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8篇“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保山220kV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
- 2023年
- 针对传统规程法计算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精确度低的问题,采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引入山区地面倾角,通过求出暴露距离,进而根据雷电流概率分布得到绕击跳闸率。对保山电网朝黄Ⅱ回输电线路进行绕击风险评估,分析地面倾角和避雷线保护角对绕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结果要比规程法的结果更精确,地面倾角和避雷线保护角增大,绕击跳闸率也随之增大。
- 段新杏宫贺何光层罗刚
- 关键词:输电线路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绕击跳闸率
-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某500 kV山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被引量:12
- 2019年
- 雷电是造成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为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准确评估线路耐雷性能具有实际意义。从绕击计算模型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地面倾角、雷电入射角等影响,采用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来进行防雷评估计算。并对500 kV山区输电线路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首先统计该输电线路的雷电、地形地貌、杆塔等参数,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逐基杆塔计算绕击跳闸率,评估雷害风险等级及耐雷性能,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改造,为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提高防雷改造的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 梁振曾玲丽戴何笠汤昕王旭李露周敏刘兰兰
- 关键词: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 基于雷电物理的风机叶片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研究
- 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大力发展风电不仅在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多元化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风机...
- 王国政
- 关键词:风机叶片电气几何模型雷电屏蔽
- 文献传递
- 计及综合因素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评估被引量:11
- 2018年
- 雷电绕击造成的线路跳闸是特高压输电线路最主要的故障之一。针对目前计算绕击跳闸率最普遍的电气几何模型法,以雷电绕击机理为理论基础,综合考虑地面倾角、风速、击距系数等因素,用暴露距离来计算绕击跳闸率,提出全新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计算,在验证模型实用性和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工作之上,研究了绕击跳闸率沿输电线档距方向的变化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更加符合实际运行情况,绕击跳闸率随地面倾角、输电线高度、风速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击距系数的增加而下降,沿着杆塔至档距中央的方向先上升后下降,在距离杆塔20~40 m的区域内,最容易发生绕击,档距中央的绕击跳闸率可以忽略不计。
- 周堃韩号夏泽举
- 关键词:击距风速
- 基于长间隙放电试验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被引量:19
- 2017年
-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据有较大出入。鉴于此,该文基于1~10m的棒-棒长空气间隙负极性20/2500μs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数据,并引入Idone的雷电通道回击速度概率分布,修正了现有击距公式;再根据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的50%放电电压在4m处发生翻转的特点,结合试验结果修正了大地的击距系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EGM。最后运用该文提出的改进EGM分别对日本500、1000和中国1000k V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率进行计算,与日本长期的雷击观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较现有EGM更加适合大尺寸输电线路,尤其是各相导线绕击比例和观测数据更加吻合。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能为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设计提供参考。
- 王羽邓冶强文习山马宇晗蓝磊安韵竹鄂盛龙
- 关键词:绕击率电气几何模型击距
-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湖南某500kV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研究
- 雷击是造成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投入运行,与传统输电线路相比,其雷击故障又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高压及超高压等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水平很高,又雷电流幅值超过该值的概率很低,发生反...
- 周敏
- 关键词: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 文献传递
- 一种计及雷电入射角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被引量:7
- 2017年
- 以暴露距离作为计算手段的电气几何模型存在雷电入射方向固定以及难以适用于输电线路小保护角等缺点。为此,改进雷电入射方式,将雷电入射方向扩大至[-p/2,p/2],并推导出不同雷电入射角下的暴露距离计算方法。以输电线路小保护角为例,传统方法与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分别为0.021 7、0.088 1次/(100 km·a),对造成差异的原因从雷电入射概率和暴露距离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改进方法雷电入射概率为57.33%,小于传统模型;但其暴露距离在5.0 m左右波动,大于传统模型的1.35 m。此外,计算了两类模型在不同保护角下的绕击跳闸率,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改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改进后的电气几何模型可克服传统方法不适用于小保护角或负保护角的缺点。
- 龚磊郭恒
-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电气几何模型
-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线路雷击跳闸率被引量:1
- 2017年
- 1问题的提出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电网不断扩展和完善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电网容量不断扩大,输电线路拓扑结构日趋复杂,研究和防止线路故障成为追求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一目标的重要课题。发生雷击跳闸事故占输电线路事故总数的五分之三以上,特别是地处山区地区的线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得雷击成为这些地区输电线路故障的头号原因。
- 吴梦琪
- 关键词:输配电防雷
- 基于山区雷电先导发展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仿真研究被引量:31
- 2015年
- 山地对地面电场的畸变作用使雷电先导偏向山体发展,导致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的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比运行经验偏小。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区地形的输电线路雷击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一种类山体形态的保角变换函数将2维山区地形抽象化、映射到水平面,以使用传统镜像电荷法计算山区雷电下行先导的发展轨迹,并在先导"末跃"阶段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参数简化判断雷击点。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三峡地区几种典型山体地形的落雷分布,与雷电定位统计值具有良好的对应性。以三峡地区某220 kV线路雷击跳闸为例,与EGM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山顶地形对雷电先导的吸引作用后,线路边相导线的绕击概率明显增大,可更好解释山区线路雷击跳闸率较高的原因。
- 姚尧李健李涵阮羚周文俊唐泽洋
- 关键词: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保角变换镜像法地形先导发展模型雷击跳闸率
-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现有绕击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问题,为提高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的准确性,对传统电气几何模型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的方法。首先,推导出适用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线路击距系数计算方法。然后,基于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导线间存在多次屏蔽的现象,引入重叠系数,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及绕击计算流程。最后,运用提出的算法计算110kV同塔六回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各层导线的绕击情况,得出较为精准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总绕击跳闸率,可用于指导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防雷工程设计。
- 王阳王育飞江友华薛花曹以龙
- 关键词:绕击跳闸率
相关作者
- 周文俊

- 作品数:412被引量:2,819H指数:2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输电线路 变电站 混合气体 干冰 绝缘气体
- 江安烽

- 作品数:15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雷击 模型试验 电气几何模型 ATP-EMTP 伏安特性
- 谷山强

- 作品数:334被引量:1,53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输电线路 避雷器 雷电 雷电参数 雷电流
- 李兴

- 作品数:25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南方电网
- 研究主题:换流站 输电线路 输电线路铁塔 继电器 绕击跳闸率
- 王俊凯

- 作品数:2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 研究主题:EMTP ATP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电网改造 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