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70篇“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相关文章
-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三十年:演进、成效与变迁逻辑
- 2024年
-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这一制度既构成了中国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过去三十年分税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提供了制度保障。纵观过往的改革历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每一次重大调整背后都有着深刻的财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背景,始终服务于财政体制改革全局,并充当了财政体制落实国家战略、保障经济社会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工具。站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本文系统回顾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过去三十年的历史演进,总结其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并阐释其制度变迁的内在经济和政治逻辑。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运行规律,也为下一阶段进一步优化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 刘勇政邓怀聪
-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分税制改革
- 引入“应收账款”理念破解政府间转移支付核算难题
- 2023年
-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扩大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转移支付业务量的不断增大,由于该类业务分配下达流经的政府层级多、管理部门多、资金项目多、业务战线长、复杂度高,如何科学精准核算好这部分转移支付业务,保障各级政府间理顺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成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重要课题。适逢2023年新总预算会计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笔者在此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就如何核算好转移支付这类传统业务谈谈体会。
- 李玉梅
- 关键词:转移支付应收账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政府层级
- 政府间转移支付、县域城镇化与教育供给
- 2023年
-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保障县级政府教育供给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城镇化的目标激励可能诱使县级政府改变支出策略。本文利用全国1781个县级单位样本数据,考察政府间转移支付对教育供给的影响,并探讨县域城镇化在政府间转移支付与教育供给关系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府间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教育供给水平,财政自主性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城镇化在政府间转移支付负向影响教育供给过程中产生了负向调节效应,当城镇化跨越门槛值时,政府间转移支付对教育供给的抑制效应减弱。异质性分析表明,转移支付对教育供给的负向影响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所体现。同时,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教育供给均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且专项转移支付的负向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规范转移支付政策执行以及促进基层政府教育投入提供了学理参考和现实依据。
- 张宇陈志广
-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教育供给县域城镇化
- 迈向共同富裕的财政再分配——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动态效应与制度逻辑被引量:6
- 2023年
- 分税制以来,地区间财力差距经历了一个从扩大到收敛的动态过程。分税制改革初期,中央实质财政能力仍然不足,对地区间财力差距的均衡力度很弱,地区间财力差距持续扩大。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实质财政能力明显强化,对地区间财力差距的均衡作用显著增强,2005年后区域间财力差距开始逐步收敛。中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同时蕴含着政治和治理的双重逻辑:中央更关注其政治逻辑,地方政府则面临一个复杂的治理逻辑,二者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张力,需要有效整合和平衡。
- 焦长权王伟进
-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共同富裕制度逻辑
- 政府间转移支付、物流专业化与企业出口行为被引量:2
- 2022年
- 文章以政府间转移支付、物流专业化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为基础,采用2000-2013年中国县级财政经济统计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探究政府间转移支付、物流专业化与企业出口行为的总体关系。研究发现,政府间转移支付显著推动企业出口参与度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增长,物流专业化对上述企业出口行为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政府间转移支付在物流专业化与企业出口行为的关系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通过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消除分配政策影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外生冲击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物流专业化的交互项对企业出口参与度的回归结果变为正向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通过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财政收支结构促进企业自身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扩张;物流专业化主要通过物流规模扩张和物流效率提升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长期持续和当前复杂艰难的国际贸易形势下,这一研究对我国继续优化政府间转移支付分配结构、强化物流专业化比较优势,进一步释放企业出口潜力,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刘志强温颖卢崇煜
-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物流专业化
- 财政分权、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省级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研究:来自巴基斯坦的证据
- 财政分权和财政转移支付是联邦政府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偏好,在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为减少不平等现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所做的一种尝试。然而,与财政分权、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并惠及当地居民是研究人员关注...
- Qurat ul Ain
- 关键词:财政分权政府间转移支付公共服务支出
-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优化研究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我国国民收入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显著。为了解决各地区财政纵向和横向不均衡,我国中央对省和省对县市都进行了大规...
- 卢崇煜
-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
- 文献传递
- 长期增长中的最优政府间转移支付:基于地方公共服务的跨区域溢出效应被引量:5
- 2020年
-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代表性消费者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引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跨区域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中央对地方的最优转移支付率、地方政府的最优财政政策及相应的最优税收。重点考察了收入税筹资模式下的次优配置,在逆向求解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次优路径上的中央对地方最优转移支付率及相应的最优中央收入税率,并解出了地方政府的最优公共支出水平与最优地方收入税率。研究主要发现:(1)中央对地方的最优转移支付率及相应的最优中央收入税率与地方公共服务对相邻地区产出的弹性系数正相关,与地方公共服务对本地区产出的弹性系数负相关;(2)次优转移支付率与第一优转移支付率之间存在着一个税收楔子;(3)当地方公共服务只对生产具有直接影响时,最优地方公共支出与产出的比例等于地方公共服务对本地及相邻地区产出弹性系数之和,并且这一结论与政府采取收入税或总额税筹资无关;(4)当地方公共服务不仅影响生产,同时也直接增进居民效用并对相邻地区产生跨区域的消费外部性时,中央政府应采取更高的转移支付率和更高的收入税率。
- 金戈林燕芳
-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促进地方财力均等化问题研究
- 我国在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之际引进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随着财税改革的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亟需调整和完善。尤其在2015年新《预算法》开始实施之后,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文件相继出台,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央地财政关...
- 张国艳
- 关键词:转移支付
- 文献传递
-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联性分析
- 2019年
- 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文章利用1995-2017年的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净转移支付差距和人均GDP差距数据,探讨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来看,东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净转移支付差距和人均GDP存在反向的均衡关系;短期来看,中西部的人均转移支付差距对人均GDP差距具有反向修正作用。总体来看,政府的转移支付没有缩小经济差距。为此提出:建立横向税收转移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的资金投入方向,并在此加强对转移支付的监督,以发挥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
- 宗彩霞
- 关键词:转移支付经济差距关联性分析
相关作者
- 谷成

- 作品数:127被引量:9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 研究主题:财政分权 政府间税收划分 税收遵从 税收职能 减税
- 张启春

- 作品数:69被引量:6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业 政府间转移支付
- 葛乃旭

- 作品数:11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政府间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
- 张恒龙

- 作品数:66被引量:63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财政均等化 一带一路 转移支付 财政竞争 地方政府
- 王伟进

- 作品数:74被引量:4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社会 社会秩序 社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