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3篇“ 抗日救亡“的相关文章
抗日救亡
孙邦主编
关键词:史料抗日救亡运动
救亡日报》(桂林版)抗日救亡思想宣传
2025年
1937年8月在上海创刊,后辗转广州、桂林办报的《救亡日报》,为中共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救亡日报》于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文化城复刊,在党的扶持下,挂靠在八路军办事处下。《救亡日报》驻桂林两年间坚持宣传中共联合抗日救亡的主张,深刻传播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也为今天政治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蔡郑珺
关键词:抗日救亡
悲壮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
2025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这是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中的感人词句。1936年,《松花江上》这首饱含血泪和悲愤的抗战歌曲,一经问世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作为“流亡三部曲”之一,《松花江上》如泣如诉的曲调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歌曲不仅在抗战期间流行最为广泛,至今仍然萦绕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间。
赵恒心
关键词:抗战期间抗战歌曲流亡悲愤悲壮
杭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述论
2024年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杨晨
关键词:抗日救亡
嘉兴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述论
2024年
抗日战争期间,嘉兴是浙江省最早沦陷的地区,也是日伪控制最为严密的地区之一。在日军“三光政策”“清乡运动”的残酷高压下,嘉兴人民坚持抵抗,大批热血青年和爱国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包括抗日救亡歌咏在内的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期间,嘉兴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脉络、歌咏团体的组建、歌咏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我省乃至全国抗日救亡歌咏史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杨晨
关键词:抗日救亡歌咏
沈兹九的抗日救亡实践活动
2024年
沈兹九依托报刊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和妇女救国思想,在思想指导下她参与组建妇女救亡团体、参加示威游行活动、组织推动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建立。在实践活动中力求保证妇女的权益,鼓励妇女大众走出家庭、走入社会。沈兹九的实践活动既推动了妇女解放又动员了妇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体现出时代女报人的爱国情怀,亦呈现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知识分子从事妇女解放和救国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郭莎侯果果
关键词:妇女解放抗日救亡
略述马叙伦为抗日救亡作出的重要贡献
2024年
指出马叙伦是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的本质,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的政治身份。抗日战争时期,马叙伦教书不忘革命、一心投入北平抗日运动,助力统战工作、三次赴川劝说刘湘抗日,保持民族气节、困居上海革命之心不已,为中华民族解放伟大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王恩宝
关键词:马叙伦抗日救亡
简析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
2024年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爆发的具有群众性、全民性的爱国歌唱活动,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本文以抗日救亡运动中创作的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救亡歌曲的创作风格,首先概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兴起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其次从歌咏运动中作品的民族气息、音乐形象、音乐体裁以及情感表现出发,分析了具体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最后从音乐的风格对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启示方面作为文章研究内容的拓展延伸,见证了音乐在民族危急时刻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音乐道路,救亡歌咏也成为革命的号角,是民族革命解放的颦鼓,是整个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教育下一代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何怡文许凌瑞
关键词: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音乐创作音乐风格
观念如何成为武器——抗日救亡背景下的“摄影武器论”及其实践
2024年
抗日救亡背景下诞生的“摄影武器论”,经历了早期的“国防摄影”、沙飞个人的“摄影武器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摄影成为战时党的文艺政策三个阶段。作为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提出的“国防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摄影”口号,既延续了左翼美术运动的“武器论”传统,又显示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实际情况。全面抗战爆发后,沙飞从“国防摄影”的积极实践者到提出更加明确的“摄影武器论”,实现了从暴露现实到宣传国难的转变。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摄影武器论”由个人的理论主张上升为党的文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解放区的摄影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和各军区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形成了一支“文化的军队”。由此,摄影由“观念的武器”演化成“现实的武器”。
闫爱华
关键词:抗日救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妇女与救亡:抗日救亡语境中《全民报·妇女周刊》与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
2024年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吸纳孙文淑、张晓梅等进步知识女性,并与进步妇女团体北平妇女救国会建立紧密关系。在言论取向上,《妇女周刊》积极探讨妇女运动与救亡运动之关系,大胆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妇女政策,关注底层劳动妇女的职业和教育等,体现了进步的言论立场。《妇女周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控制下都市报纸的正刊与副刊存在的割裂状况,即关注社会文化议题的副刊有可能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说平台。这既与抗日救亡运动大潮紧密相关,复又促进了抗日救亡舆论的发展和高涨。
张朋张瞿惠
关键词:妇女运动抗日救亡

相关作者

杨慧
作品数:19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国统区 妇女解放 妇女界 女大学生 毛泽东
凌承纬
作品数:54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抗战时期 大后方 抗战漫画 抗战美术 抗战
李正军
作品数:45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东北抗日联军 周恩来 执政基础 抗日战争
林尚斌
作品数:25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省博物馆
研究主题:民族文物 旬刊 茶马贸易 抗日救亡 藏族
张万杰
作品数:41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东北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救亡 东北抗日义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