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篇“ 排毒规律“的相关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呼吸道排毒规律研究
2024年
本文通过分析采集的鼻咽拭子样本新冠病毒核酸Ct值,探索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时期感染者的排毒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预判不同类型病例的传染性和疾病进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纳入某地区457例SARS-CoV-2核酸阳性感染者的1 462份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总RNA,荧光定量PCR法确定样本新冠病毒Ct值。设定Ct值<35为阳性,比较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同时间点Ct值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疫苗接种分组间Ct值的差异。结果表明感染者ORF1ab和N基因的平均Ct值在首次核酸阳性后的第1周均最低(ORF1ab:32.36±0.3949;N:31.89±0.3792),ORF1ab基因的平均Ct值在首次核酸阳性后第2周转阴,而N基因的平均Ct值在首次核酸阳性后第3周转阴。不同年龄组新冠病毒感染者ORF1ab和N基因的Ct值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ORF1ab:P=0.011;N:P=0.0042)。其中,在第3周,老年组Ct值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在第4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Ct值显著低于儿童组。不同性别和疫苗接种情况分组间Ct值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包恬淼冯晔囡毛乃颖陈操
关键词:病毒载量排毒规律
鸡传染性贫血(CIA)活疫苗免疫肛拭子排毒规律
2024年
为调查鸡传染性贫血(CIA)活疫苗免疫后的排毒规律,本研究在隔离器中免疫CIAV活疫苗,免疫后每隔一周采集肛拭子,持续采样至第7周,检测CIAV疫苗的排毒阳性率。结果显示:CIAV疫苗免疫后第10天排毒率为50%,免疫后第2周排毒率达到高峰为80%,免疫后第6周排毒率下降至27.27%,第7周不排毒,本研究为CIAV感染的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
李玉燕张秀明彭晓艳曲秀娟来庆梅郭龙宗张鹏
关键词:排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咽拭子、粪便新冠病毒核酸均阳性者的临床表现,探索其临床特征及排毒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12月收治的5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咽拭子及粪便新冠病毒排毒规律。结果粪便阳性组:潜伏感染7例,首次咽拭子核酸阳性至有症状3~8 d(中位数4 d),持续阳性5例,反复阳性2例;咽拭子阳性后1~28 d粪便呈阳性(中位数6 d)。无症状5例,咽拭子持续阳性2例,反复阳性2例;咽拭子阳性后4~21 d粪便呈阳性(中位数6 d)。21例有症状者发病至咽拭子阳性1~21 d(中位数5 d),8例持续阳性4~20 d,10例反复阳性8~26 d;咽拭子阳性后4~29 d粪便呈阳性(中位数15 d)。粪便阴性组:潜伏感染6例,咽拭子阳性至有症状4~10 d(中位数5 d),持续阳性2例、反复阳性2例;4例无症状者咽拭子持续阳性1例、反复阳性1例;16例有症状者发病至咽拭子阳性1~16 d(中位数5.5 d),持续阳性3例、反复阳性10例。2组咽拭子核酸持续阳性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反复阳性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肺部CT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临床表现、肝功、肾功、心肌酶、血常规、CRP、T淋巴细胞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组症状体征、脏器功能损伤、炎症指标均无差异。病毒排毒规律性不强,但咽拭子及粪便均排毒者比仅咽拭子排毒排毒持续时间更长,肺炎更多见。
黄瑛罗云武彦刘冰江姗何花
关键词:咽拭子粪便病毒核酸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在雏番鸭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弱毒株感染雏番鸭后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本研究采用传代致弱的NDRV JDm10-150毒株接种1 d龄雏番鸭,对接毒后6 h~35 d雏番鸭的血液、脑、胸腺、心、肝、脾、肺、肾、胰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接6 h后,在各组织脏器及血清中可检到NDRV核酸,且肝和脾病毒含量最高。随后,各组织脏器及血清中NDRV核酸含量逐渐减少。接毒后9 d,各组织器官及血液均检测不到NDRV核酸或NDRV核酸检测为阴性(Ct>35)。接毒后第13~35 d,除脑和血清外,大部分的组织脏器中均又检测到NDRV核酸,且NDRV核酸含量基本稳定,其中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NDRV核酸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对不同时间采集的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进行检测,发现雏番鸭在接毒后6 h开始向外界排毒,之后通过泄殖腔排毒,直至攻毒后28 d停止排毒。以上检测结果表明,NDRV JDm10弱毒株感染雏番鸭后快速侵入各组织脏器和血液,脾脏和法氏囊为主要侵染和定殖场所,主要通过泄殖腔分泌物向外界排毒
华炯钢叶伟成刘可姝云涛倪征陈柳朱寅初张存
关键词: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QRT-PCR排毒规律
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SPF鸡体内各组织中病毒的动态分布及排毒规律被引量:11
2021年
为探究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感染SPF鸡后体内各组织中病毒的动态分布及排毒规律,将FAdV-4人工感染3周龄SPF鸡,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集11种组织器官,RT-PCR检测病毒的动态分布,同时定期检测感染鸡的呼吸道和泄殖腔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SPF鸡感染后1~21 d胸肌、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腺胃、胰腺、法氏囊、肾脏、胸腺和脑均能够连续检测到病毒,但不同组织器官中病毒载量存在差异,肝脏的病毒载量要高于其他组织器官,表明该病毒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感染后1~21 d呼吸道和泄殖腔能够连续检测到病毒,表明感染的SPF鸡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泄殖腔排毒。感染后SPF鸡的组织器官病毒载量的变化规律排毒规律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都是先增后减,在感染后5~6 d达到最大值。本试验系统研究FAdV-4感染SPF鸡体内各组织病毒载量的分布以及排毒情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深入研究FAdV-4对SPF鸡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栾勇娇谢芝勋王盛罗思思张蕾谢丽基谢志勤邓显文张民秀张艳芳曾婷婷范晴
关键词:SPF鸡病毒载量排毒规律
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转基因小鼠接种Ⅰ+Ⅲ型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的排毒规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受体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探讨接种Ⅰ+Ⅲ型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后的排毒规律。方法以灌胃方式给脊灰受体转基因小鼠接种3剂bOPV,间隔28 d。每剂bOPV接种后第1、3、5、7天采集当天小鼠粪便样本,实时定量PCR检测每剂bOPV接种后的排毒量,ELISA法检测脊灰特异的肠道黏膜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抗体水平,分析排毒与接种剂次、黏膜IgA水平的关系。将接种了bOPV后检测到排毒量高和排毒量低的两组小鼠分别与洁净小鼠共居,观察洁净小鼠接触后的排毒反应。结果随着接种bOPV剂次的增加,疫苗所引发的排毒量逐渐减少。第1剂bOPV接种后排毒量较高的个体在接种下一剂bOPV后的排毒量显著低于首剂排毒量低的个体(P<0.05)。第1剂bOPV接种后IgA呈阳性的个体在第1剂接种后的排毒量高于IgA呈阴性组,但第2剂接种后排毒量低于IgA呈阴性组。与高排毒组小鼠共居后,洁净小鼠发生排毒的机率显著高于与低排毒的小鼠共居的洁净小鼠(P<0.05),且Ⅲ型脊灰疫苗株比Ⅰ型引起洁净小鼠的排毒反应持续性更长。结论在脊灰消灭的最后阶段,预防脊灰流行的一个关键仍在于激发人群对抗脊灰病毒复制的黏膜免疫,减少排毒。增加bOPV接种剂次可减少后续个体接触脊灰病毒后的排毒概率。在b OPV接种后,需加强排毒检测和个人卫生管理,特别是首剂bOPV接种后。
赵婷施红媛李菁陈诗怡傅宇婷赵钰萍杨晓蕾杨净思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排毒
不同免疫抗体水平下H9亚型AIV的排毒规律研究
2020年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免疫抗体水平下H9亚型AIV的排毒规律。选取SPF鸡进行H9N2灭活疫苗免疫,根据HI效价将鸡群分成高、中、低三组,攻毒后分析其排毒差异。结果发现:抗体水平为9.44 log2时,个别鸡只仍会感染排毒,且抗体水平越低,感染排毒鸡只数量越多;当抗体水平达到11 log2时,鸡群不再排毒
盛媛魏秀丽徐恩民刘娜吴静艾武宋敏训王林马秀丽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9亚型排毒规律
血清4型禽腺病毒对SPF鸡的致病特性及其排毒规律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致病性及传播途径,采用FAdV-4分离株(SDLC 201601)人工感染SPF鸡,利用病理组织学及PCR方法,检测感染组鸡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变化、病毒在组织器官的分布及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感染组鸡与未感染同居组鸡分别在感染后3 d和4 d出现死亡,且死亡率均为60%;感染组死亡鸡肝脏、心脏、肺脏及肾脏等器官均表现出明显病变;感染组死亡鸡的肝脏、心脏、脾脏、胰腺、小肠、肾脏等脏器均检测到该病毒阳性;感染组鸡于感染后3 d泄殖腔拭子检测病毒阳性,感染后7 d喉头拭子检测病毒阳性。结果表明,该病毒株感染性强,具有一定的泛嗜性,致死率高,水平传播能力强,泄殖腔排毒是其最主要的排毒方式,做好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对控制该病尤为重要。
殷国政王凯莉刘成路建彪吴昊李玉保司振书
关键词:排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致病性及排毒规律被引量:3
2019年
本试验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呼吸型M41标准株的S1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构建了阳性质粒标准品;经过不断优化建立了检测IBV-M41 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标准曲线。通过对8日龄SPF鸡人工感染IBV-M41发病,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跟踪检测其泄殖腔排毒情况;剖检并采集试验鸡的相关器官制作病理切片;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记录试验鸡的体质量、体温等指标。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高,最低可检测到28.3拷贝/μL的病毒核酸。人工感染病毒3~15 d后在鸡的排泄物中均检测到了病毒;攻毒组鸡临床症状明显,相关组织器官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该病毒致病性试验、排毒规律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IBV感染鸡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相关药物的临床药效评价提供方法与依据。
潘力林树乾于可响李桂明杨世发宋玲玲董雯雯李颖逯月王林王振勇
关键词:REAL-TIMEPCR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病理变化排毒规律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D/04/18株感染鸡体内各组织中病毒的动态分布及排毒规律研究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A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可引起鸡呼吸道、肾脏和生殖道等部位病变,并造成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
潘力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排毒规律

相关作者

陈少莺
作品数:334被引量:1,026H指数:21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番鸭 番鸭呼肠孤病毒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呼肠孤病毒 鹅细小病毒
程晓霞
作品数:264被引量:664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番鸭 番鸭呼肠孤病毒 鹅细小病毒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呼肠孤病毒
陈仕龙
作品数:261被引量:690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番鸭呼肠孤病毒 番鸭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呼肠孤病毒 鹅细小病毒
朱小丽
作品数:201被引量:557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番鸭呼肠孤病毒 番鸭 呼肠孤病毒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小鹅瘟病毒
刘秀梵
作品数:858被引量:3,916H指数:2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重组鸡痘病毒 免疫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