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8篇“ 政治价值观“的相关文章
从川陕苏区红色石刻标语看党的政治价值观被引量:1
2024年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在这个区域曾镌刻了大量的红色石刻标语,这些石刻标语蕴含了党在革命时期坚持科学信仰、追求独立解放、加强团结联合、实现自由平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价值观,其现实启示是要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方针。
邓超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
涵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三重逻辑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以“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行为的先导。涵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对于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构建、政治文化的建设和执政规律的探索具有现实性意义。文章通过“历史—理论—现实”的三重逻辑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命题中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剖析各种错误思潮对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冲击挑战,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以涵养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探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增进价值认同、承担多场域身份责任的实践进路,激活政治价值观涵养机制。
张家杰王玉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涵养逻辑
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与公民政治参与——基于市场化的跨层调节作用分析
2024年
随着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公民的政治知识如何影响其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一问题已越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公民客政治知识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而有关主政治知识影响效应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根据政治社会化理论和“结构—认知”框架,通过对11000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公民主政治知识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政治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市场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主政治知识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治价值观在公民主政治知识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市场化正向调节着公民主政治知识与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关系。通过对政治价值观作用机制的检验,文章扩展了关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应用认识,为有效提升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增进公民政治知识作用发挥、强化市场化要素调节效应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
郑建君郑建君
关键词:政治价值观公民政治参与市场化
近三十年中国政治价值观研究热点、演化趋势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2024年
政治价值观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政治文明建设。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1993—2023年共630篇政治价值观权威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焦政治价值观研究的时空演变、热点探析与前沿动态。研究发现:政治价值观研究呈现“逐步上升又下降”的时空演变趋势,凸显五大研究热点,反映出未来可能会围绕“新时代”这一研究主题展开研究的前沿图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亟待重视与关注构建政治价值观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拓宽政治价值观研究的“政治学视角”,关注政治价值观研究进程的“任务艰巨区”。
郑闪闪南德庆
关键词:政治价值观文献计量分析知识图谱CITESPACE
政府回应性、政治支持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调节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而政府的回应性对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既有文献对于政府回应性在何种条件下如何影响公民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仍相对缺乏。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政府回应性与公众政治参与之间的理论模型,并运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00份有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回应性正向影响公民政治参与,政治支持在政府回应性与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反向调节政府回应性与政治支持的影响关系;政治支持在政府回应性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受到个体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反向调节影响。从“政府行为—公民体验”视角研究政府回应性对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拓展和增强了公共选择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情境和检验效力,为促进政府有效回应、增进公民政治支持、推动政民互动等提供实证研究依据和实践方向指导。
郑建君郑建君
关键词:政府回应性政治支持制度化政治参与
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思想政治价值观
2024年
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还反映了其思想政治价值观。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全球化的加剧,大学生服饰消费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身份的体现。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的特点,如服饰品牌偏好、购物渠道选择、消费频率和金额等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关注同伴、媒体、社会地位和心理因素等驱动因素,研究大学生的消费主义念如何与社会念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在服饰消费中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赵安宁张素梅李淑静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伦理
性而成命:政治价值观的人格基础
2023年
政治价值观不仅受到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结构。本研究以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为框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多重并行中介模型,探讨人格特质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基于3840份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特征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特质显著影响政治价值观,权威主义人格和社会支配倾向在人格特质和政治价值观之间起中介作用,教育水平不仅能调节权威主义人格和社会支配倾向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还削弱了人格特质通过权威主义人格和社会支配倾向对政治价值观的间接效应。
赵东东郑建君
关键词:政治价值观人格特质教育水平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观的体系化建构被引量:1
2023年
政治价值观是能够代表时代诉求的政治价值观念,其体系规定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秩序和政治伦理属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治价值观的三个层级,即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原则进行了体系化建构。在政治信仰上,对政治目标信仰、政治合法性信仰和政治秩序信仰进行了系统建构;在政治理念上,凝练和阐释了为民、民主、法治、发展、公正五大理念;在政治原则上,确立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六大原则。
张思军尹占文
关键词:政治价值体系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原则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及优化路径研究
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代表着中国社会政治价值观变化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整体成员的政治价值取向。社交媒体使人们在人际关系、信息获取和科技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由于交互成本低、通信方便迅速,社交媒体深度融入了大学生...
郭志恒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全媒体环境下的政治新闻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2023年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时代,全媒体逐渐进入社会化传播的各个领域。全媒体环境下,政治传播的主客体发生了深刻变革,政治新闻出现了新特征、新环境,其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巨大。同时借助全媒体环境中的政治新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也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张宇佳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政治新闻大学生政治价值观

相关作者

郑建君
作品数:90被引量:92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层公务员 中介效应 政治价值观 中国公民 组织创新气氛
李忠军
作品数:64被引量:721H指数:1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马克思恩格斯 经典文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夏增民
作品数:62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西汉 儒学 儒学传播 政治思想 别史
王义保
作品数:71被引量:29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专制主义 应急管理 行政管理 政治价值观 城市
左乐平
作品数:62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瞿秋白 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