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篇“ 接触性超敏反应“的相关文章
Periostin对接触性超敏反应中的中粒细胞调控作用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在小鼠耳肿模型炎症反应发生早期Periostin对中粒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每组取30只,肿耳模型采用DNFB(1-氟-2,4-二硝基苯)致敏剂分别涂抹野生型小鼠(WT)和Periostin-/-小鼠(POSTN-/-)。在造模后24 h,使用螺旋测微器分别进行耳廓厚度测量;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检测耳廓组织炎症细胞以及中粒细胞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中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致敏剂致耳肿模型前2组小鼠耳朵厚度经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致敏后24 h经测量POSTN-/-组耳廓肿胀程度大于WT组(P<0.05);HE染色显示POSTN-/-组炎症细胞浸润数目多于WT组(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显示耳肿组织中中粒细胞浸润比率POSTN-/-组高于WT组(P<0.05);qRT-PCR检测耳肿组织中的中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水平POSTN-/-组高于WT组(均P<0.05)。【结论】Periostin在小鼠耳肿炎症反应早期减少了中粒细胞的浸润从而一定程度参与抑制炎症反应发生发展。
张钟元姜美花
关键词:PERIOSTIN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细胞浸润
三氯乙烯致接触性超敏反应及其机制
<正>三氯乙烯职业接触引起药疹样皮炎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职业危害。本研究重点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介导的激活辅助T细胞的免疫应答在三氯乙烯引发以药疹样皮炎为主的免疫相关毒中的作用。使用局部皮肤内...
盘姚郝卫东
文献传递
土槿乙酸抑制接触性超敏反应的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土槿皮主要活成分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B)免疫调节作用的药效学,初步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contact hypersensitivity,CHS)模型,口服不同剂量PB进行干预,检测小鼠耳肿胀度,计算脾脏指数,并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细胞浸润情况,综合评价PB免疫抑制作用的药效学。随后,进一步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B对CHS小鼠Akt磷酸化活及对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PPARγ的转录激活。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剂量PB能够明显抑制CHS小鼠耳肿胀,降低脾脏指数,减轻耳部皮肤炎症程度,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PPARγ表达及其转录激活、下调Ak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PB可能通过调节PPARγ相关的Akt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研制用于炎症免疫疾病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奠定了基础。
李覃董小青王翼腾刘晓光王伟周欣陈虹
关键词:土槿乙酸接触性超敏反应药效学炎症PPARΓPPARΓ
转基因动物在接触性超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是最常见的职业皮肤疾病,国外统计职业接触性皮炎大约占了所有职业皮肤病的90%-95%,接触性皮炎分为刺激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和过敏接触性皮炎(allergy contact dermatitis,ACD)。
贾强戴宇飞郑玉新
关键词:转基因动物动物模型接触性超敏反应皮炎
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不同部位T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接触性超敏反应(CHS)小鼠不同部位CD4+/CD8+T细胞以及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毒T细胞(Tc1/Tc2)的平衡状态。【方法】以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和攻击BALB/c小鼠,建立CHS模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CHS小鼠脾脏(SP)、耳后淋巴结(RLN)、小肠派氏结(PPs)和肠系膜淋巴结(MLN)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变化及其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观察CHS小鼠不同部位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HS组RLN与SP中CD4/CD8比值显著下降(均P<0.01),RLN中以Tc1与Th1占优势,SP中以Tc1与Th2占优势,PPs中Tc1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显著上升(均P<0.05),MLN中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DNFB诱发的CHS小鼠机体总体免疫平衡向Th1类偏移,Tc1(CD8+IFN-γ+)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张立江益平周联王丽虹梁明
关键词:接触性超敏反应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肠黏膜免疫学
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消除对接触性超敏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接触性超敏反应(CHS)是研究体内免疫活化和调节的重要模型之一。分泌IL-17的CD4+Th(Th17)细胞亚群在CHS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是具有较强免疫调控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氯化苦咪酸(TNCB)诱导的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模型中,TNCB攻击后小鼠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高,于24~48 h达到峰值,72 h开始回落。进一步利用抗-CD25 mAb 7D4在小鼠体内消除Treg后,小鼠的受攻击皮肤增厚明显高于对照组。尽管CD4+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总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但CD4+IL-17+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由此提示,CD4+CD25+FoxP3+Treg可能通过影响效应Th17的功能,进而抑制CHS的发生。
王庆辉冯永辉刘军李莹曹雅明吕昌龙
关键词:接触性超敏反应调节性T细胞IL-17
局部温热对接触性超敏反应小鼠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局部温热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激发部位朗格汉斯细胞(LC)数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8周龄雌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致敏前3d加热组、致敏同时加热组和致敏2d后加热组,每组20只。分别于致敏前3d、致敏同时和致敏2d后在背部致敏部位施以37℃、39℃、41℃、43℃的局部温热(各5只)20min。同时设立5只致敏一不加热组作为对照。于小鼠右耳背侧激发后2d,分离右耳背侧表皮,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Lc的数目和形态变化。结果随所施温度的升高,LC数目在致敏前加热组逐渐减少,37℃、39℃、41℃、43qC依次为(321.83±41.81)、(251.12±16.29)、(191.41±28.7)、(128.33±77.61)个/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致敏同时加热组逐渐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致敏后加热组也逐渐增多,依次为(320.83±113.6)、(398.33±31.91)、(437.83±29.78)、(477.25±86.79)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致敏前3d、致敏同时和致敏2d后施以不同温热条件,LC的树突随所施温度升高呈增多、增长的趋势;但在43℃条件下,其趋势略有下降。结论致敏部位的局部温热对激发部位LC形态和密度有影响,可能与接触性超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王一如陆东庆张岚张丽王雅坤李晓东洪玉晓刘哲高兴华
关键词:接触性郎格尔汉斯细胞疾病模型
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的抑制效应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HMME-PDT)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contacthypersensitivity,CHS)的影响。方法雌BALB/c小鼠按功率密度分为50和100mW/cm2两个实验组,同时设置单纯照光组、单纯光敏剂组、空白对照组以及DNFB组。PDT处理后3d,各实验组分别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小鼠右耳变应接触性皮炎,以游标卡尺测量发敏前后右耳的厚度差;对于功率密度为50mW/cm2组,进一步观察了PDT处理前4d或PDT处理后1、3和12d,DNFB发敏前后小鼠右耳的厚度差,并对PDT后3d组行组织学检查,以目镜网格测微尺计算浸润炎症细胞数量。结果处理前4d预先以DNFB致敏,PDT对CHS无抑制作用(P>0.05)。反之,PDT照射后1、3或12d再以DNFB致敏,则PDT能对CHS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1),其抑制率分别为58%,63%,47%。且无论是以50mW/cm2还是以100mW/cm2功率密度的激光照射,这种抑制作用均存在。未经任何干预,DNFB致敏组致敏右耳浸润的单核细胞和中粒细胞的数量增加,而经PDT处理后,浸润的炎细胞明显减少,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HMME-PDT能对正常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有短暂持续效应。
邱海霞刘红梅顾瑛李德生曾耀英何贤辉刘丽红
关键词:光动力学疗法血卟啉单甲醚接触性超敏反应
通过鼠科动物局部淋巴结化验评定延时接触性超敏反应的规程
甘草甜素抑制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CHS)的抑制效果。方法:BALB/c小鼠分为GL1(11mg/kg)组、GL2(22mg/kg)组、GL3(44mg/kg)组、生理盐水(NS)组和地塞米松(DXM)组5组;利用DNFB诱发小鼠右耳CHS,各组于-1d至5d每天腹腔注射0·2mL上述不同剂量药物(溶于生理盐水)。以耳厚度差、耳重量差及右耳病理变化,观察GL对小鼠CHS的抑制效果;同时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了解GL对CHS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3个剂量组GL和DXM均可明显抑制CHS小鼠右耳厚度及重量的增加,与NS组间差异显著(P<0·01),同时亦可明显抑制右耳组织水肿和炎细胞浸润。3种剂量GL均可减低CHS小鼠胸腺重量,与N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脾脏重量无明显影响;DXM可显著降低CHS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结论:甘草甜素可明显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
施军曾耀英蔡小嫦曾祥凤易敏丛林
关键词:甘草二硝基氟苯胸腺

相关作者

李慧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NOTCH信号 接触性超敏反应 细胞发育 过敏 骨质疏松
李巍
作品数:166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角蛋白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天然自身抗体 银屑病 抗角蛋白抗体
汪倪萍
作品数:19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胶原性关节炎 小鼠 木瓜苷 型胶原 免疫性肝损伤
王庆辉
作品数:27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重组蛋白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传播阻断 氨基酸 疟疾传播
吕昌龙
作品数:149被引量:543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小鼠 AG85A DNA疫苗 患者血清 I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