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9篇“ 指损伤“的相关文章
6针经皮缝合微创法治疗闭合性腱性锤状损伤的疗效
2024年
闭合性腱性锤状损伤伸肌腱1区遭受外力,造成闭合性撕裂,从而导致手远侧间关节(DIPJ)失去主动伸直能力,呈屈曲状畸形。同时,由于DIPJ丧失主动伸直功能,后期会造成近间关节代偿性过伸,并发鹅颈畸形。常用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会因外固定松动、伸肌腱断端回缩等原因常导致治疗失败,而切开手术治疗存在各种切口及术式相关并发症,手背侧均可能遗留各种形状瘢痕,严重影响手美观及功能。经皮缝合微创治疗是一种近年提出的新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绞索缝合、4针经皮缝合、8针经皮缝合等方法。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不足,如经皮绞索缝合未行数字定位进针点,精准度偏低;4针经皮缝合行定位4个进针点,拉动肌腱有限且缝线外露易感染;8针经皮缝合行定位8个进针点,针数偏多,缝线行径长且不易于皮下拉拢操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数字定位进针点经皮缝合微创法,笔者在原8针经皮缝合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了6针经皮缝合,目前尚未见此微创方法治疗闭合性腱性锤状损伤的报道。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南京江北医院收治的21例闭合性腱性锤状损伤的临床资料,探讨6针经皮缝合微创法治疗该类损伤的疗效。
江起庭姚翔何兵邱福平卞健王斌
关键词:指损伤
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触损伤模拟分析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触损伤模拟分析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基座固定在密封罐体内,下摩擦电极板安装在基座上部,上摩擦电极板设置于下摩擦电极板的上方,应力加载装置与密封罐体相连并设有压力传感器,应力加载装置与上...
刘鹏田汇冬靳守锋周士贻任汀王青于彭宗仁段方维杨滢璇
腱性锤状损伤机制与修复术式选择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腱性锤状损伤的解剖学机制,为采用伸肌腱断端直接缝合术治疗腱性锤状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纳入成人新鲜手标本12只,解剖示、中、环、小各12的伸肌装置,观察掌关节(MP)、近侧间关节(PIP)和远侧间关节(DIP)被动活动时伸肌腱与中节骨头的接触情况,测量伸肌腱Ⅰ~Ⅱ区的最大滑程。伸直位固定伸肌腱于掌骨基底背侧,限制伸肌腱滑动,被动屈曲DIP,在伸肌腱与中节骨头背侧凸起应力部位切断伸肌腱,模拟腱性锤状损伤机制,制作腱性锤状模型;于腱性锤状模型上被动活动DIP和PIP的同时,观察断端直接缝合法修复伸肌腱的可行性及合适的间关节角度。结果限制伸肌腱滑动、被动屈曲DIP时,伸肌腱Ⅰ区与中节骨头背侧最高凸起点紧密接触。MP、PIP和DIP同时最大屈伸活动时,伸肌腱Ⅰ~Ⅱ区最大滑程为3.1~7.4(5.3±0.4)mm;伸直位固定伸肌腱,被动屈曲DIP,伸肌腱Ⅰ区与中节骨头远端背侧凸起点相接触,距离伸肌腱止点距离2.1~3.4(2.8±0.4)mm。在DIP伸直0°位、PIP屈曲45°位,锤状模型伸肌腱断端可实现无张力缝合修复。结论手末节受到突发被动屈曲外力,致使伸肌腱Ⅰ区因受到中节骨头背侧凸起点的应力折顶作用而断裂时,引发腱性锤状损伤;通常,腱性锤状止点残留部分肌腱,可以一期直接缝合修复。
张文静高飞张文龙
关键词:指损伤锤状指伸肌腱解剖学
闭合性锤状损伤的诊疗要点被引量:1
2022年
锤状损伤由于终末伸肌装置连续性中断而形成以远间关节(DIP)屈曲为特征的畸形,关节丧失主动背伸功能。一般是由创伤造成的手伸肌腱I区断裂或远节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所致。目前锤状的治疗选择存在争议,治疗方式选择不当不仅不能纠正体的畸形,改善患功能,甚至会引起一些难以弥补的并发症。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讨论锤状的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征、固定方式等诊疗要点,以期提高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焱邢丹谋
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触损伤模拟分析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的触损伤模拟分析试验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基座固定在密封罐体内,下摩擦电极板安装在基座上部,上摩擦电极板设置于下摩擦电极板的上方,应力加载装置与密封罐体相连并设有压力传感器,应力加载装置与上...
刘鹏田汇冬靳守锋周士贻任汀王青于彭宗仁段方维杨滢璇
文献传递
利用废弃组织形成皮瓣或组织瓣移植修复邻损伤
2020年
目的探讨利用废弃组织形成皮瓣或组织瓣带蒂游离移植修复邻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废弃组织形成皮瓣或组织瓣移植修复邻软组织损伤13例,8例游离移植废弃皮瓣,2例游离移植废弃组织瓣,3例带蒂移植废弃残端皮瓣;9例重建感觉功能。结果术后11例移植废弃皮瓣或组织瓣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2例游离移植废弃组织皮瓣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成活。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移植废弃皮瓣或组织瓣外形较满意,色泽与邻相近,重建感觉功能者两点分辨觉达7~9 mm,修复功能较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利用废弃组织形成皮瓣或组织瓣带蒂游离移植修复邻软组织损伤,将本该废弃的组织充分利用,是一种物尽其用的较好方法。
朱从坤金光哲熊胜张广亮巨积辉
关键词:组织瓣指损伤废弃指显微外科技术
关于柔道运动员掌损伤的分析研究
2020年
目前柔道这个项目世界上已经广泛开展,通过本队多年来的情况和了解其他代表队的情况,运动员手损伤。大部分是韧带损伤或关节变形脱位。柔道运动员手损伤、关节变形,这与柔道项目特殊性有关系,它对训练和比赛的技术发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柔道运动员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掌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及预防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张卫东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
探究可吸收微型骨锚在腱性锤状损伤治疗中的重建效果
2020年
目的:探究可吸收微型骨锚在腱性锤状损伤治疗中的重建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5例腱性锤状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克氏针组(n=62,给予克氏针内固定肌腱止点缝合治疗)和骨锚钉组(n=63,给予可吸收微型骨锚钉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4周,采用Crawford功能判定标准评价两组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骨锚钉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克氏针组(P<0.05);而骨锚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可吸收线微型骨锚钉治疗腱性锤状损伤的效果较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促进远侧间关节快速重建,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
王昌义萧志雄温贤金梁晓宗彭肃豹
夹板治疗锤状损伤的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锤状损伤是手外科常见损伤,外伤导致手Ⅰ区伸肌腱损伤或撕脱性骨折,手屈-伸力量失衡,末节屈曲,伴或不伴有关节脱位。常导致患疼痛、屈曲畸形及远端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DIPJ)伸展受限等并发症,一直以来治疗效果不佳,为手外科的研究热点。
谢年广向伟谭金海
关键词:伸直位过伸位锤状指畸形指间关节
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损伤感觉恢复的评价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中皮瓣及供区感觉恢复问题。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12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与神经缝合,定期测定皮瓣的2 g触觉、5 g痛觉、30 g压觉以及两点辨别觉,记录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静止两点辨别觉,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门诊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个月约83.3%的患者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后全部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全部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痛觉,术后5个月后全部出现痛觉。术后6个月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平均8.3 mm,而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12.08±2.15)mm和(10.58±2.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掌皮支支配区术后的感觉恢复情况:S4 2例,S3^+ 9例,S3 1例,恢复良好。结论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皮瓣感觉恢复好,供区感觉逐渐恢复,无明显影响。
荣存敏李印龙王芳徐宝强张清林张志王洪军韩清銮

相关作者

巨积辉
作品数:996被引量:2,293H指数:2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皮瓣 第二趾 指损伤
芮永军
作品数:401被引量:2,887H指数:2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修复 皮瓣
侯瑞兴
作品数:474被引量:1,472H指数:1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 皮瓣修复 第二趾 指损伤
刘新益
作品数:177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修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第二趾 皮瓣
李雷
作品数:308被引量:847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 皮瓣修复 指损伤 第二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