出现了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系且有分离现象。8个品种的SP2和SP3(诱变三代)共获得9个显著的条锈病抗性突变系和12个显著的非条锈病抗性突变系,其中15个突变系的后代都出现了条锈病抗性的分离和变异。经过4代的选择,证明感病品种在SP2出现的抗性不显著提高株系具有一定的选择可靠性,从郑麦9023和陇原031中分别获得了抗条锈、大粒和兼抗条锈、白粉病的优良突变系。这些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小麦种子能够引起后代条锈病抗性的丰富变异;变异可能出现在SP1、SP2或以后世代;对于感病品种在SP2出现的抗性不显著提高株系可以进行选择;不论哪一方面性状的显著突变系,一般会随世代进展出现条锈病抗性的分离和变异,都应作为抗性选择的目标对象而注意保留。
- 杜久元白斌金明安何春雨包文生张廷刚周祥椿
- 关键词:小麦航天诱变条锈病抗性
- 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变异及选择效果的研究
- 为明确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条锈病抗性的变异性和选择效果,拓宽抗条锈育种的途径,从2004-2010年,在我国条锈病的常发易变区甘肃陇南,对4个品种航天诱变后代的抗条锈性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天10号和兰天14号在SP1...
- 关键词:小麦航天诱变条锈病抗性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甘肃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调查及品种抗性变异监测结果初报被引量:15
- 2011年
-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 曹世勤金社林段霞瑜骆惠生刘太国陈万权李辉蒲崇建贾秋珍金明安张勃黄瑾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越夏品种抗性
- 杨树无性系苗期对螨害抗性变异研究
- 本文研究了一年生的26个美洲黑杨及其杂种无性系在苗期对杨四瘿螨的抗性变异,并对美洲黑杨的抗螨机理进行了探讨。
1、以叶片危害指数为表型抗性指标,以南京、泗洪等两地试验结果作为对比,测定出1号、17号、NL-106、...
- 何星
- 关键词: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化学成份抗性变异
- 文献传递
- 空间诱变品系稻瘟病抗性变异及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在前期苗叶瘟抗谱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高代品系(6代以上)病圃田间穗颈瘟的鉴定,表明苗期表现抗稻瘟病的品种多数在成熟期同样表现抗或高抗稻瘟病。SSR多态性分析表明粤香占和青华占突变品系与原种间存在1.6%~17.4%和7.2%~10.4%的多态性频率,并存在3种多态性表现形式:(1)扩增片段数增加,(2)扩增片段数减少,(3)扩增片段大小有差异。说明由空间环境诱导的DNA变异可能并非是单纯的点突变。进一步分析诱变品系的多态性频率与抗病性的关系,发现部分诱变品系的抗性随着多态性频率的增加而提高。
- 杨祁云洪彦彬陈志强王慧林佩珍刘永柱朱小源
-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变异微卫星标记
- 福建武夷山地区茶树种质的茶橙瘿螨抗性变异及高抗优质资源的发掘被引量:7
- 2008年
- 【研究目的】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是茶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培育抗螨品种是茶树育种的重要目标。研究的开展是为了从现有茶树种质中鉴定发掘出高抗茶橙瘿螨的基因资源,以提供育种利用。【方法】试验以福建武夷山地区的56份地方茶树品种为材料,连续3a通过田间调查鉴定了不同材料的茶橙瘿螨抗性,并系统鉴定了高抗种质的形态、生物学和品质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树种质间存在较显著的茶橙瘿螨抗性差异,供试种质的虫口密度平均为27.6头/cm2,变异范围为0.2~75.9头/cm2,变异系数为68.1%;为害状指数平均为26.6,变异范围在2.6~59之间,变异系数为54.1%。通过鉴定,筛选出了4份高抗茶橙瘿螨的资源"巡山猴"、"武夷82号"、"金锁匙"和"满地红",其中前3份种质烘青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分别为91.3、91.0和91.6,品质优异,为高抗优质资源。【结论】试验筛选出的3份高抗茶橙瘿螨且品质优异的种质是今后开展茶树抗螨育种的良好亲本材料。
- 姚明哲郭华伟王新超肖强陈亮
- 关键词:茶橙瘿螨抗性茶树
- 拟南芥对细菌性软腐病抗性变异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Ecc)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是世界性的重要流行病害,由于缺乏天然抗源,研究进展缓慢,拟南芥成为软腐病抗性研究的主要试材。选用29份拟南芥材料,制定了病情分级标准,以接种后48小时的病情指数作为软腐病抗性的鉴定指标,筛选出抗软腐病材料CS906和感病材料CS20。通过分析抗、感材料接种Ecc后AOS、ERF1-1、PR1、PDF1.2和PAL1等5个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SA、ET和MJ信号途径都参与了拟南芥对Ecc的防卫反应,且基因表达模式在抗、感材料中相似,差异体现在表达量上。对深入探讨拟南芥软腐病抗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叶雪凌曹鸣庆马荣才
- 关键词:软腐病菌拟南芥抗病性鉴定
- 美洲黑杨无性系对杨四瘿螨抗性变异的研究
- 本文研究了杨四瘿螨的为害特点及18个美洲黑杨无性系(102—14,104—2,40—1,66—9,74—4,81—16,81—22,86—10,86—14,86—2, 86—3,86—8,89—2,89—3,89—7,9...
- 刘晓宇
- 关键词:美洲黑杨抗螨性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杨祁云

- 作品数:130被引量:67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稻瘟病 水稻 空间诱变 抗稻瘟病 稻瘟病菌
- 林佩珍

- 作品数:16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抗性变异 稻瘟病 水稻空间诱变 微卫星标记 空间诱变
- 王慧

- 作品数:520被引量:1,28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空间诱变 选育 甜玉米 玉米
- 陈志强

- 作品数:229被引量:70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空间诱变 稻瘟病 突变体 选育
- 洪彦彬

- 作品数:153被引量:43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花生 花生品种 SSR 高产 花生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