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1篇“ 抗氧化机制“的相关文章
乳酸菌抗氧化机制研究进展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2024年
乳酸菌不仅有助于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提高营养价值,还有助于预防由于氧化反应而引发的多种疾病。这些有益功能的发挥与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密不可分。本文详细阐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机制,包括调节抗氧化酶类、调控信号通路、清除自由基系统、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及金属离子螯合作用;总结了乳酸菌的抗氧化特性在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果蔬制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概述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外和体内评估方法,旨在为乳酸菌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尹树磊杜香张小希刘璐易俊洁王艳菲
关键词:乳酸菌抗氧化活性食品加工
黄酮类化合物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抗氧化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具备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有益于畜牧生产。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Keap1-Nrf2/ARE)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关键信号通路,参与抵外界氧化应激。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调控Keap1-Nrf2/ARE通路,激活上下游关键因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畜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机体免疫力。作者通过综述Keap1-Nrf2/ARE分子结构和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以及黄酮类化合物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鄂晓迪赵晓南赵金标胡友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机制
活性物质的抑菌和抗氧化机制及其在可食用膜中应用研究进展
2024年
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及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氧化能导致食品品质的下降,可通过改变包装方式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可食用膜对外界环境可以起到屏障作用,能阻隔氧气和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活性物质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特性,添加到可食用膜中能提高可食用膜的安全性及延长食品保质期,该文介绍可食用膜中活性物质的分类及特点,阐述活性物质发挥抑菌和抗氧化机制,并探讨活性物质在可食用食品包装膜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的保鲜贮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袁红罗玉龙赵文秀李荣杜瑞杨东松侯艳茹郭荣
关键词:活性物质可食用膜抑菌抗氧化保鲜
丹参素对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丹参素(DSS)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SP)小鼠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机制。建立了UVB诱导的SP小鼠模型,使用3个剂量的DSS(20,40和80 mg/(kg·d))治疗小鼠8周,结束后分别测定了各组小鼠的表皮含水量。通过HE染色评价皮肤组织形态,Masson三色染色评价胶原蛋白沉积。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皮肤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Px和MDA)和炎症指标(TNF-α和IL-6)水平。通过RT-qPCT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皮肤组织中MMP-1、Collagen I、Nrf2、Keap1、HO-1、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mRNA或蛋白水平。结果显示,DSS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UVB诱导的SP小鼠表皮含水量,减轻皮肤损伤,促进胶原形成(P<0.05)。DSS抑制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MMP-1的转录和表达,促进了Collagen的转录和表达(P<0.05)。DSS升高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SOD、CAT和GSH-Px的水平,降低了MDA的水平(P<0.05)。DSS降低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和IL-6的水平(P<0.05)。DSS促进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和HO-1的转录和表达,抑制了Keap1的转录和表达(P<0.05)。DSS抑制了UVB诱导的SP小鼠皮肤组织中p-NF-κB p65的表达(P<0.05)。本研究表明DSS可有效改善UVB诱导的小鼠SP,其机制与Nrf2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王安娜方梦婕唐超岳天翔
关键词:丹参素紫外线B皮肤光老化小鼠抗氧化
多花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机制研究
2024年
文章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多花黄精多糖(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polysaccharides,PCP)的提取工艺,并分离纯化得到水洗糖;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为实验模型,研究PCP的抗氧化机制。结果显示,PC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0 h。MTT实验结果表明,PCP对巨噬细胞不具有毒性;与模型组相比,PCP显著提高了巨噬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力,降低了丙二醛(MDA)的量,表明PCP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PCP显著上调了Nrf2的蛋白水平,抑制了Keap1的蛋白表达,提示PCP发挥抗氧化作用可能与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有关。研究结果为PCP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郭安君李雪影李晓炜罗建平查学强
关键词:响应面法巨噬细胞氧化应激
蒙成药额日敦·乌日勒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抗氧化机制研究
石乌英嘎
扶正固本方联合针刺对胃癌患者症状改善及抗氧化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扶正固本方联合针刺治疗胃癌的干预改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9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47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扶正固本方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0.43%(19/47),疾病控制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25.53%(12/47)、76.60%(3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于对照组,白介素细胞-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细胞-8(interleukin 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CD_(3)^(+)、CD_(4)^(+)/CD_(8)^(+)高于对照组,CD_(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开展扶正固本方联合针刺治疗改善效果明确,有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刺激反应,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失衡,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丁铌王苏郭曼陈丽娟
关键词:胃癌针刺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免疫能力
食用菌活性成分抗氧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细胞氧化会带来衰老与疾病,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源的食用菌因富含多糖、三萜及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与药用价值。但食用菌中发挥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其抗氧化成分是否围绕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pichlorohydrin 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Nrf2途径发挥活性尚不清晰,阻碍了食用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本文围绕自由基清除、Fe^(2+)氧化还原反应及酶活防御能力等抗氧化评价指标,综述近年来食用菌活性成分抗氧化机制,分类分析食用菌活性成分的组成与结构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提出食用菌抗氧化成分挖掘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旨在为食用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姜明么越范蓓李龙王佳琪崔伟业牛世蓉孔志强李敏敏
关键词:食用菌抗氧化成分多酚抗氧化机制
基于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氧化应激下耐辐射奇球菌的抗氧化机制
2023年
耐辐射奇球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被吉尼斯世界记录收录并誉为是“世界上最顽强的细菌”,也作为模式生物用于机制研究,电离辐射、强氧化剂等物理化学作用导致细胞产生大量具有高度细胞毒性作用的活性氧自由基,从而间接对生命体产生氧化损伤,对ROS带来氧化损伤其也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机制,对但其抗氧化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本研究将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氧化应激下耐辐射奇球菌的抗氧化机制,基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H2O2处理后的耐辐射奇球菌共检测到1853个蛋白,其中80个蛋白表达量与处理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其中25个显著上调,55个显著下调。4h恢复培养后,耐辐射奇球菌组共检测到1853个蛋白,其中58个蛋白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38个显著上调,20个显著下调。基于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比较差异蛋白类型,我们发现H2O2氧化处理产生的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抵抗氧化应激胁迫等生物学过程;恢复培养4h产生的差异蛋白在恢复耐辐射奇球菌的正常生理代谢生物过程中显著富集。分析可知,在强氧化剂作用状态下,耐辐射奇球菌产生保护机制,翻译、核糖体结构相关蛋白上调以的合成更多抵御氧化损伤的蛋白,恢复培养后,重建恢复平衡相关蛋白的上调使得耐辐射奇球菌能够更快捷恢复正常生长状态。
王馥丽魏琳洋甘巧玉蒋辉宋天宇姚戈万秀坤
关键词:耐辐射奇球菌氧化应激抗氧化机制蛋白质组学
退役MoSi2再利用制备ZrB2-SiC-MoSi2涂层的结构阻氧调控及其抗氧化机制
碳基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深地深海以及核工业等复杂环境中均展现出明朗的发展前景,但是当服役温度超过450℃时易发生氧化的性质使得其在具体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尽管在碳基结构材料表面制备 ZrB2-SiC 基复合...
茅晨浩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烧结二硅化钼

相关作者

谢红东
作品数:71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年龄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病理 肝损伤
吕俊华
作品数:165被引量:1,168H指数:1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D-半乳糖 小檗碱 茶多酚 诱致 脂肪肝
江娜
作品数:39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NRF2 茶多酚 紫外线 UVB 枸杞多糖
刘清
作品数:34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NRF2 茶多酚 枸杞多糖 紫外线 HACAT细胞
郑玉清
作品数:18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非酒精性脂肪肝 教学 粗叶悬钩子 大鼠脂代谢 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