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7篇“ 抗惊厥作用“的相关文章
- 胆酸和去氧胆酸抗惊厥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DCA组(60 mg/kg),每组9只,对照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0.5)℃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1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6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0.001);VPA组和DCA组惊厥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 <0.001,P <0.01),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01),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VPA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除血清中IL-1β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CA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VPA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主
- 周俊发乔婷婷张志宏叶仕高陈洁欣匡海学王秋红
- 关键词:胆酸去氧胆酸惊厥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 基于抗惊厥作用和化学成分分析探讨《雷公炮炙论》之米泔制僵蚕炮制的科学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雷公炮炙论》中记载的米泔制僵蚕炮制方法的科学性。方法建立戊四氮急性惊厥动物模型,以惊厥潜伏期、惊厥发生率、死亡潜伏期和存活率为指标评价僵蚕经米泔水炮制前后的抗惊厥作用差异;采用相关技术分析僵蚕米泔制前后气味物质、杂质、总灰分、蛋白质含量及组成、水溶性小分子成分的变化。结果米泔水炮制僵蚕不会影响僵蚕对戊四氮急性惊厥模型小鼠的抗惊厥作用;僵蚕经米泔制后有难闻气味的成分(2-蒎烯、β-蒎烯、乙基苯、间二甲苯等)相对峰面积明显降低,而具有愉悦气味的成分(乙酸、2,3-丁二酮、2,3-二甲基吡嗪、苯甲醛等)明显升高;炮制后杂质和总灰分含量明显降低;蛋白含量及组成无明显变化;炮制后多数水溶性小分子含量略有降低,且从水溶性成分中鉴定出8个化合物。结论僵蚕经米泔制后,一方面起到矫臭矫味和洁净药材的炮制作用,另一方面保留了僵蚕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对戊四氮急性惊厥模型小鼠的抗惊厥作用。可为僵蚕古代经典炮制方法(米泔制)的科学性提供支撑。
- 刘玉杰胡美变何丽英王丹吴纯洁
- 关键词:僵蚕《雷公炮炙论》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芷抗惊厥作用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白芷抗惊厥作用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白芷有效成分,并收集其对应作用靶点。通过疾病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OMIM、TTD)检索与convulsion相关靶点;使用R×643.7.2软件绘制韦恩图,筛选白芷有效成分与convulsion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与分析,通过Bioconductor数据库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白芷有效成分19个,有效成分与疾病convulsion交集靶点24个。“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β-谷甾醇、豆甾醇、别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欧前胡素和异珊瑚菜素等为该网络主要有效成分。PPI网络中ADRA1B、CASP3、CHRM1、ADRB2、AR和CHRM2等为该网络中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表明白芷可能通过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Cocaine addiction和Cholinergic synapse等信号通路发挥抗惊厥作用。结论白芷抗惊厥潜在有效成分主要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别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欧前胡素、异珊瑚菜素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控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Cocaine addiction和Cholinergic synaps等信号通路相关,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特点。
- 张倩任鑫睿郭欢董娟妮
- 关键词:白芷惊厥网络药理学
- 脑心舒口服液诱导睡眠及抗惊厥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脑心舒口服液的中药药理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80mg/kg、40mg/kg,观察脑心舒口服液对两种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影响;腹腔注射戊四氮85mg/kg、75mg/kg,观察脑心舒口服液对两种剂量戊四氮诱导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脑心舒口服液可改善小鼠睡眠及延长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脑心舒口服液可提高小鼠的阵发性痉挛潜伏期、强直性惊厥潜伏期及死亡潜伏期,降低死亡率。结论:脑心舒口服液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 张建军马越娇刘桓宇王德
- 关键词:脑心舒口服液催眠作用抗惊厥作用
- 天麻茎秆养生茶的研制及其抗惊厥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为合理利用长白山道地资源,以天麻茎秆为原料,与杨黄、青楷槭进行配伍,研制一款养生茶,并对其抗惊厥作用进行探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感官评分标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方法对天麻茎秆养生茶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其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建立指纹图谱;采用戊四氮(PTZ)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建立两种小鼠惊厥模型,观察天麻茎秆养生茶(3000 mg/kg)对小鼠惊厥发作的行为影响,通过ELISA和免疫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Na+-K+-ATP酶(Na+-K+-ATP)、天冬氨酸(Asp)、总抗氧化能力(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R)、丙二醛(MDA)、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的含量变化;观察各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中c-Fos和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天麻茎秆及养生茶的急性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天麻茎秆养生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制天麻茎秆0.6 g,制杨黄0.1 g、青楷槭1.0 g,加沸水200 mL,冲泡时间10 min,冲泡次数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可溶性糖量为39.4 mg/kg;总氨基酸量为3.2 mg/kg;冷、热浸法测得水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391.6 g/kg、79.1 g/kg;建立了该养生茶的指纹图谱;且该养生茶可显著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时间、降低惊厥小鼠癫痫等级及死亡率,改善由PTZ、NMDA所致的脑内指标变化,减少神经元受损,降低脑皮层及海马组织中的c-Fos、TLR4蛋白表达水平;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天麻茎秆及养生茶对小鼠
- 王玉悦包海鹰
- 关键词:正交设计抗惊厥作用
- 天麻种子和茎秆的抗惊厥作用研究及产品研制
- 天麻(Gastrodiae Rhizoma)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是我国名贵中药之一,常以块茎入药。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功效,其活性成分主要为天麻素(Gastr...
- 王玉悦
- 关键词:天麻种子抗惊厥作用
- 天麻茎秆水提物的抗惊厥作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天麻茎秆(Gastrodia elata stalk)水提物的抗惊厥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PF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戊四氮(PTZ)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构建2种小鼠癫痫模型,以卡马西平(80 mg/kg)为阳性对照,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为空白对照,通过检测小鼠脑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Na+-K+-ATP酶(Na+-K+-ATP)、天冬氨酸(Asp)、总抗氧化能力(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R)、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分析天麻茎秆水提物高、中、低(2000,1000,500 mg/kg)3个剂量对模型小鼠惊厥发作的行为学影响,观察各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皮层、海马组织中c-Fos、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模型组小鼠发生惊厥数及死亡率极高,其脑组织中GABA、5-HT、Na+-K+-ATP、AOC、CAT、GSH、SOD、GSR、IL-10的含量降低,Glu、Asp、NO、MDA、IL-1β、TNF-α的含量升高,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c-Fos、TL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海马神经元受损。天麻茎秆高、中、低剂量组和卡马西平组均可改善由PTZ、NMDA所致上述指标的变化,延长小鼠的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减少惊厥次数,降低惊厥强度及死亡率。【结论】天麻茎秆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能缓解由PTZ和NMDA诱发的小鼠惊厥。
- 王玉悦刘颖刘颖包海鹰
- 关键词:抗惊厥水提物
- 一组栀子中具有抗惊厥作用的关键物质群
-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栀子中活性物质结构鉴定和药理活性研究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全国不同产地产区的栀子进行多批次的取样,建立了栀子挥发性成分的GCMS共有峰模式图,首次提出了栀子中抗惊厥的关键活性物质群,包括:2,...
- 袁玮黄丽莉张金华朱培林车治国李康琴李红艳贾全全
- 文献传递
- 天麻种子的抗惊厥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天麻种子的抗惊厥表现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PF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戊四氮(PTZ)构建小鼠惊厥模型,以80 mg/kg卡马西平为阳性对照,体积分数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空白对照,通过检测小鼠脑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一氧化氮(NO)、Na+-K+-ATP酶(Na+-K+-ATP)、天冬氨酸(Asp)、五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分析天麻种子高、中、低(900,450,225 mg/kg)3个剂量对模型小鼠惊厥发作行为的影响,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组织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中c-fos蛋白和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TZ模型组发生惊厥的小鼠及死亡率高达100%,其脑组织中GABA、5-HT、Na+-K+-ATP含量降低,Glu、Asp、NO含量升高,脑皮层及海马组织中的c-fos、TL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海马神经元受损。天麻种子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卡马西平组均可改善PTZ所致的上述指标变化,可延长惊厥小鼠的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减少惊厥次数,降低惊厥强度及死亡率。3个天麻种子组中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天麻种子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能对抗由PTZ诱发的小鼠惊厥,其作用机制与卡马西平相似。
- 王玉悦包海鹰
- 关键词:天麻种子抗惊厥戊四氮
- DPP4抑制剂西他列汀的抗惊厥作用及机制研究
- 背景: 癫痫(epilepsy)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以自发性和反复惊厥发作为主要特征。癫痫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热性惊厥、脑外伤等。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二肽...
- 刘云丽
- 关键词:西他列汀抗惊厥作用
相关作者
- 王明正

- 作品数:54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抗惊厥作用 癫痫 惊厥 卡马西平 中药
- 裴印权

- 作品数:15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 研究主题:抗惊厥作用 胡椒碱 抗惊厥 动物实验 类化合物
- 全哲山

- 作品数:129被引量:255H指数:7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
- 研究主题:类化合物 衍生物 三唑 医用 结构修饰
- 孟晶

- 作品数:58被引量:187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
- 研究主题:氯胺酮 麻醉药理学 异丙酚 避暗实验 抗惊厥作用
- 王新风

- 作品数:8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抗惊厥作用 斑蝥素 GABA 抗耐药 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