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篇“ 抽气治疗“的相关文章
- 自行抽气治疗胸腔漏气综合征1例
- 2023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移植相关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其中包括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 GVHD)、迟发性非感染性肺并发症(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LONIPC)等。
- 韩慧侨邢斌王叶张晓岩
- 关键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血液系统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感染性
- 高浓度吸氧及胸穿抽气治疗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结合胸穿抽气治疗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的疗效。方法 129例大学生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按先后时间段分为三组,每组给予不同高浓度氧流量间断吸氧,并对肺压缩>30%者入院后立即予胸穿抽气治疗,胸片证实肺压缩<30%后,按相对应时间段分别进入上述三组,比较其疗效。A组:40例,吸氧流量5~6L/min,每次2小时,每天3次;B组:44例,吸氧流量7~8L/min,每次1小时,每天2次;C组:45例,吸氧流量8~10L/min,每次30分钟,每天2次。结果三组高浓度间断吸氧方法联合胸穿抽气治疗前后肺压缩程度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B、C两组在肺压缩程度、肺复张天数和住院天数上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脉搏(P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患者的呼吸频率(R次/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比较(根据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面罩间断吸入7~10L/min的氧流量配合胸穿抽气治疗可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对特发性稳定型小量气胸患者,予以心电监护,有利监测病情,指导治疗;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病情宣教、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加快气胸的愈合。
- 陈央梁宗安陈军
- 关键词:胸穿抽气疗效
- 活检相反体位抽气治疗CT引导肺穿刺活检后迟发性气胸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采用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治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后迟发性气胸的意义。方法收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并发迟发性气胸的患者70例,分析采用原活检穿刺点抽气(A组,30例)与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B组,40例)对治疗该型气胸的效果差异。结果 A组8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B组16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A、B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5.00%(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可增加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后迟发性气胸的治疗有效率,从而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使用率。
- 曾利川杜勇杨汉丰徐晓雪廖华强张玉东王渠刘雪梅黄睿谢明国
- 关键词:气胸放射学介入性
- 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治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所致气胸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与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对治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气胸的意义。方法收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并接受抽气治疗的102例患者,观察比较单纯抽气与单纯抽气+与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对治疗肺穿刺术后并发气胸的效果。结果 102例接受单纯抽气治疗的患者中,72例(72/102,70.59%)患者单纯抽吸治疗有效,其中18例完全缓解,54例部分缓解;30例(30/102,29.41%)单纯抽气无效,采用与活检相反体后穿刺抽气,其中8例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2例患者抽气治疗失败而转采用胸腔置管术;改进抽气治疗方法后,抽气治疗气胸总有效率由70.59%(72/102)上升至98.04%(100/102)。结论采用单纯抽气+与活检相反体位穿刺抽气可以有效治疗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的气胸,从而减少使用胸腔置管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气胸微创处理方法。
- 曾利川杜勇杨汉丰徐晓雪谢明国张玉东李莉王渠胡琳廖华强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气胸
- 延迟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47例
- 2013年
- 目的观察延迟抽气与早期抽气对自发性气胸疗效的影响,同时寻找该方法与患者气胸量之间的联系。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呼吸科就诊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延迟抽气组(实验组47例)与早期抽气组(对照组32例),分别在入院后72 h及2 h抽气治疗,同时实验组内根据气胸量分为>50%及≤50%两组,观察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疗效。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感染这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抽气次数方面多于对照组。在实验组组内,肺脏压缩体积>50%及≤50%患者之间,仅在抽气次数方面存在差异,其他两项均未见明显不同。结论延迟排气治疗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感染几率。该方法与气胸量这一质变未发现相关联系。
- 王利刚张建忠袁燕芳尤寅骏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 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与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与胸穿抽气治疗闭合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我科收治的闭合性气胸患者80例,分为胸穿抽气治疗(对照组)及应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1-3d及治疗后6-7d两组的治愈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4-5d的治愈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治疗闭合性气胸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芦莎
- 关键词:闭合性气胸深静脉留置针闭式引流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以来本科室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持续排气治疗加定时抽气,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持续排气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纽7d的治愈率分别为:90%和66.7%;观察组与对照组7d的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4.3±1.1)d和(5.1±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加定时抽气优于单独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秦阳马淑婵杨永芬李书彦李梦杰张海燕秦丽洁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自发性气胸
- 内科保守治疗与延迟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126例疗效分析
- 2011年
-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原有某种病变或缺陷而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胸膜腔积气.根据有无原发病可以分为原发性气胸(又称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是指肺部常规X线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
- 彭中学王秀芳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疗效分析抽气治疗原发性气胸常规X线检查继发性气胸
- 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设计,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呼吸科及急诊科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是否伴有基础肺疾病分入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两个亚层,再将每个亚层的患者随机分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治疗组和常规胸穿针胸穿抽气对照组,对两组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率、穿刺准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穿刺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 范杜陈平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穿刺静脉输液针
- 中心静脉导管间歇抽气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间歇抽气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间歇抽气治疗,对照组25例行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25/27);对照组有效率96%(24/25);2组疗效及半年复发率相近。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间歇抽气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有效并且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 衣敏张义宏
- 关键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作者
- 张玉东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0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颅内 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X线计算机
- 廖华强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9被引量:224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介入放射学 颅内 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 杨汉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44被引量:9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ETA分析 CT引导 X线计算机
- 徐晓雪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13被引量:44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引导 META分析 CT 活组织检查
- 王渠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7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超声 心内结构 小梁 左心室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