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9篇“ 持续性枕横位“的相关文章
- 花生球助产干预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产程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花生球助产干预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对象是60例本院收治的初产妇,选择时间是2022年1月-2023年12月,均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随机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组30例,对比组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采用分娩凳,研究组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采取侧卧位夹花生球助产,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产后出血量、活跃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初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比较P<0.05;研究组痛程度评分、产后出血量、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比较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0%(10/30),比较P<0.05。结论 选择花生球有利于纠正初产妇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缩短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疼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
- 王肖
-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分娩分娩疼痛
- 自由体位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枕横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管理方式分娩,观察组根据产妇产程实际情况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产程时间以及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情况,并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两组产程舒适度。结果: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71.0%高于对照组的53.0%,中转剖宫产率7.0%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10.05±0.92) h、第二产程时间为(0.79±0.26) h以及总产程时间为(10.87±1.04) h,分别短于对照组的(11.56±1.34) h、(1.31±0.49) h以及(12.94±1.2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舒适度评分为(77.68±9.25)分,高于对照组的(62.49±7.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损伤、会阴侧切的发生率分别为1.0%、42.0%及13.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0%、57.0%及29.0%,且娩出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
- 梁润容吴小麦梁小源冯银艳
- 关键词:自由体位分娩持续性枕横位新生儿窒息
- 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2年
- 探讨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分娩的78例持续性枕横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39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单纯手转胎头术干预产程,观察组产妇实行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干预产程。对比观察两组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用时、复位成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持续性枕横位难产过程中,手转胎头术配合体位改变的方法在干预产程用及复位成功率上更具有优势,是纠正持续性枕横位与降低头位难产率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卡迪丽亚·艾则孜
- 关键词:手转胎头术体位改变
- 不同体位管理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管理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01~2020-09选取了在我院分娩的90例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宫口全开后,对照组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VAS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分娩方式、胎心异常率、胎头转正率及不良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VAS评分、产后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胎头转正率均高于对照组,胎心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的效果显著,可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妇舒适度,母婴安全。
- 朱娉怡梁晓燕陈敬鹰甄丹彤
- 关键词:自由体位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
- 分析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的效果
- 2021年
- 分析积极的体位护理对连续不断的枕骨外侧和枕骨分娩的矫正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活动枕和枕后位的140名孕妇分为70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妇女有望以传统方式和常规护理分娩;根据实验组的日常护理,分娩者位于枕骨的后面,枕骨区域的左侧和枕骨区域的左后方。系统将指导您将膝盖放在胸部的另一侧。右膝胸部位置,枕骨区右侧和枕骨区右后位置。分娩者躺在她的左膝盖和胸部。比较两组的胎儿位置校正,分娩状态和阴道分娩时间。结果:实验组胎位纠正和正常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次,第二次和总劳动时间实验中的实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特殊姿势护理可有效地纠正孕妇的外侧和枕后枕位置,降低剖宫产率,缩短阴道分娩时间并提高分娩质量。
- 倪巧云
- 关键词:活跃期分娩枕横位枕后位
- 徒手胎头旋转术联合Kielland产钳术在持续性枕横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徒手胎头旋转术联合Kielland产钳术在持续性枕横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莆田市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持续性枕横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头纠正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徒手胎头旋转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Kielland产钳术,比较两组助产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并统计两组产妇软产道损伤情况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助产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围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性枕横位难产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徒手胎头旋转术联合Kielland产钳术可有效缩短助产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并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身体状况。
- 卓秋莺
-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难产徒手胎头旋转术
- 指导性多体位改变配合自由体位分娩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多体位改变配合自由体位分娩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卧位待产、截石体位分娩,研究组给予指导性多体位改变待产,分娩时予自由体位分娩。观察研究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结果研究组分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难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分娩方式相比,指导性多体位改变配合自由体位分娩更为人性化,安全性较强,有效降低难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 吴晓文闫华
- 关键词:多体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 Kielland产钳“改良牵引法”在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Kielland产钳"改良牵引法"在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经Kielland产钳助产的产妇3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观察组产妇150例采用"改良牵引法"助产,对照组产妇150例采用"王历牵引法"助产。对两组产妇的母婴安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牵引均一次成功,对照组产妇有2例第一次牵引失败,重新放置产钳后成功。母亲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产妇发生阴道壁裂伤、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产后出血例数分别为:20例,3例,2例,10例,对照组分别为:36例,4例,6例,20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例数对比:观察组发生轻度窒息2例,面部皮肤损伤6例,对照组发生轻度窒息3例、面部皮肤损伤15例。两组产妇的宫颈裂伤及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评价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elland产钳"改良牵引法"应用于持续性枕横位低位产钳助产术中,减少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母婴安全。
- 贾琳
- 关键词:KIELLAND产钳持续性枕横位
- 自由体位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对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我院持续性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传统分娩模式的产妇为对照组,另外50例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初产妇各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初产妇使用自由体位分娩模式有助于减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梁润容吴小麦
- 关键词:持续性枕横位新生儿影响
- 分析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的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研究分析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我院妇产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中选择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常规待产护理,设为对照组,另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特殊体位护理内容,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顺产率以及胎位矫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而言,其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方法可有效矫正胎位,利于顺产,同时还能缩短分娩时间,减轻产妇痛苦,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
- 夏淑君
- 关键词:活跃期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相关作者
- 王桂梅

- 作品数:7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持续性枕横位 产程特点 围产儿预后 枕后位 中医药疗法
- 李玉珍

- 作品数:34被引量:233H指数:7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持续性枕横位 分娩方式 枕后位 初产妇 腹泻
- 刘薇

- 作品数:27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HERCEPTIN HER-2/NEU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联合顺铂 卵巢肿瘤
- 张琼

- 作品数:6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持续性枕后位 持续性枕横位 米索前列醇
- 袁堂荣

- 作品数:8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阴道分娩 持续性枕横位 剖宫产 体位 枕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