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篇“ 政治义务“的相关文章
- 国家认同与政治义务的概念理解
- 2024年
- 尽管政治义务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但是在对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不过,分歧并没有消解政治义务概念,反而塑造了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我们主要以“我对谁负有政治义务?”“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吗?”和“政治义务是一种独立于内容的义务吗?”三个问题为规范性导向,将国家认同纳入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当中,进而把政治义务概念理解为公民出于国家认同的理由而服从国家的一种道德义务。当然,国家认同与政治义务的概念联姻或许存在不确定性,但却值得尝试,毕竟我们致力于在一种可能性政治的范畴内寻求对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
- 徐百军
- 关键词:政治义务道德义务国家认同
- 约翰·西蒙斯政治义务理论研究
- 政治义务作为公民支持及服从其所属政治共同体的一种道德要求,涉及到了个人对自治的诉求和国家对服从的要求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都是现代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研究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法律要求的服从伊始,到以罗尔斯为...
- 霍达
- 关键词:政治义务
- 民众政治义务观的概念建构与量表开发
- 2024年
- 构建善的共同体,既需要政治精英承担起责任,也需要民众自觉负起义务。然而,学界对民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政治义务尚无专门而系统的实证考察,这与民众政治义务观概念讨论的不充分与量表缺失有关。民众政治义务观作为民众对是否应接纳服从普遍性政治规则、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包容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等基本义务的倾向性选择,呈现为政治规则取向、政治参与取向以及社会包容取向的三维框架。依此设计测量工具,采集两类问卷数据,经量化方法提纯,可以开发一个立足本土、可与国际对话、兼具理论基础与经验基础的民众政治义务观量表。
- 孟威肖唐镖
- 关键词:政治义务量表开发
- 物种歧视违反政治义务吗?——边缘事例论证的政治性辩护
- 2024年
- 边缘事例论证是捍卫物种平等最重要的论证之一。该论证主张如果边缘性人类个体与典型理性人具备平等的道德地位,那么至少一些非人类动物也具有同样的道德地位。一些学者试图基于物种本身的道德意义对边缘事例论证展开批评,但这些努力尚不成功。边缘事例论证的主要困境在于其立足于原则一致性的要求,但原则不一致未必构成可被干涉的道德错误。通过将原则一致性的适用对象从个人转为政府,边缘事例论证能在政治维度得到更强的辩护。基于整全性的政治道德要求,政府有义务尽可能以其真诚相信且融贯的道德原则对待自己的公民,这其中可能蕴含尊重物种平等的政治义务。
- 张峰铭
- 关键词:动物伦理
- 政治义务证成的公平原则理论研究--以“搭便车”难题与“证成性间隙”难题为视角
- 政治义务是一个具有道德属性且包含着服从的特定意涵的义务概念。证明该义务存在通常需要政治义务理论满足其两大实质性标准:道德来源特征与内容性特征。这两大标准分别说明了“个人何以产生义务”以及“为什么个人需要以服从的方式履行义...
- 罗一帆
- 关键词:政治义务公平原则
- 如何证成政治义务与孝道义务——从分析儒学的观点看被引量:1
- 2022年
- 林宏星教授的评论,虽然着眼于荀子个案,但实际涉及的是一个一般性的政治哲学理论问题:政治义务的证成是否可以离开道德?对此,林教授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对笔者的不满亦由此衍生。他对政治义务的理解存在某种混淆:政治义务的正当性,并不意味着这种义务是无条件的、决定性的。即便人们因为道德理由而拒绝履行政治义务,也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政治义务没有其正当性。政治义务的正当性不应由于存在其上的道德义务而受质疑。李勇的评论由批判与建构两方面组成,论文的前半部分批判地考察了笔者关于赡养义务的论证,认为笔者通过权利论和感恩论来讨论赡养义务是不成功的;论文的后半部分提出新的论证——关系论证——为赡养义务进行辩护,附带讨论了要不要赡养问题父母的问题。检视李勇的关系论证,我们发现,这个论证除了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在核心部分亦未能真正超出感恩论的思路。如果亲子关系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关系,那么亲子关系本身并不能为赡养义务提供辩护。如果亲子关系像李勇实际理解的那样,其实是指一种后天形成的施爱—受爱关系,那么这个论证毋宁是在重复感恩论的教义。
- 方旭东
- 关键词:政治义务证成
- 皇帝究竟怎么说?儒家政治义务论的公开剧本
- 2021年
- 官方儒学要求民众在政治上绝对服从,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理解。尽管有些学者业已对此观念提出异议,但他们尚未清楚地解释官方儒学的政治义务理论。通过研究《圣谕广训》这一清代文献,我指出官方儒学的政治义务论是一种父母恩谢论。亦即,爱民如子的仁政是民众履行政治义务的前提。正如史实所示,这一理论曾指导了清廷与平民之间的论述攻防。例如,当朝廷的政策使得民众的生计艰难时,后者往往诉诸关于父母恩谢论此一公开剧本,来为自己政治上的不服从作辩护。故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官方儒学的政治义务论都不是绝对的服从,而是一种有条件的父母恩谢论。
- 李树山(文/译)李欢友(译)
- 关键词:政治义务
- 国家、市场想象与政治义务——互动义务理论再考察
- 2020年
- 以同意理论和公平游戏理论为代表的互动义务理论对于国家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市场想象”倾向,这导致该理论将商业机构与国家进行了简单的同一化处理。本文通过引入“局外人/局内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表明,互动义务理论主要适用于准市场领域,高度强调个体与自愿性组织间的自愿互动关系;相比之下,在家庭、国家这类非自愿组织内,人们基于与生俱来的成员身份而负有道德义务。进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自主性可以分为强自主性与弱自主性两种。不同于互动义务理论所蕴含的强自主性,弱自主性主张人们可以在负有身份义务的同时进行相对自由的“反思性评价”,并通过呼吁和退出这两种机制表现出来。就此而论,一个能够将公民的呼吁权和退出权全面制度化并加以有效实施的国家,往往是具有最高程度正当性的国家,而某种“弱自主性”版本的团体性义务理论有望成功解决政治义务问题。
- 丁轶
- 乐善好施的责任、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
- 2019年
- 在各种政治义务与政治合法性理论都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克里斯托弗·威尔曼提出了用乐善好施的责任来解决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问题这一新思路。他认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并非逻辑相关的概念,但实际上他混淆了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作为一种非完善责任的乐善好施由于无法强制实施,因此不能用来确立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乐善好施的责任无法解释公民与自己的国家之间的特殊道德关系。乐善好施的责任以行动者不付出太大代价为前提条件,这使得它不适合用来解释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这种理论既失之于宽松,又失之于严苛。
- 毛兴贵
-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政治义务
- 关于政治义务原理的演讲
- 本书从善的基本原则出发,格林进入政治领域,根据善的共同性和个人之善与他人之善的一致性,他指出早期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放任主义是一种消极的自由观,他担倡一种符合共同之善的积极的自由观。内容包括:政治义务的基础;斯宾诺莎;霍...
- (英)托马斯·希尔·格林著
相关作者
- 毛兴贵

- 作品数:53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政治义务 义务 霍布斯 政治合法性 公平原则
- 徐百军

- 作品数:24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政治义务 共和主义 富强 语境 支配
- 周濂

- 作品数:74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研究主题:政治义务 罗尔斯 民主制 民族主义 政治正当性
- 丁轶

- 作品数:23被引量:26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政治义务 发包 行政 法治 义务
- 吕耀怀

- 作品数:134被引量:8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伦理 隐私 道德 社区管理 隐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