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4篇“ 政教分离“的相关文章
- 法国1905年《政教分离法》的核心精神与实践价值
- 2024年
- 政府与教会的关系是西方文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发展,政教分离的做法逐渐成为部分西方国家治理宗教的重要手段。1905年,法国通过《政教分离法》,坚持国家宗教中立,保护个人宗教信仰自由,开创了法国世俗性立法的先河。宗教从此退出法国公共领域,公立教育不断发展,个人信仰与公共秩序达成平衡。《政教分离法》蕴含的精神在法国法治实践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对塑造现代法国社会具有开创性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资产阶级的政教分离原则具有时代局限性和不彻底性,随着近些年法国族群比例的变化,这些缺陷导致其在实践中很难平衡不同群体的价值追求和现实利益。
- 张波钱秋实
- 关键词:政教关系政教分离
- 战后日本政教分离原则的确立与嬗变——以司法领域的若干判例为视角
- 2024年
- 近代日本将绝对主义政权与神道相结合,打造出旨在维护天皇制与统一国民思想的国家神道。在国家神道体制下,国民个人的信教自由遭到破坏,宗教团体也受到打压。战败后,在盟军的民主化改革中,“神道指令”与《日本国宪法》相继规定严格的政教分离原则,以确保日本国家的非宗教性乃至对宗教的中立立场。然而,在战后日本的司法实践中,受社会习俗、历史认识、政治走向等影响,政教分离原则不断被重新解释。这种对宪法中政教分离原则的突破,为国家政权与宗教的再度结合提供了依据与便利,同时也加剧了日本政治乃至社会的右倾化趋势。
- 秦莲星
- 关键词:政教分离国家神道信教自由判例
- 身心同一——斯宾诺莎政教分离学说的形而上学基础
- 2024年
- 不同于大多数近代思想家从笛卡尔式的身心二元论出发来构建政教分离学说,斯宾诺莎对政教分离原则的论述,立足于他在《伦理学》中构建的身心同一论。相应地,在斯宾诺莎那里,政教分离并非我们所设想的那样,由宗教治理公民的心灵,政治治理公民的身体,二者互不干涉;而是由国家同时治理公民的身体和心灵,在国家统治的前提下,赋予公民有限的信仰自由。
- 吴功青
- 关键词:政教分离最高权力
- “政教分离”制度下自民党与统一教的“利益输送”
- 2024年
- 实行“政教分离”的日本,政党政治与宗教团体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宪法规定了宗教不能干预国家政权的行政事务,但宗教团体参与社会政治的权利和自由并未被剥夺,由此产生政党与宗教团体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问题。当宗教团体支持的政党执政后,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宗教团体提供特殊的政治保护。自民党与统一教正是通过相互“利益输送”连接起来的,自民党是统一教在政权领域的利益代表者和实现者,统一教则是自民党赢得政治权力所需要的社会支持者和财力后援,自民党议员利用政治权力,给予统一教政治和行政上的关照,以换取长期执政所需的“金钱”与“选票”,这明显违背了《日本国宪法》第二十条第一项。安倍遇刺使得自民党与统一教的“金权政治”交易大白于世,亦反映出日本政坛背离“政教分离”原则的政治腐败根深蒂固。
- 鞠佳颖吕耀东
- 关键词:政党政教分离自民党金权政治
- 战后日本“政教分离”原则下的政治违宪——以自民党与统一教的关联为例
- 2023年
- 2022年7月8日,日本宪政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行刺者是一位深受新兴宗教团体——统一教之害的中年男子。明治维新之后,安倍是第一位因宗教问题被刺杀的首相。虽然日本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然而安倍遇刺后,包括安倍在内的多名自民党政治人物被揭露出与统一教有着各种利益交易。修宪是自民党自建党之初就定下的政治目标。为达到修宪目的,自民党内保守势力与试图寻找政治庇护的宗教团体彼此关联,有着各种私下交易,不仅违反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也导致众多家庭遭受精神和财产的损失。本篇拟以安倍遇刺事件为例,揭示自民党保守势力的政治违宪真相。
- 赵刚
- 关键词:新兴宗教修宪
- 规划新区与政教分离的构想:“黑错设治”筹议研究(1943—1945)被引量:1
- 2022年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黑错是甘肃省夏河县属一个乡。抗日战争时期,甘肃省政府筹议从夏河、临潭、卓尼三县局中析置黑错“新治”,并先后三次派员前往甘南进行实地查勘,规划出了成型的新政区。它从有着纷繁复杂的政教权力系统、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和此疆彼界犬牙交错的地域中析出,既有“众建分势”的用意,也暗寓推进新政区政教分离及其新变化的构想,流露出了边疆治理策略的现代转向。官员们精心规划和推进政区调整的想法,却遭到了本地不同身份人士的一致反对。本地人借助多种策略表达自己的呼声,加之抗战时期财政窘蹙和官员们深恐地方变乱等,“黑错设治”最终流产,官员们的精心规划和构想化为泡影,这表明边疆地区的政区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地方文化因素。
- 王志通
- 关键词:政教分离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关于宗教工作内容的解读之二 坚持政教分离是全面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前提
- 2021年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二十四条重申"尊重和保护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坚持政教分离。"这一表述是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四句话中"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进一步阐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它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论述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期实践,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的运用,完善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宗教工作实践,明确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法律法规之中,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文件和具体工作之中。
- 张弩
- 关键词:政教分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统一战线信仰宗教
- 在政治与宗教之间:杰斐逊政教分离思想探析
- 2020年
- 政教关系对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变迁影响深远,在殖民地时代至建国前后表现得尤其明显。建国之父们几乎人人都有宗教背景,美国立国的重要文献中基督教底色更为浓郁。杰斐逊政教分离思想经由古典哲学与自然—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双重灌注,排除了柏拉图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与加尔文主义。杰斐逊在《致丹伯里洗礼派协会》中刻画的“教会与国家分离之墙”的政教分离原则,对建国时期的政治斗争走向、政教环境建构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杰斐逊的政教分离思想意蕴深远,不仅具有宪法阐释的意义,也为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铸就贡献了别具一格的精神遗产。
- 庞金友刘健
- 关键词:杰斐逊政教分离政治文化传统
- 教育学视域下美国政教分离的悖论分析
- 2020年
- 政教分离是美国的宪政原则之一,被认为是美国献给世界文明最伟大的一份礼物,在保障美国式自由和民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管是从立法过程、文本内涵、司法实践还是社会现实方面来看,政教分离都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相反,因为宗教对美国社会极强的渗透力,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美国,政教分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同时,又有其不可分离的现实基础。政教分离是一个悖论。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政教分离的将来命运仍将是不确定的。
- 孙海华
- 关键词:政治宗教政教分离悖论
- 宗教界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是否违背政教分离原则被引量:1
- 2019年
- 政教分离主要指政权与宗教组织的相对分离,中国的政教分离主要指宗教不得干预行政、教育、司法等国家职能;国家不干预宗教内部事务。宗教界人士以公民身份担任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代表的是人民和选民利益,并非宗教组织的特殊利益,并不违背政教分离原则。但是,实践中确实存在人大代表以宗教身份在人大履职的错位情况,需要纠正。
- 沈春阳官玉涵
- 关键词:宗教界人士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政教分离
相关作者
- 杨合理

- 作品数:34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 研究主题:宗教自由 政教分离 论宗教 宪法 宗教信仰自由
- 冯玉军

- 作品数:183被引量:1,20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依法治国 法治 法治思想 宗教工作 法治中国
- 常安

- 作品数:80被引量:504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馆权利 人权
- 周保松

- 作品数:30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 研究主题:自由人 自由主义 私有财产权 自由主义者 政治
- 章志萍

-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政教分离 基础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凭证制度 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