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7篇“ 政治合法性“的相关文章
- 武王告天:西周初期周人政治合法性建构
- 2024年
- 《世俘》篇与周初金文均见武王告天,是西周初期周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世俘》篇武王告天凡两次:第一次告天内容包括克商成功、殷商之罪,表明周人已经完成天所授予的“受命克商”大任;第二次告天内容是文王修商人典,目的是向商人宣扬周人克商是效仿殷商先人受天命伐夏的政治义举,借天命来化解初失政权的殷遗民的反抗情绪。周初金文中武王告天是以会同诸侯的方式昭告天下周人“宅兹中国”,“中国”的提出是周人构建君天下新政治秩序的尝试,以此进一步从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上整合地方势力。周初武王告天为周人确立天下共主的政治合法性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 张媛媛
-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
- 巡狩礼与东汉政治合法性建构——以经典诠释、空间营建和文人劝政为中心
- 2024年
- 东汉儒生对西汉一朝未能按儒典实施巡狩颇感介怀,他们希望落成经典巡狩礼。在他们看来巡狩不仅是圣王之礼,更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仪式。汉儒对经典巡狩礼有“祭五岳”和“伐罪正民”两种诠释理路,推演出巡狩的祠神、行政两种职能。东汉当朝揉合两种思路并加以创造,一方面以巡狩展现天子“发政施仁”、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以巡狩“祠四方之神”,构建各不相同的南巡、西巡、东巡祠祀仪式,以巡狩宣叙法统来源,寄寓有关东汉源自“南阳”“前汉”“圣师”诸种法统的论证。文人儒士以巡狩为主题创作颂赋,将不同方位巡狩与各地典故融汇,展现宗周、尚贤、资鉴诸义理,劝勉和告诫君主,构筑了儒家式天子的特征。以经典诠释、空间营建和文人劝政为形态的巡狩政治文化展现了东汉对权力合法性的全新塑造。这一过程可见皇帝、经学家、辞臣对巡狩职能及其义理的不断阐释和再创造,由此奠定了中古时代天子巡狩礼的基本内容。
- 王尔
- 关键词:巡狩东汉政治合法性
- “大一统”与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政治合法性理论构建
- 2024年
- “大一统”不仅构成了传统中国政治的文明基因,更构成了中国政治的文明宪法。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成熟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以汉代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经学中,天命是政治合法性的神圣根基,王道是政治体的核心价值认同,天下是华夏政治文明的最高合法性诉求。传统中国宪制文明在现代转化中,更应从传承“大一统”的规范法理内涵入手。传统“大一统”学说在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论构建中的作用与意义,应该建立在对现代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合法性的充分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接续传承“大一统”中华政治文明的精髓,结合现代中国政治的具体情境,构建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论。
- 孙磊
- 关键词:大一统合法性
- 杜预对《春秋》政治合法性的重建——以《春秋左氏传序》为中心被引量:1
- 2024年
- 在《春秋》诠释史上,回应《春秋》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成为构建新《春秋》诠释体系的基本前提。汉代公羊家董仲舒、何休等提出的孔子素王、《春秋》为汉制法等观点建立起《春秋》的政治合法性。晋代杜预虽然与他们一样主张《春秋》为孔子“制作之文”,但认为公羊家以上说法无异于以孔子为乱臣贼子,故杜预认为《春秋》非“天子之事”,而是史官之事,孔子“制作之本意”是要替代史官遵周公之志而修正鲁史。为证其说,杜预构设了《春秋》的三种存在形态:周德未衰时之《春秋》、周德已衰时之《春秋》及孔子之《春秋》。周德已衰时之《春秋》的出现构成孔子作《春秋》的必要条件。孔子之《春秋》与周德未衰时之《春秋》同遵周公之制,具有相同属性,因此,孔子之《春秋》在本质上是鲁史。杜预此举又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据其将韩宣子所见鲁《春秋》视为“周之旧典礼经”,则周德未衰时之《春秋》与周德已衰时之《春秋》难以相容;二是,如其所述,史之策书皆君所命,因而孔子何以具有替代史官著史的政治合法性又成为其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 张立恩
- 关键词:孔子政治合法性
- 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合法性基础研究
- 法治政府建设是中国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治理中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出现,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
- 程凤
- 关键词:法治政府政治合法性政府治理依法行政
- 论为政以德对传统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塑造和影响
- 2023年
- 西周政治家们用德来解释为政的资格问题,为现实中君权易位和王朝更迭寻找正当性说明,这是为政以德理念形成的源起。为政以德理念从三个层面对政治提出了具体的合法性要求,即以德配天的天命合法性、德政仁政的民心合法性和德化天下的文化合法性。为政以德是兼具规范和经验因素的合法性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追求中“和”的精神。道势两立、君师分离传统在中国的确立,使为政者无法掌控对“德”的解释权,这是为政以德不致落空的一个关键。为政以德理念引导政治符合德的要求,也起到了规范和约束政治权力的作用。
- 朱桉成潘传表
- 关键词:为政以德中国政治政治合法性
- 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塑造和维系考察——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 2023年
- 学界对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一直以西方分析范式为拥趸,忽略了对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合法性理论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在观念塑造和制度维系的视角下,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君权延续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合法性特征和在特定历史时期维护权力存续合法性的路径,以弥补政治合法性研究中对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理论资源挖掘的缺失,同时为现代政治合法性塑造贡献来自中国古典政治的智慧。
- 臧雷振
-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儒家思想封建制度历史制度主义
- “书”类文献的政治哲学新解读--从葛觉智《中国早期政治合法性的调解》谈起
- 2023年
- 在《中国早期政治合法性的调解》一书中,葛觉智(Yegor Grebnev)揭示了对《逸周书》等早期中国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呈现了以其为代表的海外学者,从文化记忆理论出发对《逸周书》的成书过程、文本分类、内容分析、思想来源等全方面研究的过程。结合传世与新出“书”类和太公文献,通过多学科综合分析和知识史学的视角,重新认识《逸周书》的成书过程和文本来源。在逐层分析不同的篇章和阐释不同文献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挖掘《逸周书》主体文本和道家文本之间的关联,认为《逸周书》文本呈现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权威和众多学派的知识体系。
- 夏虞南
- 关键词:《逸周书》太公海外汉学政治权威
- 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原理
- 2022年
- 张维为教授提出的“文明型国家”概念及其理论框架,①已在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产生较大反响。这一概念和框架不仅有助于澄清从单一的“帝国”“政党国家”“民族国家”看待当代中国所造成的各种误解和曲解,更好把握当代中国的国家特性,丰富和完善已有的国家理论,而且也为革新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打破长期以来西方政治学的话语垄断,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本文试图基于“文明型国家”概念及其理论框架,以西方近代以来的政治合法性理论为参照,阐明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原理。
- 吴新文
-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西方政治学学术空间
- 源于“天道”的政治合法性: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特性
- 2022年
- 天人合一是理解中国人宇宙观、世界观、伦理观的重要路径。它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是探究人伦世界的重要方法。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具有启发性质的“源思想”,它包含了思想的深度与张力,能够融入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对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把握必须从天人合一观念入手,因为天道与王道始终围绕着政体之中“应然与实然”的问题,王道与人道则关注于政权统治的问题,而政治合法性则主要聚焦在统治者本人的政治与德性,这样从天道至政道,由王道至人道,形成政治合法性的逻辑整体性链条,这一逻辑推演过程本身就是政治实践的过程,具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
- 李建华江梓豪
- 关键词:天人合一天道政治伦理政治合法性
相关作者
- 伍俊斌

- 作品数:111被引量:3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 有限政府 政治文化 协商民主
- 王宝林

- 作品数:84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政治合法性 大学生 形式合法性 河北省农民 自由主义
- 张娟

- 作品数:109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政治合法性 政治发展 新制度主义 会计 政制
- 张亚泽

- 作品数:26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政治合法性 教学模式探索 政治学原理 社会转型 执政党
- 曹文宏

- 作品数:60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
- 研究主题:民生问题 民生政治 民生型政府 政治合法性 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