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36篇“ 文化审美“的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审美教学策略探究
2024年
本文探讨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审美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强调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认同与多样性欣赏的促进作用。介绍传统艺术形式、文化象征及美学历史脉络的教学策略。分析策略在课程设计、艺术项目及地方文化资源整合中的应用。探讨这些策略带来的认知发展、文化情感联系及创新能力提升等好处,以及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实施的挑战,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曾瑾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文化审美
2024年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以南昌八一起义为创作素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性壮举。它生动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一批早期党和军队优秀代表的鲜活形象,努力探索“建军精神”实质,将“党指挥枪”的主题进行深化表达。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革命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次有力实践。据悉,该剧已被列入文旅部《2023一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江西省委宣传部《参评第十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2一2024)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计划》,2023年入选江西省“五个一工程”文艺精品创作资助项目和江西文化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24年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
徐恩煊
关键词:八一起义国民党反动派文艺精品文化审美民族歌剧民族文化传承
乡村题材短视频的空间生产与文化审美表达
2024年
乡村题材短视频以自身生活实践为创作源泉,以人民的自觉生产活动为审美表达基础,基于乡土中国构建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性和伦理性相关联的审美文化,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中国乡土性的乡村题材短视频创作的审美风格与表达,并形成了乡村题材短视频独特的创作类型、美学风格。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乡村短视频中对于乡村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人情空间的表达,推动乡村题材短视频创作把握乡村文化,释放乡村影像资源,构建乡村生活文化本体论,提升创作者生产意识,端正受众的审美心理。
彭敏
关键词:乡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审美价值激发民族艺术创造力——以戴敦邦的绘画艺术为例
2024年
中华文化审美价值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提炼而出的文化精髓,其深厚的底蕴为民族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并持续激发着民族艺术的创造力,随时代嬗变但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精神和纯粹的品格。我国著名艺术家戴敦邦的创作生涯基本围绕着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古典文学等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而展开,他潜心挖掘其中所蕴藏着的代表中国精神的民族文化审美价值,使之在以民族艺术为主题的创作中升华作品的中心思想,实现了对中华文化深厚内涵的充分挖掘和展现,堪称中华文化审美价值激发民族艺术创造力的典型代表。
杨艳宏
关键词:中华文化审美价值民族艺术戴敦邦
紫色:生命流转与文化审美——《紫藤萝瀑布》解读
2024年
谢赫的“随类赋彩”理念强调依据对象的特性着色。《紫藤萝瀑布》中对紫色深浅变化的着意描绘正是此理念的体现。紫色深浅的背后隐藏着宗璞独特的情感密码,解开这个密码,就能触摸到她对生命、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进而体悟到文本中所隐喻的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流转、女性意识与母性力量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关联。
葛小霞
关键词:紫色文化审美《紫藤萝瀑布》
文化审美视角下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探讨
2024年
针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中学生文化审美能力的欠缺,探寻本单开展文化审美教育的学理、价值与路径,并结合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和本单元选文的篇性特点,开展文化审美视角下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余树财
关键词:文化审美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
《威尼斯的小艇》中的城市意象与文化审美
2024年
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魅力展现在世人眼前。教材编写者将其选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旨在引领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带来“足下万里”“畅游寰宇”的阅读乐趣。基于此,探讨马克·吐温如何展现威尼斯的城市意象与文化审美,呈现出“流动的诗与远方”,以期为课文《威尼斯的小艇》的解读和教学提供更为生动而深入的视角。
余阳
关键词:《威尼斯的小艇》城市意象文化审美马克·吐温
传统地域文化审美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以良渚文化为例
2024年
现代产品在造型上更多受限于机器技术的制约,极简风格产品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使得现代产品在造型上造型趋于大同,在被商业过度包裹的设计中,产品越来越流于表面,缺失内在价值与精神信仰。艺术设计区别于工业制造的是,它把产品作为传递精神信息的媒介,赋予产品灵魂生命,使其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延续。良渚文明作为中华大地上已知最早的国家,有着独特的美学理解,从出土的良渚玉器和陶器等手工产品看,它们更多的是身份的象征,信仰的载体,体现对于器物美感的追求。在对良渚文化的研究中,可以弥补现代产品所缺失的内在价值,对现代产品设计有着积极作用。
尚之军
关键词:产品设计传统文化中国哲学
Vlog短视频对文化审美的影响力——以自我呈现与他者认同为例
2024年
在当下互联网传播格局中,短视频急速发展,受众规模极大。其中,Vlog 短视频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不断引发人们对于其文化审美的关注与思考。为了探究 Vlog 短视频对文化审美的影响力,文章以创作者的自我呈现和他者的认同为例,着重探讨了 Vlog 短视频对文化审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Vlog 短视频对文化审美的影响力主要通过对创作者对形式真的追求、对意象善的创造、对造型美的呈现来完成文化审美的建构,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塑造他者的审美认知,对他者的文化传承与审美有着思想启发与教化作用,这不仅扩大了文化审美的受众群体,也促进了文化审美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祁晶晶
关键词:文化审美自我呈现
论跨文化审美视角下中国散文的翻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雨前》为例
2024年
中国现代散文是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欣赏中国的文学作品时不能完全领略其美妙之处。因此,在跨文化审美视角下研究英译散文是有必要的。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语言流畅,其作品一直都是翻译学家关注研究的焦点。文章试图从跨文化审美欣赏的视角下分析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散文《雨前》这篇实例,分别从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作家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以及符号价值四个跨文化审美参照维度去分析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将原散文的美在译文中重现。
彭良翰
关键词:跨文化审美视角散文《雨前》

相关作者

黄健
作品数:287被引量:275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盆栽 现代文学 江南文化 中国新文学 民国
杨岚
作品数:50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审美 生态平衡 美学 社会 文化
罗靖
作品数:21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审美 文学作品 审视 审美 中国文学
万莲子
作品数:26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出版社
研究主题:性别诗学 中西 研究导论 全球化视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朱珂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公德 文化审美 高校 助困育人 助困