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6篇“ 播散型“的相关文章
血行播散结核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4年
血行播散结核作为一种罕见的结核病,重症死亡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传统的血培养耗时长、敏感性低,常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mMGS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微生物检测手段,已经越来越多被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本文对血行播散结核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理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分析了mMGS在血行播散结核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在临床实践中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方向。
罗灵欣李娜
关键词:血行播散型结核结核病
4T1细胞的骨播散细胞的特征研究
2024年
基于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骨转移的潜能,通过6-巯基嘌呤筛选,获得骨髓中播散的4T1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增殖实验、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表达、转录组测序及成瘤实验等研究骨髓中播散的4T1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转移至骨髓中的4T1细胞相比未转移的4T1细胞,其细胞偏圆,呈纺锤状,增殖率、迁移能力降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增加,但波形蛋白(vimentin)无明显变化,具有部分上皮间充质转化特征。此外,骨髓中的4T1细胞具有较高脂肪酸代谢和较强成瘤性的特征。本研究为乳腺癌转移的基础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本论文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中国药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标准。
王卓李娴静李岩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上皮间充质转化脂肪酸代谢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合并血行播散肺结核危重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4年
妊娠期急性血行播散肺结核(acute hematogenous pulmonary tuberculosis,AHPTB)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状态。现报道的两例患者均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危重AHPTB,随后出现呼吸衰竭。经过辅助呼吸、尽早抗结核以及对症治疗,两例患者病情均好转。对于结核高发地区因输卵管不孕行IVF-ET术后妊娠的女性,出现妊娠期持续发热、咳嗽、咳痰以及阴道出血等症状应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并尽早排查。对于妊娠合并AHPTB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警惕病情恶化。
王利艳李红高圆圆高明霞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
中西医结合治疗播散带状疱疹1例
2024年
播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在带状疱疹各类中较为罕见且凶险。现整理播散带状疱疹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医案1则,介绍如下。1医案患者,女,63岁,因右侧面颊,手及背部散在红斑,水疱,疼痛3天前来就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面部,手背及背部散在红斑水疱(图1、2、3左),疼痛明显。发病以来,患者疼痛逐渐加重,影响睡眠,遂前来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既往肿瘤或其他传染病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药物食物过敏史、手术及输血史。查体:患者神清,精神可。
蓝尉周宇欣罗文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龙胆泻肝汤医案
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致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DH)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3年2月26日收治的1例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67岁老年男性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1个月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返家(重庆市)3天后出现发热、厌食症状,伴随四肢乏力和体重减轻,在病程中反复高热,表现出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NK细胞活性下降,肝脾肿大等HLH的临床特征,通过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外周血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胸部增强CT确诊为DH。患者接受小剂量地塞米松诱导治疗(5 mg/d静脉推注,14天后续用2.5 mg、1次/d,静脉推注7 d)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起始17 mg/d,3天内逐渐加量至100 mg、1次/d静脉滴注21 d)续用伊曲康唑(200 mg、次/12 h口服)抗真菌治疗。经确诊并治疗3个月后,患者复查胸部增强CT显示病灶基本吸收。结论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策略应以针对原发疾病为主,辅以激素诱导治疗,同时避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减轻感染,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王丹妮罗华婷蒲霞黄文祥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不明原因发热肝脾肿大
HIV阴性播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例
2024年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发热伴消瘦、乏力1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下肢皮肤见散在黄豆大小半球形丘疹,中央坏死、结痂,周围见红晕、肿胀,边界清楚,无溃烂。结合骨髓培养、NGS结果和相关检查,诊断为HIV阴性播散马尔尼菲篮状菌。入院治疗6天后情况不佳自动出院,出院1周后死亡。
陶思铮李玉叶
关键词:艾滋病
托法替布治疗炎症性浅表播散汗孔角化症一例
2024年
患者,男,66岁。皮肤多发丘疹、斑疹3年,加重伴剧烈瘙痒2个月余。临床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炎症性浅表播散汗孔角化症。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给予患者口服托法替布5 mg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痒缓解。
高铭卞璐雷冬春李敏沙珂蔡丙杰尹光文李建国
关键词:炎症性汗孔角化症
头颅CT与MRI在血行播散肺结核并颅内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头颅CT和MRI在血行播散肺结核(hematologic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HDPT)合并颅内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01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0例血行播散肺结核合并颅内结核患者为试验对象,通过CT、MRI以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回顾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而探讨MRI技术在颅内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MRI、增强MRI三种技术均可以准确地识别HDPT并颅内结核患者的脑部疾病,CT扫描可以达到65.0%的诊断率,而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可以达到80%、95.0%的诊断率,MRI增强扫描、头颅CT平扫对HDPT并发颅内结核的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5),MRI平扫、头颅CT平扫对HDPT并发颅内结核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5);MRI增强扫描、MRI平扫对早期HDPT并发颅内结核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6,P<0.05);MRI平扫、CT平扫对早期HDPT并发颅内结核诊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P<0.05)。结论对于颅内结核患者,头颅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尤其在早期血行播散肺结核合并颅内结核诊断中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采用MRI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可以作为早期颅内结核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李健康邝红萍赵畅王赵杰梁瑞霞
关键词: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脑炎MRI
播散毛霉病致死1例
2023年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68岁,于某年9月11日因“上腹疼痛1周”入住某医院治疗。10月30日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T管引流术”,当天下午开始出现血压低,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该男病情仍持续恶化,逐渐出现少尿、神志昏迷症状。血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持续减少。11月13日20:55突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经抢救无效,于当日22:45宣告临床死亡。
马钳钳张云秦丽娜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毛霉病播散型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
2023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抗感染治疗实践。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过程,在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溶媒选择、避光措施、输注速度、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向医生提供合理建议并全程协助护士正确执行医嘱,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最大程度保证了药物疗效、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协助医师调整优化了治疗方案,使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播散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抗感染治疗,并开展全程化的药学服务,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发挥了临床药师的作用。
黄春美徐钰于彩霞徐蜀远
关键词:两性霉素B药学监护

相关作者

梁瑞霞
作品数:45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肺结核 结核 肺结核患者 复治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林广裕
作品数:208被引量:758H指数:12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检出 手足口病 患儿 鼻病毒
黄忠连
作品数:20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脑转移癌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老年人肺结核 老年肺结核
吴寒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胸科医院
研究主题: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并发 CT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孙建方
作品数:576被引量:1,64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黑色素瘤 黑素瘤 蕈样肉芽肿 银屑病 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