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3篇“ 抗风湿药物“的相关文章
抗风湿药物的副作用管理及注意事项
2024年
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病人需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来控制病情,但抗风湿药物并非没有副作用,正确使用和管理抗风湿药物至关重要。抗风湿药物有4类临床上,抗风湿药物有4类,具体包括:非甾体药物(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炎、镇痛和退热的作用。
张海燕
关键词:抗风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前列腺素环氧化酶布洛芬
抗风湿药物胃肠道损伤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2024年
风湿免疫病患者在接受抗风湿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损伤较为常见。由抗风湿药物引起的胃肠道损伤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而且显著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使临床医生科学、规范地管理抗风湿药物相关的胃肠道损伤,本共识团队通过对常用抗风湿药物相关胃肠道不良事件及防治方法进行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抗风湿药物胃肠道损伤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总则的3条陈述和细则的12条推荐意见,提出了风湿免疫病对胃肠道的影响及其表现,抗风湿药物引起胃肠道损伤的机制,风湿免疫病患者服用抗风湿药物相关胃肠道损伤的危险因素,以及抗风湿药物相关胃肠道损伤的防治方法,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黄红段利华姜林娣谈文峰薛静程永静李景南吕宾吴开春张卓莉赵岩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风湿免疫学专委会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抗风湿药物胃肠道损伤干预措施
2022年英国风湿病学会《孕期和哺乳期用-免疫调节抗风湿药物和皮质激素类药物》指南解读
2024年
2022年11月2日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发布了《孕期和哺乳期用-免疫调节抗风湿药物和皮质激素类药物》指南,该指南针对孕期和哺乳期处方抗风湿药物提供指导建议,内容包括、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的抗风湿药物(csDMARDs)和免疫制剂、生物制剂(bDMARDs)和靶向制剂(tsDMARDs)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安全性及对父亲用的建议,补充了bDMARDs和tsDMARDs的推荐意见,旨在为医务人员使用该类药物提供依据。
姚蓉董晓静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哺乳期药物
托珠单联合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患儿应用托珠单(TCZ)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诊断为sJIA并使用TCZ治疗的2~18岁患儿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用特征、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转归,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TCZ致ADR的危险因素。单因素组间比较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儿83例,启动TCZ治疗时的年龄为(8.5±3.7)岁,大多数儿童在TCZ治疗前接受过口服糖皮质激素(72例,86.8%)和(或)甲氨蝶呤(60例,72.3%)治疗。TCZ平均治疗时间为(1.2±0.9)年,总暴露时长为92.70个患者年。有55例(66.3%)患儿共发生123次ADR,总ADR发生率为132.69/100患者年,其中42例(50.6%)患儿报告了103例一般ADR,发生率为111.11/100患者年,18例(21.7%)患儿报告了20例严重ADR,发生率为21.57/100患者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DR组每日合并用糖皮质激素剂量高于非A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6±0.50)mg/kg与(0.52±0.41)mg/kg,t=2.27,P=0.026];而2组在性别[(男性23例,女性32例)与(男性9例,女性19例),χ^(2)=0.73,P=0.392]、启动TCZ治疗时年龄[(8.5±3.8)岁与(9.0±3.1)岁,t=-0.65,P=0.516]、TCZ治疗时长[(1.24±1.00)年与(1.05±0.90)年,t=0.87,P=0.385]、每周甲氨蝶呤剂量[(8.0±5.2)mg/m^(2)与(7.6±5.1)mg/m^(2),t=0.39,P=0.696]、药物或食物过敏史(11例)与(5例)(χ^(2)=0.06,P=0.8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是TCZ发生A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3.05(1.11,8.36),P=0.030],当合并用糖皮质激素日均剂量≥0.76 mg/kg泼尼松当量时发生ADR的风险是<0.76 mg/kg时的3.05倍。TCZ常见的一般ADR有感染(38.83/100患者年)和实验室指标异常(37.76/100患者年),后者主要包括ALT升高(18.34/100患者年)、血脂异常(12.94/100�
王蒙蒙樊志丹邱灵芝张永李文静俞海国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一种抗风湿药物敏感性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风湿药物敏感性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抗风湿药物敏感性检测试剂盒,包括无菌孔板、炎症因子冻干粉和药物冻干粉;所述炎症因子冻干粉包括TNF‑α、IL‑1β和IL‑6;所述药物冻干粉包括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陈健林献王庆文
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物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观察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所选42例患者均接受巴瑞替尼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小板、白细胞、类风湿因子、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更高,低密度脂蛋白、DAS28、疼痛评分、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指数及炎症指标比治疗前低,有差异(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共4.76%。结论 巴瑞替尼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可改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疾病活动度、疼痛评分、肿胀及压痛等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有应用推广价值。
刘潇潇
关键词: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比较并分析不同抗风湿药物联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到张家港澳洋医院就诊,于风湿免疫科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100例,以接受甲氨蝶呤(MTX)联合羟氯喹(HCQ)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50),并以接受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IGU)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50)。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的临床效果、血液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和DAS28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和DAS28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RP,ESR和RF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CRP,ESR和RF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IL-6,TNF-α和CCL2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IL-6,TNF-α和CCL20表达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于RA患者,抗风湿药物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发挥了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但保护患者的关节,减少疼痛,增加其活动度,下调了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且IGU联合MTX的治疗方案效果优于MTX联合HCQ。
张彦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羟氯喹艾拉莫德
托法替布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托法替布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难治性RA患者,均给予托法替布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指数(DAS28)等指标,并分析其疾病改善情况,通过评估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等指标分析其药物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RF为(367.91±388.93)IU/ml,CRP为(74.88±116.17)mg/L,ESR为(75.70±23.30)mm/h,DAS28评分为(5.97±0.53)分;治疗4周后RF为(246.04±317.81)IU/ml,CRP为(37.32±75.50)mg/L,ESR为(45.85±20.66)mm/h,DAS28评分为(4.86±0.67)分;治疗12周后RF为(155.68±240.46)IU/ml,CRP为(21.71±48.38)mg/L,ESR为(26.65±20.23)mm/h,DAS28评分为(3.12±1.09)分。治疗4周后,ESR、DAS28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RF、CRP、ESR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及治疗4、12周后,关节肿胀数分别为(11.05±3.30)、(6.60±2.54)、(1.98±1.79)个,关节压痛数分别为(12.18±3.42)、(7.38±3.00)、(2.33±1.82)个;治疗4、12周后,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头痛,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发生异常,未发生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托法替布联合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治疗难治性RA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冬云刘睿马锐郭静崔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挖掘与RA滑膜中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甲氨蝶呤、托珠单和利妥昔单等DMARDs对RA滑膜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影响。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获取RA表达谱芯片GSE7307、GSE12021、GSE55457、GSE55235、GSE77298、GSE89408,包括113份RA滑膜组织标本和70份健康对照(HC)滑膜组织标本。同时获得51例RA治疗前后滑膜表达谱芯片GSE45867、GSE24742、GSE97165。纳入甲氨蝶呤治疗样本8例、托珠单治疗样本12例、利妥昔单治疗样本12例和三联DMARDs联合治疗样本19例。采用R软件筛选DEGs,制作治疗前后及RA和健康对照(HC)DEGs的Venn图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STRING在线分析工具及Cytoscape软件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结果与HC相比,RA的滑膜组织中有797个上调DEGs,434个下调DEGs,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反应的正向调节等。利用Cytoscape和cytoHubba,在STRING数据库模型的基础上获得的5组差异基因,degree算法筛选出了10个hub基因,分别是LCK、SYK、PTPRC、HLA-DRA、LYN、NCAPG、TOP2A、JUN、CXCR4、CCNB1。甲氨蝶呤治疗显著上调20个DEGs,下调30个DEGs;利妥昔单治疗上调100个DEGs,下调55个DEGs;托珠单治疗上调91个DEGs,下调317个DEGs。这些差异改变的DEGs分别富集在调节细胞黏附、白细胞-细胞黏附、白细胞转移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上。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治疗,共有306个高表达的DEGs下调,36个低表达的DEGs上调。结论LC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等为RA发生发展以及DMARDs治疗的分子机制和关键枢纽基因,与RA对DMARDs治疗响应密切相关。
程灵婧张升校于琦郑超越冯爽孔腾孙翔飞贺培凤卢学春
关键词:滑膜抗风湿药基因表达
一种检测血液中3种抗风湿药物的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剂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检测血液中3种抗风湿药物的试剂盒,解决了现有的试剂盒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种规格的试剂管的输送,使得试剂盒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其包括收纳箱体,所述收纳箱体内安装有...
徐晓飞李振

相关作者

邓文龙
作品数:180被引量:1,972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研究主题:解热 中药 昆明山海棠 抗炎 淫羊藿
王振刚
作品数:104被引量:356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复发性多软骨炎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疾病 风湿病 受累
徐建华
作品数:374被引量:1,686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质疏松 类风湿
侯蕾
作品数:21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膝关节 透明质酸 单束重建 肌肉骨骼手法 胫骨
栗占国
作品数:777被引量:3,542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干燥综合征 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