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0篇“ 折叠术“的相关文章
折叠
折叠》由十二部中短篇小说构成。这些作品都以碧河镇作为故事起点,许多人物互相联系,重复出现,连成一个整体又各自独立。这些作品从不同维度展现一个人对于内心欲望的克制和对理想的追寻。陈崇正借助亦真亦幻的叙述手法,从虚拟现实...
陈崇正
关键词:小说集短篇小说
改良眼轮匝肌折叠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美学效果及预后观察
2025年
目的:研究改良眼轮匝肌折叠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美学及预后效果。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予以前瞻性分析,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48眼),使用改良眼轮匝肌折叠矫正;常规组40例(50眼),使用常规眼轮匝肌切除矫正。比较两组患者后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眼部症状(畏光、刺痛感、异物感)、美学效果(眼部睑裂宽度、睑裂倾斜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手满意度。结果:后1个月,改良组临床有效率(95.83%)高于常规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后6个月,两组畏光、刺痛感及异物感的分值水平均较前下降,且改良组的上述分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睑裂宽度较前下降、睑裂倾斜度较前增加,且改良组睑裂宽度小于常规组、睑裂倾斜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6个月,改良组、常规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对手的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眼轮匝肌切除,使用改良眼轮匝肌折叠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可获得更佳的疗效,眼部症状改善效果及美学效果均更佳,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李密戴追杨文彦李光辉陆泳
关键词:下睑内翻美学效果
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江阴市人民医院61例行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A组),服用PPI后症状部分缓解30例(B组),服用PPI后症状未缓解加用双倍剂量规律治疗8周以上症状仍未缓解17例(C组)。比较三组手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61例患者手时间(117.46±28.50)min,中失血量23.00(8.00,34.00)ml,后住院时间3.00(2.00,5.00)d。三组手时间、中失血量、后住院时间、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放置补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后均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和消化道穿孔等短期严重并发症。三组满意度评分、后总体症状主观缓解、反流症状、PPI使用情况、吞咽困难、腹胀、腹泻或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上腹痛、复发和再手情况。结论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对于rGERD疗效确切,抗反流效果明显,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复发和再手病例。
王镇张永强邵国益胡根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手术质子泵抑制剂
机器人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短期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HHR)联合Nissen胃底折叠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和腹壁外科155例行HHR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方案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及腹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59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期相关临床指标、后住院时间、手前后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无中转开腹或改变式,无手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前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前检验指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手时间相当[2(1.00)h比2(0.9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P=0.532)。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中出血量少[(25.32±2.59)ml比(39.74±4.92)ml,t=23.84,P<0.001]、后住院时间短[4(2.75)d比5(3.00)d,Z=-3.1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30 d内再入院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P=0.172)。结论机器人辅助较腹腔镜HHR联合Nissen胃底折叠,中出血量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期效果良好。
李义亮苏拉依曼·牙库甫麦麦提艾力·麦麦提明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胃底折叠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联合括约肌折叠治疗轻度直肠脱垂的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环切加内窥镜治疗轻微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轻微性直肠脱垂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行基本疗法,观察组行肛管环切后肛门内翻。对两组直肠脱垂患者总有效率、排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手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直肠脱垂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0%,大幅优于对照组直肠脱垂患者的76.0%(P<0.05)。观察组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出血量较小(P<0.05);观察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观察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轻微性肛管脱垂患者行肛门内窥镜切除,效果令人满意,除了能够让患者在后更加快速地得到康复,促使直肠脱垂病情得以更好地康复,同时也更能减少手引起的肛门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周边肿胀、尿道损伤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比较高的手类型,值得在直肠脱垂患者治疗中大力推广。
林良远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疗效
改良Nissen胃底折叠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变化及体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改良Nissen胃底折叠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变化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治疗。对患者前、后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与后并发症症状表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与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治疗后的反酸、烧心、咳嗽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后6个月的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与反流总次数较前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且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食管下括约肌腹段长度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后6个月的体质量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同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Nissen胃底折叠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显著提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长度与压力,从而实现有效的抗反流作用,并有利于患者减轻体量。
王贺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食管下括约肌
腹腔镜胃底折叠联合胃悬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下垂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联合胃悬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联合胃悬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下垂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手疗效。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胃底折叠(Toupet或Dor胃底折叠)联合胃悬吊。与前相比,后3年的反酸、烧心、腹胀、嗳气及咳嗽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53、-4.226、-3.529、-3.314、-3.192,均P<0.001)。与前相比,后3年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97、-3.524、-2.771、-3.176、-3.731、-3.631、-3.626、-3.630,均P<0.001)。后3年复查消化道X线造影均未显示胃食管反流和胃下垂。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联合胃悬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下垂安全、有效。
李治仝张瑞符洋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胃下垂
不同类型补片联合Nissen胃底折叠修补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复发潜在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补片联合Nissen胃底折叠修补食管裂孔疝(HH)的疗效及其潜在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的120例HH患者,根据中应用补片类型分为试验组(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源生物补片)及对照组(聚丙烯补片),回顾性分析2组HH患者后疗效,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潜在的复发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 Q)评分[(7.6±1.8)分、(7.8±1.2)分]均较前降低[(11.2±3.0)分、(1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1、7.479;P<0.001、<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H后复发与患者年龄(OR=3.211,95%CI=1.831~5.191,P=0.012)、后反酸(OR=3.385,95%CI 1.525~6.213;P=0.013)、后吞咽困难(OR=3.512,95%CI=1.902~5.914;P=0.022)、裂孔缺损直径(OR=5.810,95%CI=3.2261~9.993;P=0.020)、后住院时间(OR=2.426,95%CI=1.421~4.270;P=0.027)、后食管压力(OR=0.372,95%CI=0.105~0.823;P=0.019)及后DeMeester评分(OR=1.916,95%CI=1.022~4.885;P=0.013)具有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后反酸(OR=3.518,95%CI=1.050~5.423;P=0.013)、后吞咽困难(OR=3.307,95%CI=1.384~7.065;P=0.011)、裂孔缺损直径大(OR=3.673,95%CI=1.821~10.368;P=0.016)、后住院时间长(OR=7.025,95%CI=4.313~16.335;P=0.017)、后食管压力高(OR=14.013,95%CI=7.735~21.926;P=0.007)、后DeMeester评分高(OR=15.342,95%CI=3.024~24.012;P=0.004)均是H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论应用生物或合成补片联合Nissen胃底折叠修补均能安全、有效修补HH,且改善患者预后。裂孔缺损直径大、后出现反酸及吞咽困难、后住院时间长、后食管压力高、后DeMeester评分高均提示HH复发高风险,临床治疗?选择补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周艳李盈周小兵程发辉何恒正
关键词:生物补片NISSEN胃底折叠术疗效复发危险因素
腹腔镜胃底折叠和食管裂孔疝修补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患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和食管裂孔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胃底折叠和食管裂孔疝修补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胃底折叠不同分为Nissen组(43例)与Toupet组(37例),对比疗效.结果Toupet组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Nissen组(P<0.05);两组前、后Visick评分等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oupet组后1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Nissen组(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患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治疗,安全性高,需依据患者病情针对性选择.
杨文斌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腹腔镜胃底折叠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联合括约肌折叠治疗轻度直肠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联合括约肌折叠治疗轻度直肠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150例轻度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及柱状缝合治疗,观察组采用PPH联合括约肌折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肛门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为(19.31±2.73)h,排便恢复时间为(28.03±3.42)h,创面愈合时间为(7.37±1.76)d,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85±1.4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括约肌折叠可有效促进肛门功能恢复,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张海鹏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疗效安全性

相关作者

秦鸣放
作品数:223被引量:1,249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内镜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治疗 微创治疗
赵宏志
作品数:113被引量:773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内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胆道镜
王跃东
作品数:188被引量:581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切除术 肥胖症 腹腔镜术
吴晔明
作品数:283被引量:84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腹腔镜 胸腔镜 手术
严志龙
作品数:104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 食管裂孔疝 治疗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