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篇“ 振动疗法“的相关文章
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变化
2025年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上海体育大学附属体育医院就诊的80例首次行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振动疗法组和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每组40例。振动疗法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训练(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联合悬吊训练(每周2次),共训练8周。训练前及训练8后,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评估屈膝对称性指数,采用平衡测试系统评估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结果与结论:(1)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8周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与振动疗法组比较,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2)结果表明,与单独进行振动疗法相比,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可显著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对称性,提高平衡稳定性。
陈文汉门杰杨伟赵小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振动疗法悬吊训练膝关节功能肌肉力量
基于“成骨-成血管”理论探讨全身振动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 therapy,WBVT)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蜘蛛毒液肽(Grammostola spatulata mechanotoxin 4,GsMTx4)组。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构建SONFH模型。造模后,WBVT组使用WBVT干预,Yoda1组使用Piezo1蛋白激动剂Yoda1干预,WBVT联合GsMTx4组使用WBVT和Piezo1蛋白抑制剂GsMTx4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骨微结构观察,以及股骨头内Piezo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化簇3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内皮粘蛋白(endomucin,EMCN)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1)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空白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内的骨小梁较为稀疏,骨小梁细小、不连续,且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较为整齐。与WBVT组相比,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排列则较为紊乱。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00),WBVT组、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高于WBVT组(P=0.000)。(2)大鼠股骨头骨微结构观察结果。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
田佳庆刘良燕彭鹏林锟陆舜何宪顺魏腾飞何敏聪钦逸仙何伟魏秋实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生成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陈钊德杜灿荣邬映超韦小翠龙耀翔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痉挛下肢功能
三维振动疗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康复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三维振动疗法(CVT)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近年来在TKA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作者从消除组织水肿、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中的作用机制角度对CVT在TKA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优化TKA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赵猛孙翠云卫斐然徐蓉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组织水肿关节活动度
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5±5)Hz组(n=20)及(35±5)Hz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5±5)Hz组额外接受振动频率为(25±5)Hz的WBV,(35±5)Hz组接受(35±5)Hz的WBV,3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儿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to Up and Go Test,TUG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及足印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01);其中(35±5)Hz组BBS评分(F=12.502)、TUGT(F=8.211)、GMFM-88的D区、E区评分(F=12.802、8.505)、跨步长(F=12.279)、步宽(F=13.582)及1 min步行距离(F=12.619)均优于(25±5)Hz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5±5)Hz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BV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改善其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且(35±5)Hz的WBV疗效优于(25±5)Hz的WBV。
张秋虞记华李卫平凌运其王剑雄胥方元
关键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
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在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在颈、胸段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康复作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胸段SCI后NBD患者59例,采用随机对照设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NBD康复护理,对照组额外进行了手动腹部按摩疗法,观察组接受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研究周期4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后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评价(2.0版)、大便的性状(Bristol粪便分型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QOL-BRE)及肠道相关并发症(药物依赖、腹痛/腹胀、漏粪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排便性状Bristol粪便分型Ⅳ(理想型:香蕉状便)(62%)高于对照组(26.7%)(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肠道相关并发症(药物依赖6%、腹痛/腹胀0、漏粪发生0、肠梗阻0)低于对照组(药物依赖50%、腹痛/腹胀30%、漏粪发生27%、肠梗阻17%)(P<0.05)。结论: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可促进颈、胸段SCI神经源性肠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对药物依赖,降低肠道相关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操作简易方便高效。
周莉周莉林娟毛二莉黄俊豪吴文杰万春利李勇强
关键词:脊髓损伤腹部按摩
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及以其为基础再联合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等的影响。方法常规治疗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以其为基础再联合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分别对应对照组和研究组(随机数字表法)。我院于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共98例患者,每组49例。保持所有患者进行相同的治疗周期(20 d)。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感染指标、生活质量、治疗后肺部感染疗效、恢复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8%)较对照组(86%)更高;研究组(咳嗽、咯痰、肺部湿音)消失时间、肺部感染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方面的评分、峰值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压(MEP)水平均更高,2组高于治疗前;相较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组低于治疗前;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较对照组(16%)更低(P<0.05)。结论三维旋进式振动疗法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能改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缩短恢复时间,减轻感染程度,提高肺部感染疗效和生活质量,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胡彪李洁
关键词:卒中肺部感染振动
局部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卒中后运动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痉挛、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平衡及步态异常等。局部振动疗法(FMV)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不仅可以改善痉挛状态、减缓肌肉萎缩、提高肌肉力量,还可提高平衡能力、改善步态异常。本文围绕FMV的定义、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侯牧韶刘子渤李红玲
关键词:脑卒中
全身振动疗法对青少年运动员下腰痛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功能障碍、躯干活动度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女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全身振动疗法,治疗时间持续12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汉密顿焦虑(HANA)量表评估心理变化,运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度。结果:2组治疗前VAS、ODI、HAMA评分和躯干屈伸活动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ODI、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干屈伸活动度均扩大(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缓解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焦虑,增加躯干屈伸活动范围。
李亚君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振动疗法对MHD患者凝血功能、下肢功能和疲乏状况的作用
2023年
目的:探究振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凝血功能、下肢功能和疲乏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规律行MHD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振动疗法,共治疗4周。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疲乏状态、凝血功能,检查患者下肢肌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6min步行测试距离、双下肢蹬踏力、伸膝力矩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疲劳评分和脑力疲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T、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疗法能够改善MHD患者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和凝血功能,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王丹张静宋丹丹
关键词:振动疗法下肢运动功能凝血功能

相关作者

李彦杰
作品数:84被引量:410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卒中 疗效观察 龟羚帕安丸 吞咽障碍
郭钢花
作品数:107被引量:859H指数:1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后 脑卒中偏瘫患者
尹强
作品数:169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
研究主题:组件 粮堆 平整 机器人 爬壁
秦合伟
作品数:158被引量:465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 中药 脑卒中 冠心康
彭俊峰
作品数:7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康复治疗 振动疗法 恢复期患者 脑梗死恢复期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