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5篇“ 持续性疼痛“的相关文章
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于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于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GBTM根据术后1~7d的疼痛强度进行组间轨迹建模分析,确定术后早期疼痛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疼痛轨迹与术后持续性疼痛的相关。采用ROC曲线评价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模型(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适用于分析术后早期疼痛轨迹。术后6个月持续性疼痛发生率为50.80%,其中有42.24%出现轻度疼痛,有8.55%出现重度疼痛。常见疼痛部位依次为胸部(39.57%)、腋窝(27.81%)、手臂(13.91%)和后背(7.49%)。术后早期疼痛中的重度疼痛轨迹与术后6个月持续性疼痛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重度疼痛轨迹预测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AUC为0.865。结论 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临床中可根据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患者进行分类,并采取针对干预措施。
徐霜霜范志君于淼何侃陆军任炳旭杨小虎
关键词:术后急性疼痛乳腺癌手术门诊手术
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短时和持续性疼痛: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2024年
当前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的镇痛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可能与疼痛神经网络的复杂及当前tDCS调控靶点单一有关。为提高tDCS缓解疼痛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双盲、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采用双靶点tDCS技术,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和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进行同步刺激,通过调节DLPFC和M1所属不同的疼痛传导通路,探究双靶点tDCS的镇痛效果及优势。结果表明,与假刺激对照组相比,双靶点tDCS组对中等强度短时热痛、辣椒素诱发的持续性疼痛以及压痛阈限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且调控效应优于单靶点tDCS组。同时,双靶点tDCS的镇痛效应与被试的疼痛恐惧特质显著相关,即被试疼痛恐惧量表评分越高,镇痛效果越好。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双靶点tDCS对短时热痛和持续性疼痛的稳定镇痛效果,支持了疼痛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理论,也为双靶点tDCS在疼痛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邱义常香玉涂毅恒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肾癌术后患者持续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预防腹腔镜肾癌术后患者的持续性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5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我院拟行腹腔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E组,n = 60)和对照组(C组,n = 60)。E组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手术侧T10平面竖脊肌平面阻滞,给予0.33%罗哌卡因30 ml;C组行单纯全麻。两组全麻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6 h (T1)、12 h (T2)、24 h (T3)、48 h (T4)、1周(T5)、一个月(T6)、3个月(T7)的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手术切口神经病理疼痛发生率、整体疼痛评估量表(GPS)评分。结果:E组术后T1、T2、T3、T4、T5、T6、T7的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 < 0.05),E组和C组手术切口神经病理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组的1个月、3个月的GPS评分较C组低(P < 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减少患者手术后急疼痛,并能减少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
孙子奇马加海
关键词:肾癌神经病理性疼痛
手术并发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探讨手术并发症对乳腺癌(BC)患者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发病的影响。BC患者术后3个月时通过电话、门诊进行随访调查,确定其PPSP发病状况及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病状况。从病历资料中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及其主要类别对患者术后PPSP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1)594例患者PPSP发生率18.18%(108例),并发症发病率21.89%(130例)。(2)女、肥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急中重度疼痛、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术后放疗、术后化疗及高龄是BC手术患者PPSP发病的显著影响因素。(3)130例并发症患者中,切口感染11例,术后出血17例,皮下积液52例,皮瓣坏死47例,患侧上肢水肿43例,其他13例。(4)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患者发生PPSP的OR分别为2.292、1.516、1.342、1.573、1.491。结果表明,术后并发症会增加BC患者PPSP发病率,每种主要并发症都会增加患者PPSP的发病风险。
刘晓红谢秋菊
关键词:乳腺癌并发症持续性疼痛
持续性疼痛对奖赏加工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楚文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射频治疗
2023年
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 全球患病率高达3.8%, 其中白人女发病率更高, 亚洲人和黑人发病率相对较低。膝骨关节炎影响约三千万人的工作和生活, 其中约有半数患者具有严重或终末期的关节病变。然而, 各种治疗模式包括注射治疗等非手术治疗, 只能短暂缓解疼痛, 极少甚至不能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阐述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射频治疗的发展历程、最新研究以及临床数据, 并对射频治疗中冷射频的优势做了详细介绍。
易晓彬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关节成形术射频治疗疼痛膝关节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慢病与心理困扰关系的路径分析:持续性疼痛和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
研究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老年人面临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医疗系统的医疗负担愈发沉重。老年综合征的出现意味着多种躯体及心理症状的同时出现,其间存在的复杂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厘清。心理困扰...
杨士鋆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心理困扰持续性疼痛睡眠质量
快速康复模式下子宫良疾病FUAS术后持续性疼痛异质轨迹研究
目的: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Surgery,FUAS)治疗子宫良疾病术后常伴随疼痛不适,虽然快速康复模式对术后疼痛较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有所改善,但持续性疼痛仍然影响患...
桑国玮
关键词:ERAS
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对术后持续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IRF8 SiRNA)对PPsP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120只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n=12),模型组(SM,n=48),溶媒组(SD,n=12)和IRF8沉默组(SS,n=48),其中,SM组于大鼠后足中部隐静脉内侧按皮肤/肌肉切开牵拉(SMIR)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模型,SH组仅切开不牵拉;SD组与SS组建模前一周先于L4/5椎间隙行鞘内置管术,SS组于建模后第5、6日连续鞘内给予IRF8 SiRNA溶液20μl(溶于DEPC水中,150 pmol),SD组给予等量DEPC水。测量并记录建模前(D0),建模后第1(D1)、3(D3)、7(D7)、12(D12)、22(D22)、33(D33)日等时点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T);建模后第12日各取6只,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情况,并取SH组和SM组各3只,取术野隐神经行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再取SM组和SS组于上述各时点各6只,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与D0相比,SM组在D1~D22PWT降低(P<0.05或P<0.01),并在D33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SH组相比,SM组PWT在D1~D22均降低(P<0.05或P<0.01);与SD组相比,SS组PWT在D7~D22增高(P<0.05或P<0.01);与SH组相比,SS组D7~D22降低(P<0.05或P<0.01);隐神经髓鞘平均厚度:SH组为(377.03±69.60) nm, SM组为(369.50±73.26) nm,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SM组Iba-1明显上调(P<0.01);与SD组相比,SS组Iba-1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SH组相比,SS组Iba-1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M组与SD组之间,Iba-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相比,SM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在D3~D22均显著增加(P<0.01),而SS组小胶质细胞活化于D3达到高峰(P<0.01);鞘内给药后,SS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明显下降,与SM组相比,在D7~D12显著下降(P<0.01)。结论:SMIR诱导的PPsP大鼠显著且持续的机械痛觉过敏为非明显的外周神经损伤所致,可能是基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
徐昌顺林春蔡振宇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脊髓痛觉过敏
不同首剂量氯胺酮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不同首剂量氯胺酮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的影响。方法 将18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1例。A组切皮前给予0.25 mg/kg氯胺酮,然后持续输注0.004 mg·kg^(-1)·min^(-1)氯胺酮;B组切皮前给予0.5 mg/kg氯胺酮,持续输注0.004 mg·kg^(-1)·min^(-1)氯胺酮;C组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24 h疼痛发生情况及吗啡使用量,术后3个月时疼痛发生率和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麻黄碱或阿托品应用、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77、0.57、0.92、0.91、0.52,χ^(2)=0.35,P均>0.05),三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P<0.05)。三组患者在1 h、6 h、24 h时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咳嗽或活动时数字评价量表疼痛评分(NRS)、吗啡用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47、0.91、0.88、0.47、0.62、0.63、0.88、1.05、1.22,P均>0.05)。A组和B组在3个月时疼痛发生率低于C组(χ^(2)分别=8.66、10.84,P均<0.05);三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68、1.29、0.10,P均>0.05)。结论 0.25 mg/kg首剂量并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可减少PPSP发生,疗效与0.5 mg/kg首剂量氯胺酮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的首选方案。
周方建李强强金宇
关键词:镇痛乳腺肿瘤慢性疼痛氯胺酮

相关作者

张金坤
作品数:117被引量:322H指数:9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磁共振成像 疗效分析 收容 肩锁关节脱位
张鹏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 残角子宫 宫内早孕 面色苍白
郭学刚
作品数:180被引量:957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ERCP 内镜 胆胰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罗丹
作品数:6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胰腺炎 疼痛 持续性疼痛 肠运动功能 肠神经系统
唐光才
作品数:244被引量:837H指数:1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64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