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4篇“ 挂膜启动“的相关文章
- 人工海水条件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快速挂膜启动试验
- 2024年
- 海水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时间通常较长。为实现人工海水条件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滤片的快速挂膜,通过搅拌滤片,采用低成本的海水配方、专用营养液以及选择多样化的菌种等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试验,并建立了以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滤片颜色和孔隙生成物为指标的评估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化学营养组的56 d,发酵营养组经过46 d即完成了挂膜。挂膜过程中氨氮质量浓度最高为20.36~25.12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最高为45.28~53.20 mg/L。
- 杨吉平郭黎明王志王朋
- 关键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挂膜
- 有机物对泥膜复合PNA-MBBR挂膜启动的影响
- 2024年
- 以活性污泥为种泥,投加空白悬浮载体,采用间歇曝气和低溶解氧的运行策略,探究进水有机物(R1的COD=500 mg/L,COD/N=1.25;R2用作对照,COD/N=0)对一体式泥膜复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PNA-MBBR)启动性能的影响。138 d的运行结果表明,R1的脱氮性能明显高于R2。R1的氮去除负荷(NRR)为0.23 kg/(m^(3)·d),厌氧氨氧化的脱氮贡献率高达92.70%,而R2的NRR仅为0.06 kg/(m^(3)·d)。在整个运行期间R1平均出水NO_(2)^(-)-N浓度为87.42 mg/L,明显低于R2的154.87 mg/L,且R1填料中生物膜厚度为(351.76±67.93)μm,远高于R2的(148.96±44.48)μm。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有机物的存在改变了R1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絮体污泥和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均低于R2。Nitrosomonas在R1中的相对丰度远低于R2,NOB只在R1和R2第一阶段样品中被检出。Thauera在R1中的相对丰度高于R2,但R2中的反硝化菌属多样性高于R1。可见,低COD/N进水条件可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有效耦合,有利于PNA-MBBR系统的快速启动和总氮去除。
- 潘凯玲魏钰轩邱晨郑志强韩家乐杜凯刘振唐明跃毕学军
- 关键词:有机碳源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 竹炭/陶粒及组合填料BAF处理高氨氮沼液的挂膜启动效应
- 2024年
- 为研究竹炭/陶粒及组合填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高氨氮沼液的启动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 h,水温23.2~26.5℃,气水比5:1(DO 3~4 mg/L),进水NH_(4)^(+)-N浓度为33.1~222.3 mg/L,COD 42.5~242.3 mg/L的运行条件下,对比考察了竹炭BAF(Z-BAF)、陶粒BAF(T-BAF)和组合填料BAF(ZT-BAF)的生化特性、沿程变化和挂膜启动效应。结果表明,Z-BAF、T-BAF及ZT-BAF分别在26、18和13 d完成挂膜启动。挂膜期间,平均出水NH_(4)^(+)-N浓度分别为24.4、15.9及8.5 mg/L;平均出水COD分别为78.6、73.02和47.2 mg/L。通过检测不同运行天数BAF的沿程生化特性变化,发现挂膜24 d时,去除COD的异养菌主要集中在反应器下部,负责转化NH_(4)^(+)-N的自养菌主要集中在反应器中下部;在第24~40天,自养菌在与异养菌的竞争中逐步取得优势,逐步向反应器下部生长繁殖。电镜扫描分析确认了各反应器中的填料上附着生长良好的生物膜,且观察到相较于陶粒填料,竹炭填料表面具有更好生物膜生长特性。综上,ZT-BAF挂膜时间最短且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最高,在高氨氮沼液负荷下,竹炭和陶粒作为组合填料更有利于提升BAF的挂膜启动性能。
- 钟鸣扬王杰卞秀琪杨友明尤永军李发永
- 关键词:竹炭陶粒挂膜
- O+A/O-MBBR一体化装置挂膜启动研究
- 2023年
- 在水温为15℃,初曝区、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分别为1.5 mg/L、4 mg/L,悬浮填料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挂膜启动O+A/O-MBBR一体化装置,研究其挂膜启动过程。结果表明,运行至35 d,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06%、87.87%,生物膜量稳定在20 mg VSS/g填料左右,成功实现了O+A/O-MBBR一体化装置的微生物驯化培养。
- 刘丹婵李超黄佳谭万春
- 关键词:MBBR挂膜启动
- 一种快速实现生物转盘挂膜启动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实现生物转盘挂膜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向生物转盘所在的池体内灌注待处理污水,污水的COD不大于500mg/L,同时投加芽孢杆菌菌种和/或含有芽孢杆菌的活性污泥,启动生物转盘转动;S200:...
- 柴伟贺王宝臣刘振刚李永生
- 不同挂膜启动方式对复合硫填料自养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为确定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合适的启动方式,对比了变滤速接种挂膜、变滤速自然挂膜和固定滤速自然挂膜三种不同的挂膜方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挂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没有显著优势,变滤速自然挂膜法的脱氮效果最好,其最大脱氮负荷为0.81 kg/(m^(3)·d)。通过分析pH、DO和SO_(4)^(2-)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挂膜过程会使出水pH降低,进水DO过高会抑制脱氮过程,一些好氧菌可能会利用溶解氧将硫单质氧化为SO_(4)^(2-),使SO_(4)^(2-)平均增加量高于理论值。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属水平上反应器中进行硫自养反硝化的优势菌群有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6.38%和3.86%,与二沉池回流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比存在明显的驯化过程。
- 王鸿博郑晓英王慰李魁晓
- 关键词:二级出水硫自养反硝化挂膜方式脱氮效果种群结构
- DNFB-MBR工艺挂膜启动及脱氮除碳性能
- 2022年
- 构建反硝化固定式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DNFB-MBR)工艺处理硝酸盐废水,通过快速排泥和提高底物浓度的方式,强化培养载体生物膜,成功实现工艺的挂膜启动。整个运行过程中,NO_(3)^(-)-N与COD的去除率维持在95%、80%以上,TN去除负荷(NRR)和COD去除负荷(CRR)分别达到0.200、0.785 kg/(m^(3)·d);载体生物膜逐渐变厚,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褐色,最大附着生物量达到1.545 gSS/g;NO_(3)^(-)-N与COD最大比降解速率分别为81.8、188.4 mg/(gMLSS·d),表明生物膜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碳性能;载体附着生物量与生物膜EPS中的PS、PN含量密切相关,两者分别由6.48、15.44 mg/g增至10.76、21.19 mg/g,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色氨酸、芳香族蛋白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在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王朝朝殷春雨马骏武新娟朱书浩李思敏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挂膜启动生物反硝化
- 一种快速实现生物转盘挂膜启动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实现生物转盘挂膜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向生物转盘所在的池体内灌注待处理污水,污水的COD不大于500mg/L,同时投加芽孢杆菌菌种和/或含有芽孢杆菌的活性污泥,启动生物转盘转动;S200:...
- 柴伟贺王宝臣刘振刚李永生
- 文献传递
- 反硝化脱氮生物滤池中试装置的挂膜启动被引量:1
- 2021年
- 针对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总氮(TN)达标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反硝化脱氮生物滤池(DNBF)中试装置的提标改造工艺。本次实验采用了连续流递增负荷的自然挂膜方法,通过设定三个速度梯度(3 m/h、5 m/h、7 m/h)来实现挂膜启动。探究挂膜期间低滤层的中试装置对二级生化出水COD、TN、NO3--N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28℃且滤料层设为2.5m的条件下进行挂膜,中试装置的出水中COD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20 mg/L、4.08 mg/L。其中COD和TN的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NO3--N的去除率达到80%。本实验为五河县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准IV类水"的提标改造工程提供了参考。
- 张德伟郑俊田程洛闻李亚楠
- 关键词:深度脱氮挂膜启动
- 生物滴滤除臭装置的快速挂膜启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滴滤除臭装置的快速挂膜启动方法,采用硫杆菌冻干菌粉对填料表面的大量附着、配合营养盐溶液使微生物迅速增殖积累、快速挂膜的方式缩短启动时间。所述快速挂膜启动方法具体包括:将营养盐溶液和流感菌冻干菌粉添加到...
- 陈波黄健翔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李军

- 作品数:377被引量:2,429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污水处理 厌氧氨氧化 好氧颗粒污泥 短程硝化 脱氮
- 林舒佳

- 作品数:1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耦合生物反应器 挂膜启动 挂膜 流离 改性硅藻土
- 傅金祥

- 作品数:592被引量:2,329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污泥 饮用水 厌氧氨氧化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 张攀

- 作品数:12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光合细菌 生物膜 生物膜反应器 产氢 挂膜启动
- 王永忠

- 作品数:152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光合细菌 产氢 产氢特性 生物膜 光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